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残疾光棍收养弃婴,23年后被起诉要求断绝关系,法院判决支持

发现之眼 2024-09-25 10:48:13

在那个对男孩子青睐有加、女孩子却不受欢迎,同时贫困横行的乡村时代,抛弃新生儿,尤其是女婴的事件十分常见。

在1993年,发生在四川广安的一个故事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一位患有精神障碍的四川广安市的单身男子,异乎寻常地把一个无人要的弃婴领回家,亲手抚养成人。情节进一步发展到23年后,2016年,当年的弃婴,如今的成年养女,却将他诉至法庭,请求撤销这段收养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1993年那个充满故事的秋天。

1993年的秋天,正值收获的季节,广袤的田野上,金黄色的稻谷低垂着头,仿佛在对农人的辛勤劳作报以微笑。

村民们忙碌在田间,一家帮着一家,形成一股温暖的氛围。

农机的轰鸣声和空中飞舞的稻穗共同构成了一幅勤劳和丰收的画卷。

村民们边劳作边分享着今年因为少雨而特别理想的收成,笑声和欢乐充斥着这片金色的土地。

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个携带着新生婴儿的陌生男子出现在了村里。他身着已经洗发白的老旧蓝布衫,怀里抱着的孩子,只用一块破旧的毯子遮盖。

他声称自己家境窘迫,家中已有四口子难以再抚养新生的孩子,希望能找到一户愿意收养的家庭。

村民们围观,好奇地探望这个刚出生不久,弱小的生命。然而,得知孩子是女性后,众人均以自己家中已有孩子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

即便这位男子带着女婴在村中的草堆边度过了一夜,仍旧未有人愿意收养。

第二日下午,一位31岁的单身男子方崇财在村中闲逛时,观察到聚集着人群。他好奇地加入,目睹了那位抱婴男子跪地恳求的一幕。

尽管周围人们都显得犹豫和不愿意,认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养育一个体弱的女婴太过困难,但方崇财却不同,他仿佛被这名无辜的婴儿吸引,坚持将她抱在怀中不放,最终欢快地带着孩子回家,留下村民们不解和无奈的目光。

方崇财,这位出生于四川广安前锋区某个村庄的男子,由于8岁时患了脑膜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留下了精神障碍。

他的日常生活半懂半不懂,有时能够参与到村民的生产活动中赚点小钱,有时则在精神恍惚时在田间地头游荡,家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等他自行回家。

方崇前的哥哥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家中现在只剩下方崇前及他年迈的母亲。方崇前因智力问题并加之家境贫困,村中无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导致他到了三十多岁还未娶妻。

在母亲的不懈教导下,方崇前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烹饪技巧。在头脑清晰的时候,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菜肴比如炒鸡蛋、炖土豆南瓜等,虽然味道粗糙,但至少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为了教会他这些技能,母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各个步骤仔细拆解,反复讲解,直至深印在他的记忆中。

她担心一旦自己离世,儿子将无法自理生活,因此趁自己尚在人世,努力让儿子学习更多基本的生活技能。

曾经的她,年轻时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方崇前,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体力已大不如前,许多事情开始力不从心。

有一天,她在家门口不远的菜园采摘青菜时,忽然看到方崇前怀里抱着什么,匆匆忙忙往家里走。她还没来得及询问发生了什么,只见方崇前“嘭”的一声关上了门。

她担心儿子可能偷了别人家的东西,连青菜都来不及带走,就赶紧回家问个明白。推门一看,她惊讶地发现儿子竟然抱回了一个婴儿。她尝试询问情况,但方崇前含糊其辞,说不清楚。于是她急忙到邻里间打听,终于明白了婴儿的来历。

村支书随后前来,不久,村民们也聚集到了方崇前家门口,一片议论声。

人们劝说方崇前的家情况不适合领养这孩子,抚养孩子既费钱又费力。母亲心里也很为难,想到自己曾经辛苦养大两个儿子,丈夫过世后一个人撑起整个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无法做决定,她请村民们去请哥哥方崇前回来。

方崇前到来后,劝说弟弟考虑现实情况,“弟弟,你还需要母亲的照顾,再领养一个孩子,年迈的母亲怎能照料得来。”

“母亲辛苦不养,我来养。”方崇财紧抱着婴儿,不肯放手,坚定地说。

看到这一幕,老母亲感动落泪。她一直担心小儿子的未来,没想到可能是上天的恩赐,让他有了个孩子的陪伴。但家里的条件又让她拿不定主意。村支书提出意见,认为长大后孩子可以孝顺方崇财。

经过一番考虑,老母亲和兄长都觉得有道理,尤其是见到方崇财如此喜爱这个孩子。

最终,方家决定收养这名女婴,方崇财兴奋地宣布:“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了,这是我们的宝贝!”

村支书和村民们见家庭成员达成一致,便没有再多说什么,渐渐散去。

这个小家庭给孩子取名小芳,方崇财特地买了奶瓶,用米汤喂养她。自此,他不再四处游荡,而是与小芳度过快乐时光。

为了给孩子一个合法的身份,还特别到派出所办理了户口手续,虽然历经周折,但最终以养女的身份完成了登记。

在方崇财家,生活并不容易。当小芳仅有5个月大时,她的体重尚未达到理想标准,仅有大约12斤。这让她的祖母萌生了一个念头,即不能长期只让孩子饮用稀米汤,还应该为她购买一些豆奶粉以补充营养。然而,由于家庭财务状况紧张,再加上多了一个新的家庭成员,方崇财便开始跟随村民前往附近的工地,承担着简单而体力消耗大的活儿,以此赚取工资来抚养孩子。孩子日后的教育和其他需求,无疑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小芳的照护工作主要由她的祖母承担。经常可以看见祖孙俩在农田里的一幅温馨画面:祖母忙于农活,而小芳则坐在铺有小毯子的白色塑料袋上,自得其乐地玩耍,旁边是她的小水壶。无论是春天除草施肥,还是秋天收获红薯和玉米,这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变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芳慢慢长大,能够说话和四处跑动,每当她用稚嫩的声音呼唤着“奶奶”,都会让祖母感到无比的喜悦。

在劳作间隙,老人会暂停动作,将口中的水吐在双手上,然后用力摩擦,之后将手擦干净,抱起小孙女。夕阳落山时,他们母子俩,一人扛着锄头,一同踏上回家的路途。

方崇财忙碌了一天后,也即将回家。家庭围绕着微弱的灯光聚集,祖母围着围裙忙于厨房炊烟袅袅之中的晚餐准备,而小芳和她的父亲在门口生火。灶火中燃烧着柴火和秸秆,只需轻轻一吹即可燃起明亮的火焰。

对于小芳来说,她最喜欢的时刻便是父亲为她烤制的土豆,简单却充满温情,这成了她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即便家境贫寒,方崇财对女儿的爱和照顾从未减少。为了让小芳上学,他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送女儿上学。他的身躯虽不壮硕,有时甚至会迷糊到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但对女儿的爱却是深沉而坚定的。

在小芳9岁那年,她富裕的亲生父母希望能见见她,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资格重新要求抚养权,但希望孩子能在假期时去看望他们。最终,是方崇财做出了决定,让小芳在每年的假期去探望她的亲生父母。

在一次假期访问结束时,临近开学,小芳迟迟未归,方崇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独自前往接回小芳。由于对城市不熟悉,他在街上迷路,流浪了几天,最后由救助站送回家。

小芳上初二那年,由于家里无法承担她的生活和教育开支,她只得辍学并随亲戚外出打工。在这几年中,小芳每月都会省下一些钱,寄回给方崇财,过年时还会带父亲去买新衣服,新鞋子。

16岁那年,小芳勇敢地与工厂里比她大两岁的青年坠入爱河,并满怀期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方崇财,表示过年会带他回家。然而,面对女儿即将嫁往江西的现实,家人们的态度各异,父亲虽然为女儿的幸福喜悦,但大伯却担忧,若小芳远嫁,谁来照顾年迈的方崇财?

方崇财内心却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女儿幸福,他就满足了。但大伯坚持必须明确地沟通这一点,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误会或争执。

在2010年小芳结婚的前夜,她即将成为的家庭派人来提亲,这是一个古老而庄重的仪式。小芳未来的亲家,在与方崇前讨论相关事宜时,显示出极大的通情达理,表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婚后不久,小芳便将方崇财迎接至夫家。这个家庭没有富裕的财务背景,几代人皆靠耕作为生。小芳和她的丈夫因生计需要,继续外出打工,将方崇财托付给父母照料,同时定期回家提供生活所需的资金。

尽管两人的收入本就有限,加之家庭的新增责任,生活变得更为拮据。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往往选择在春节也不返家,因为节日期间的往返费用高昂,而工作加班却能带来较多收入。方崇财原以为这样能够频繁见到女儿,没想到聚少离多,而在亲家中的居住也感到不自在。

方崇前不得不在附近一个大型牧场找到一份放牛的工作,白天几乎不在家,只在夜晚回来休息。

最初,亲家出于面子,对他还算客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和怨言开始增多。邻里间的闲言碎语也让人烦恼不已,小芳的婆婆因此而打电话给小芳,希望她能处理这一局面。夹在养父和婆婆之间,小芳只好承诺会找时间回家解决问题。

到了2015年底,小芳和丈夫回家时,公公婆婆都建议,鉴于一年仅能少数次会面,还不如将方崇财送回自己家,有空再去看望。小芳不得不同意,第二天,一家人将方崇财的行李打包,送他回到村里。家人承诺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费或物资。

然而,事实却与承诺大相径庭。方崇财回家后,他们既没有提供生活费也缺少了联系。小芳偶尔回电话,每次都是匆忙挂断,理由五花八门。

2016年春节,小芳并没有归家看望方崇财,反而去了她的亲生父母家。

这一切被邻村的人告知后方崇前非常愤怒,直接打电话至小芳的公公婆婆家理论,电话中双方大打出手。一周后,小芳一家又来看望方崇财,并在餐馆共进晚餐后,偷偷给了方崇财两百元,随后便回江西。

原本以为小芳此行是来接他到江西共同生活,结果却落空。这顿餐,成了他与小芳共同享用的最后一顿饭。

到了2016年4月,小芳通过法律程序,请求解除和方崇财之间的收养关系。

法院最终支持了小芳的请求,结束了其与方崇财的收养关系,原因在于不符合法定收养条件。依据《收养法》规定,成立收养关系需满足四个条件。方崇财在收养小芳时未满四十岁且两者年龄差距不足四十岁,加之他还患有精神疾病,不具备完全的抚养能力。

判决结果一出,引发了村民的广泛不满。毕竟,在他们眼中,小芳是在方崇财的抚养下长大的,曾经那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已经茁壮成长,现在却面临这样的结局,让人遗憾不已。

在斗争过后,方崇前对审判的结果表示不认同,遂决定上诉。虽然审判院最终仍旧支持初判,但它认可了方家多年来对小芳的抚养付出,裁定小芳需对此进行经济补偿。

方崇财在其兄弟的误导下出现在法庭上,那里他被告知小芳选择与他断绝关系,不再视他为父亲。这让他的心如刀绞般痛苦。

此时方崇财已是54岁高龄,失去了劳动力,无法找到零工,他的生活只能依赖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来勉强维持。他失去了年轻时四处寻欢的心情,更多时候,他独自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判决书,默默地遥望远方。长时间地坐着,直到夜幕降临,他才缓缓起身,背弓得更重,慢慢走回家里。

这份曾经无比亲密的父女关系,因为一纸文书而生疏。

方崇财已经很长时间未能见到小芳,他想给她打电话,至少听听她的声音,但又担心自己会打扰到她。岁月不饶人,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在有生之年见到小芳。

情感丰富而法律冷酷,对于法规而言,收养关系的解除是合理的。

然而在法律之外,这几十年的养育之恩不应被忽视。他从一个啼哭的婴儿抚养成人,尽管无功,但也有苦。

小芳急于与养父断绝关系,这种冷淡的态度令人心酸。

“养未生的孩子,恩情难以回报”,但她未能以子女的孝道对待养父,反而将其视为累赘。

也有人认为小芳也有她的难处,家庭本就贫困,再加上一个残疾的“养父”,无疑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为了保全新生的家庭,她只得作出痛苦的抉择。

理应由曾经抚养她的家庭赋予她的责任,她现今却力不从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