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就是春秋,战国是战国!

大风一致 2019-03-27 14:07:42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封神榜故事,就是纣王无道,涂炭生灵,然后武王姬发就不断与纣王交战,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人物,现在大家呐,看封神榜这本书,好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个神仙游戏,因为两帮人最后都成了神仙,就是两个教派的斗争游戏而已。最终商朝被灭,周朝成立。武王即位后,一是地儿太大,管不过来;二是为了安抚人心,所以开始分封天下。分天下也不是随便就能分,一些本来就是王侯的人,他们向周投降,现在周王打下天下,为了和谐稳定,这些人的领地这些人的职务是不会降的,会尽量按着原来的配置,而另一些一起打仗的将领,则会按功劳分封赏地。

周王朝的分封制,至于宗法制,就是说,你的领地在你去世后,将有你的嫡长子继承,这便是宗法制,这两个制度,在理论上,是起到稳定周王室的作用,臣子永远是臣子,臣子不用太闹事,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能有口饭吃,而王室,永远是周王室最大,皇帝永远是一个姬姓,周王朝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还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侯,相当于把自己的势力安插在各个地方势力里,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把这段时间称为春秋和战国呐?主要是对于这段时期,战事纷争,英雄辈出,有三本及其精彩的书本记录这段时期,书名皆为春秋,这才至于这段时期被大家熟称为春秋;另一本书就是《战国策》,这本书里记载了各个国家间的阴谋阳谋等等,别后世大众广为推崇。

为什么大家会称这段时期为春秋战国了。春秋时期的霸主让我们来好好聊聊。齐国桓公,祖上乃太公姜子牙。武王当年把太公望分到东海之地,镇守东夷之国。齐桓公姜小白当上国君后,大力发展渔业和制盐业,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加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古有盐的地方都富裕,齐桓公靠着水的资源,靠着水路的快捷,各种水产和盐贩往各路诸侯领地,各种钱财经济都往齐国汇聚。据说国都临淄的人们挥汗成雨,摩肩继踵。桓公小白责任感超强,除了发展本国,还兼怀天下,打出“尊王攘夷”的名号调解矛盾,制服叛乱,赢得人心,于是大会诸侯于葵丘,成为春秋第一任霸主。

晋国祖上为唐叔虞,唐这块封底,来的也是运气,就好比突然有人把钱送到你家门口,并且告诉你,这钱是公司发给你的,你说开心不开心,刺激不刺激。封给叔虞地的是周成王,当时成王还小,他跟叔虞在后花园玩,一时兴起,想着就对叔虞说“这块地我封给你了。”作为天子,成王干什么事情,他的身后都会有人跟着,这个人就是史官,他记录这天子的一举一动。这个史官还提醒成王,你得抓紧找个良辰吉日,把叔虞封了。成王刚开始慌了,连忙打断,说“不不不,我就是闹着玩,不当真。”史官特严肃的告诉成王:“天子是没有戏言的,不然以后哪个臣子还会执行您的命令。”成王想想也是,就把叔虞封在唐,后来就是战国的晋国。后来的重耳就是晋国王子,成为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诸侯霸主。楚国,芈姓,但是王子一旦做了楚王,就姓熊了。楚国我说的特别多,是诸侯国中最艰苦的一个,不能拼DNA,和武王关系也不亲近,怎么都不受周王室待见。最初分封的爵位是最低等的“子男”,封地方圆五里。但是楚人憋着一口气,强悍君主辈出,先后有楚武王,楚成王,依靠野心和勇武终有千里之国,周王室还把镇守南边蛮夷的重任交给楚国,地位比肩齐国。到了庄王,一飞冲天,武力文化两手抓,兼负天下道义,终成为春秋第三位霸主。秦国,在西边,本为赵姓,后改为嬴姓。

至于为什么是嬴姓,这其中有个故事,在周孝王的时候,秦人因为会养马,而且会骑马,当时秦人的首领马术尤为高超,西边的戎人崇拜武力,他们因为打不过这个秦人部落,就特别尊重这个秦人的首领,觉得他很厉害,周孝王听说了这个事,就希望秦人能够一直赢戎人,以保周王室太平,而“嬴”,古通“赢”。后来周幽王的时候,秦襄公救了王室,还把平王迁都到洛阳,直到这个时候,秦人才有了自己的封地,就是岐山以西,也算只是位列诸侯。当时世人皆知楚人好武,而秦人跟楚人差不多,以至于战国打来打去的也就秦和楚,等到了秦统一六国,依然有传言亡秦必楚,历史的后面,大家都知道,秦的阿房宫被烧,纵火者就是楚人项羽。

宋国,是殷商的后裔。宋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国家,一直被欺负,靠的也就是祖辈的余荫,好在没有出现什么太混账的国君,一直是老好人形象。但是后面也有出过笑话的时候,那次是宋襄公时期,他在齐桓公去世后,也想学着齐桓公的样子来一次盟主大会,但是这次大会,压根就没几个诸侯搭理他,连来都没来,到是给楚国一个机会进军诸侯霸主地位。当时楚国憋屈在一个角落,名不正言不顺,这次宋襄公不知量力开盟主大会,刚好楚国趁机做大,结果就是,宋襄公被抓走,生死未卜,楚国从此就开始有事没事欺负这个宋国,谁让宋国那么窝囊呐。

吴国,也是姬姓。这是姓来的也是莫名其妙,当时文王姬昌出生便有圣人相,他的叔叔们看到了,就跑了,不想当天子,你说奇怪吧,世人挤破头想去做天子,这两个人恰恰相反,死活不要做天子,不过这两个人特别贤能,即便跑到吴这个地方,竟然也被推举为当地的大佬。太伯就成了吴太伯了。和吴国生死冤家的便是越国,这两国家的君王,简直励志,开始呐,越王勾践大败吴王阖闾,然后新的吴王又打败了勾践,这也有个故事,就是勾践隐忍负重,卧薪尝胆,结果就是把吴国灭了。

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众多,到了战国,大多数被吞并被灭国,能叫上名头的有十几个,其中最闪耀的便是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在这七国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齐、楚、秦,不过楚还是原来的楚,秦也还是原来的秦,但齐却不是原来的齐。原先的齐姓姜,现在的齐姓田。田氏是齐国的重臣,后来取姜齐代之,第一代王为齐威王。春秋第二位霸主,也是春秋最大的诸侯国晋国哪儿去了?晋文公重耳当年流亡在外后来回国即位并且做了霸主,皆有赖三位谋臣韩氏、赵氏、魏氏帮忙。说到三家,不得不提著名的故事《赵氏孤儿》,就这个赵了。

到后来,韩赵魏实力越来越强,直接把晋国瓜分了,这就是史书所说“三家分晋”。一个最大的晋国分成了三个不大不小的韩国、赵国、魏国。燕国,也是姬姓国,武王伐纣后封召公在燕地,以御北狄。所以看看吧,武王当年把自己的三大功臣-周公、太公、召公分到离都城丰镐千里之遥的齐鲁燕,也的确是因为信任而委以重任呢。燕国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还有燕太子丹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了。除这些霸主国,我们不得不提一下鲁国,这是周公姬旦的封国。

只是封国后,周公仍然在朝中辅佐周成王,留儿子守鲁国。鲁国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那就是孔子。孔子逝世后,他的学生自发去给他守孝,因为人太多,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孔丘孔庙了。春秋,听起来像个姑娘;战国呢,听来就是个武士。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人们爱打仗,可是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战争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春秋时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日,交战时保持礼仪和骑士风范,像我们熟知的《曹刿论战》描述简单,基本没有激烈场面。

军队要驾车骑马,这两项技能是官学六艺中的“射”和“御”。所以军队多是贵族。也因此曹刿才说出那句著名的“肉食者鄙”。战国作战凶残,双方军队数量庞大,动辄破敌十万、四十万。可是就在这混乱的时期,学术思想却最繁盛,儒家和道家诞生于春秋后期,真正大放异彩却在战国,除这两家外,还有法家、墨家,兵家,所谓“百家争鸣”是也。该怎么说这个时代呢?一个混乱却崭新的时代。

1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