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6年的那个夏天,平鑫涛和琼瑶正沉浸在热恋之中。
他们决定一起踏上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欧洲之旅,理由是出差。
然而,这段旅程背后的故事却远比表面上复杂得多。
林婉珍在2018年出版了《往事浮光》,详细描述了她与平鑫涛之间的过往。
书中提到,平鑫涛和琼瑶在国外旅行期间花光了所有现金,不得不打电话向林婉珍求助。
林婉珍随即让公司同事汇款过去,帮助两人解围。
这一细节揭示了当时三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引发了关于这次旅行资金来源的争议。
琼瑶在2019年出版了《我的故事》增订版,对林婉珍的说法进行了反驳。
她坚称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付这次旅行的费用,并且强调自己当时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琼瑶表示,她不仅有丰厚的稿费收入,还有影视化版权带来的额外收益。
因此,她认为林婉珍所说的“汇款”根本不可能发生。
那么,究竟谁的说法更可信呢?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琼瑶当时的经济状况。
早在1963年,琼瑶的生活还十分拮据。
为了买一台电风扇,她甚至不惜拼命写稿子凑钱。
好不容易凑够四百元买了一台风扇,结果却被偷走了,这让她伤心不已。
那时候的琼瑶,生活确实过得非常艰难。
直到1964年,随着《窗外》的出版,琼瑶逐渐走红,经济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然而,搬到台北后,她需要支付房租、孩子的学费以及女佣的工资,这些开销让她手中的积蓄并不宽裕。
到了1966年,琼瑶已经成为畅销书作家,多部小说在皇冠出版社大获成功,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
但与此同时,她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年里,琼瑶为自己购置了两套房产,一套自住,另一套给父母居住。
此外,她还承担了两个弟弟赴美留学的所有费用,这几乎耗尽了她的积蓄。
从这些情况来看,琼瑶在1966年去欧洲旅行时,真的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有钱吗?
这一点似乎值得商榷。
毕竟,三个月的欧洲旅行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很难做到精确的预算规划。
再加上平鑫涛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大方的人,他不太可能让琼瑶支付旅游费用,而是会主动承担一切开支。
因此,平鑫涛中途打电话向林婉珍求助,要求汇款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至于琼瑶是否知道这件事,我们无从得知。
但她否认这一说法,并挖苦林婉珍“是个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不可能拿钱救济他们”,这样的回应显得有些缺乏风度。
事实上,林婉珍当时还是皇冠出版社的老板娘,负责管账,怎么会没有钱呢?
只是在1968年之后,当琼瑶和平鑫涛共同创立“火鸟影业”公司后,平鑫涛不再让林婉珍管账,她才被迫离开了皇冠。
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
林婉珍、琼瑶和平鑫涛三人的叙述各执一词,真相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还原。
但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三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益纷争。
无论事实如何,这段往事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琼瑶和平鑫涛的爱情故事虽然美好,但也伴随着许多波折和争议。
而林婉珍作为这段故事中的另一方,她的声音同样值得关注和尊重。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多个视角交织之中。
在这段充满争议的历史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无论是琼瑶的坚持,还是林婉珍的无奈,或者是平鑫涛的选择,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特点和情感。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缩影。
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往事时,或许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选择,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之中。
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够继续挖掘更多真实的信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物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