企业有锐气,政府有耐心:当城市预见AI,武汉遇见未来

信息周末 2024-09-28 03:54:36

在智能工厂4.0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手进行编程,以便将零件挑选到正确的位置。

结束一上午的会,汤敬华略显疲惫,但声音依然洪亮。接下来,他还有一个会,是与声通科技全国各地来汉的负责人一起,探讨这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交互式AI第一股”的未来。

上个月,声通科技刚刚宣布落户武汉。身为董事长,汤敬华做出决策并非偶然。这是他和企业决策层对一座城市的期许。过去一段时间,他有近七成时间都在武汉。

“武汉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得很快,应用场景丰富。这里不仅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还有着成熟的工业环境和积极的商业氛围。”汤敬华说。

南方周末经过调研发现,武汉发展人工智能时,注重与本地产业特色结合,着力拓展关键应用场景,并通过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促进研发投入,形成正向循环;另一方面,产业应用的拓展,加上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发展AI。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基础上,持续加强数据、算力和算法等核心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的竞争力。

现在,在武汉,人工智能生态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成为了城市吸引力的一部分。城市与产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双向互动

技术进步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不仅带来新机遇,也不断地根据实际需求塑造着自己。

对此,沈亚非深有感触。他来自精测电子,这是一家武汉上市公司,以半导体、显示、新能源行业测试设备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在这个行业,传统检测流程往往停留在数据收集阶段,依赖人工判断,缺乏对数据深层次的分析。这种方式让许多潜在的价值被埋没。

沈亚非提到,国外厂商如三星之所以在面板制造领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化调控。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基于各个工序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生产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这样的生产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良率,达到了90%以上,而国内厂商的良率通常在70%-80%之间。”他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这良率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使得国外厂商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定价上占据了优势。”

良率是衡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是这样的认识,促使精测电子开始思考和探索。他们意识到,传统的面板检测设备亟需升级,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精准检测的需求,这既是应用场景也是市场空间。

于是,公司决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检测设备,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此,精测电子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研发。在这一过程中,沈亚非发现,人工智能在先进制造业中应用潜力巨大。

“科研院所虽然在人工智能算法上起步较早,但缺乏数据和应用场景的验证,使得不少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他感慨道,“人工智能如果没有数据和应用场景,便只是纸上谈兵,而我们恰好在武汉这样一座光电子产业发达的城市,拥有这些资源。”

沈亚非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限于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022年,精测电子研发的视觉缺陷自主发现技术取得了突破。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产线核心缺陷检测装备的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检测效率提高了70%。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场景在武汉被赋予了特别意义。它们实际上成为了推动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桥梁。

这些应用场景,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最后一公里”,它们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实用价值,并直接关联到市场的需求和潜力。这也契合诸多专家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路,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深入实际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赋能。

人工智能应用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对武汉这座制造业强城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评估中,武汉的定位正是如此。评估指出,武汉要发挥老工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双重特点,夯实智能算力、信息安全、感知网络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拓展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

作为一座传统工业城市,武汉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建立近代工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与服务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汤敬华透露,声通科技选择武汉,主要是看中了这里扎实的产业基础。以汽车产业为例,声通科技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与武汉的车厂和大型机构合作。

武汉的汽车产业实力强大,为声通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座城市不仅是汽车制造的中心,也是智慧交通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理想的试验场。作为“中国车都”,武汉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武汉的成就尤为显著。

据统计,目前,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里程已达3378.73公里,覆盖约3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服务超过770万人口,无论是测试里程还是开放区域,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对声通科技这样的企业来说,武汉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试验机会。

这种基于产业基础的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双向互动,正在成为这座城市众多企业的共同探索。

武汉招商大使、江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清平深耕城市产业发展多年,在他看来,科技发展应与城市发展融合。人工智能正逐渐演变为一种基础设施,其重要性堪比互联网。未来,一旦科技达到一定水平,产业的自然成长将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耐心的政府

时针拨回到2023年6月,声通科技递表港交所,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上市前需要解决融资问题,而政府产业基金是资金重要来源之一。

为寻求合作机会,汤敬华开始与各地政府进行频繁的沟通。他回忆道,当时不少地方政府表达了希望声通科技搬迁总部的意向。这促使公司考虑将总部迁移到一个能够展示技术实力和应用场景,并与上下游合作的区域,以此增强市场示范效应。

在沟通过程中,武汉吸引了声通科技的注意,这座城市综合优势极大。

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优势明显。

汤敬华解释,企业的主要客户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武汉正好处于这两大产业示范区的中间位置。这为产品和技术提供了辐射全国的机会,同时也为市场拓展提供了战略支点。

武汉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众多高等学府聚集于此,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研发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的研发基础在整个中部城市中相对较强,我们在这里能招到所需要的人才。”汤敬华说。

武汉拥有超过百万的大学生,是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布局的科教城市。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武汉有46所本科院校,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还持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截至今年6月,近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96.8万人。

后来,武汉纯国资平台的参与,为声通科技带来了资金支持,这不仅代表了资金的注入,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肯定。而这种支持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并且将政府背后的市场资源更好地开放给了企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同样被武汉吸引的还有黑芝麻智能。这家企业是武汉培育的“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2021年9月,黑芝麻智能签订了投资协议,将公司全球总部落户武汉。

2023年7月,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成为18C规则生效后,首家正式递交上市文件的特专科技公司。

芯片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也是武汉的优势领域。这个行业前期的投入巨大,产出在产品尚未成熟、市场尚未验证之前,往往显得较为有限。然而,一旦芯片开始量产,随着市场的接受度和需求的增长,收入便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武汉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黑芝麻智能的一位高管表示,从公司成立之初,武汉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就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信心,并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武汉具备强大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集群优势,推动黑芝麻智能深度参与其中。在筹备上市的关键时期,武汉同样给予黑芝麻智能大力的资本支持和产业引导。

聂清平作为声通科技引进过程的推动者,他观察到,随着创新业务场景的逐步落地,武汉市正在积极拓宽与高科技公司的合作,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他也坦言,国资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在深入理解行业特性和精准评估投资风险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为提高国资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效率,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借助投行等专业机构的力量,加强沟通与解释工作,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他强调,虽然资金支持是基础,但市场的拓展和应用场景的创新才是推动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2024年7月,武汉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专门设立了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未来5年市级产业基金政府出资更是达500亿元以上。武汉市将继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利用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的力量,积极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通过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早期、小规模、长期和硬科技投资,构建起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基金网络。

生态共振

对声通科技而言,选择武汉作为新的发展地,既是出于公司内在的发展需求,也得益于这座城市为了营造人工智能生态的积极招引。汤敬华将这种互动关系凝练地概括为“双向奔赴”。

确实,武汉对声通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引进和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依托其传统产业优势所构建的丰富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武汉市委市政府还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打造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资金支持、产业应用场景开发、产业链条完善等多个方面,以促进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

这也与企业自身诉求相符。在今年的武汉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上,声通科技就宣布除设立企业总部外,声通科技还将在武汉落户算力中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以及负责场景应用的N个事业部,未来还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引入上下游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我认为,关键在于将各方能力结合,创造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技术与上下游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产业生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挑战,值得大家深入合作与探讨。”汤敬华说。

事实上,为了构建人工智能生态,武汉近年来行动迅速且有力。2019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武汉抓住了这一机遇,于2020年获批成为试验区,成为中部地区的先行者。

随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先后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在这一时期建立,如湖北小米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同时,一些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为武汉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年6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并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之一。这一模型不仅能够理解图文信息,还能处理现实世界的影像数据和工业传感信号等多种物联数据,为一千余家企业提供服务。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的变革更容易为城市竞争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大模型生态的发展历经时间不长,后续将催生出一批独角兽和创新型企业。武汉要抓住时代最好的窗口期,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等方面积累了产业优势,未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也就是数据打通、先行先试。

在算力布局方面,武汉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强大的算力供给体系。

武汉市政府在最新的《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也明确目标,到2025年武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

截至2024年6月,武汉已汇聚995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全产业链,展现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优势,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相互促进。

技术应用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一个城市人工智能未来的,是其背后的产业生态。

夜幕笼罩着武汉,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汤敬华站在窗边,目光穿过玻璃,投向窗外的灯火。在这片宁静的夜色中,武汉正悄然孕育着人工智能的新希望。

武汉的人工智能,确实值得期待。

南方周末研究员 李润泽子

责编 李林薇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