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那么强,为啥还喜欢和亲

历史故事趣说 2025-01-12 16:14:52

和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一种无奈与被动的选择,是间接承认自己不行、打不过人家,最后只能牺牲一位柔弱女子来换取一时之安稳。尤其是现在,人权意识和女权主义的崛起,这种用女人换和平的做法,着实让很多人心里不爽。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朱明王朝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有一条祖训,叫“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话究竟是不是老朱说的,咱们暂且不论,但有明一朝确实一改之前中原王朝打不过就和亲的习惯。崇祯最后把自己挂在煤山之上,也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可信度陡然拔高了几丈。如此硬气的王朝在古代确实少有,这也正戳中了很多人的G点,尤其是在“人家打你,你只能还口”的压抑氛围下。

但如果这套逻辑是合理的,就会出现一个悖论:李唐王朝是封建时期公认的牛人,但这位牛人却喜欢和亲。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这些正史的记载,李唐王朝从建立(618年)至覆灭(907年)的289年时间里,累计和亲27次,平均每10年就有一次和亲。

而李唐王朝之后至清朝时期,千余年的时间里,有史记载的和亲仅有16次,而这16次和亲中,仅有1次是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首领之间的和亲,其余15次均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和亲,如辽与西夏、回鹘、吐蕃等。

除了和亲次数上比较突出外,李唐时期的和亲对象也更加广泛。汉朝时期的和亲对象仅有匈奴、乌孙、龟兹、鄯善,李唐王朝则与吐蕃、吐谷浑、奚、突厥、契丹、回鹘等民族的首领均进行过和亲。

在和亲女子的规格上,李唐王朝也达到了新高度。汉朝时期,出嫁女子多非宗室之女,到了后期甚至宫女都成了和亲对象。我们所熟悉的王昭君在出塞之前就是汉宫宫女。但李唐王朝时期的和亲女子,多为宗室之女。

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首领的女儿,经唐王朝加封之后作为和亲对象的,如嫁给突骑施苏禄可汗的金河公主,就是西突厥阿史那怀道之女经玄宗加封后作为和亲对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与刘邦嫁长公主时的犹犹豫豫相比,大唐天子却经常把自己的女儿作为和亲对象,如肃宗之女宁国公主、德宗之女咸安公主、宪宗之女太和公主等。

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和亲肯定是唐朝后期的事情,或者主要集中在唐朝后期?因为这个时期唐朝国力衰弱,军事上捉襟见肘,处于弱势之下才选择的和亲。

事实上,即使在唐朝国力逐步上升的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期,和亲在李唐王朝也非常常见。我们熟知的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就是贞观年间的事情。而李世民之所以被边疆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也与当时唐朝纵横捭阖的和亲政策有关。

那为什么这位牛人不仅喜欢和亲,还把和亲的次数和“质量”方面玩出了新高度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李唐王朝的国策了。和亲,在唐朝前期更多的是一种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无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唐朝的外交政策。

唐朝的和亲政策多以怀柔、羁縻为主,服务于李唐帝国的整个治边战略,但在具体运用之时,又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确定和亲的对象与规格。

唐朝初年,东突厥实力强大,多次派兵南下,对新生的李唐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620年,李唐王朝刚成立两年,东突厥扶持隋朝齐王之子杨政道为隋王。东突厥的这一操作虽然恶心到了唐朝,但此时的唐帝国内部尚未安定,李渊也不敢硬刚,采取了有限退让、积极防御的对策,并利用西突厥对其加以牵制。

统叶护可汗时期,西突厥遣使求亲,李渊为了震慑东突厥,决定利用和亲实施远交近攻之计。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对此很是愤怒,便派人威胁统叶护。统叶护因此不敢前去迎亲,不久被部下杀死。

但于唐王朝而言,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喘过气的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用武力平定了东突厥,把西起阴山东至大漠的广大地区纳入唐帝国版图。

强盛起来的唐帝国,在应对边疆问题时也更加游刃有余。对于边疆的少数民族,这个时期的唐帝国经常是叛者伐之、顺着抚之、强者抑之、弱者扶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和亲手段调整与各民族的关系,培育各边疆民族政权及其首领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他们确立和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最终达到开疆拓土的目标。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国力衰弱,此时的和亲政策也带有了较重的自保性质。这段时期内,唐朝有7次和亲都是与回顾进行的,目的是借回鹘之力平定内乱、防范吐蕃。

755年,安禄山起兵南下,由此开启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757年,唐朝在回鹘军队帮助下收复长安和洛阳。758年,唐肃宗将自己的女儿宁国下嫁给回鹘可汗,并以荣王女儿为陪嫁之女。

安史之乱后,吐蕃成为唐朝的严重威胁,为了拉拢回鹘,使其不与吐蕃联合,769年,唐朝把仆固怀恩的女儿册封为崇徽公主,嫁给了回鹘的牟羽可汗。

787年,顿莫贺取代移地健成为回鹘的新可汗,派使者请求和亲。德宗把自己的第八女咸安公主嫁给了他,他表示愿意向唐朝称臣。咸安公主在回鹘生活了21年,先后嫁了四个可汗。咸安公主之后,回鹘又多次请求和亲,822年,穆宗封第十七妹为太和公主,远嫁回鹘。

有人可能会疑惑,唐朝和亲那么多次,其中还有那么多皇帝的亲生女儿,难道唐朝皇帝真的比其他朝代的君主更加无情吗?其实也不是。

公元758年,宁国公主出京,肃宗皇帝送出很远,公主也是泪如雨下,却对自己的父皇说了这么一段话,“愿以国家大事为重,即使身死异域也无遗憾!”肃宗听完,同样是伤心落泪,既有与女儿的离别之情,又有对江山社稷的无限担忧。

纵观整个唐朝历史,其多次和亲,虽然带有“因打不过而被迫”的痕迹,但终究是为整个国家的战略服务,无论强盛还是衰败,均是如此。与大明王朝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一刀切”政策相比,唐帝国反而像一个睿智的老人,看透了和亲的本质,并把其熟练运用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