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从“五个转变”看吕梁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

新黄河 2024-11-28 17:31:33

11月28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介绍情况。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片传承红色基因、蕴藏独特魅力、饱含无限生机的发展热土。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调研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吕梁,勉励我们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美丽幸福吕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具体讲,表现在“五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让“老树发新枝”,通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做优煤、酒、铝“一黑二白”传统产业。全市建成智能化煤矿30座,全省最多;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白酒产量达到40万吨,全国占比较2021年翻了两番;铝材精深加工能力,占到全省的近一半。二是让“小树成大树”,通过延链补链,壮大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三新”新兴产业,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产品。比如,我们的硝基复合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全球的60%左右;医药中间体产品,占到全国的70%、全球的30%。再比如,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新材料,攻克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三是让“种子快发芽”,就是抢抓先机、抢滩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这两年,我们前瞻布局的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气—站—运—车—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第二个转变,是从“整体贫困”向“全面振兴”转变。我们致力于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擦亮以“吕梁山护工”为主的特色劳务品牌,脱贫劳力外出就业24.7万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我们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生猪、肉牛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二,食用菌生产规模、小杂粮种植面积全省第一,中阳木耳、临县青塘粽子等“土特产”正成长为“大产业”。我们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累计投入近30亿元,铺开44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打造了100个旅游重点村。离石王营庄、离石彩家庄、方山张家塔、中阳弓阳、孝义临水等一批有文化、有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村,逐渐火起来,成为“打卡地”。

第三个转变,是从“山区小城”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我们以“工匠”精神提升城市品质,接续推进主城提质、新区扩容,长输供热管网、体育中心等民生项目先后投运,“九大中心”等地标项目加快建设,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近一倍。我们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颜值,先后铺开25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102个口袋公园,市区环境更宜居、景色更靓丽。我们以“系统”思维畅通城市血脉,一手抓“内循环”完善,全面启动新安大道、主城到新区等快速路建设;一手抓“大动脉”连通,离隰高速、国道209改线项目建成通车,汾石高速年底通车。吕梁至北京的动车组列车开通运行,太绥高铁积极推进,吕梁机场通达全国23座城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更加高效。

第四个转变,是从“生态脆弱”向“山青水绿”转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绿了。近两年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达到24.1%,超全省3个百分点。二是天蓝了。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在汾渭平原11个市中,连续三年PM2.5平均浓度最低、重污染天数最少。三是水清了。全市9条河流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改善幅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第五个转变,是从“民之所盼”向“民之所赞”转变。每年八成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比如,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引进黄冈、衡水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建成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中、高考成绩跃居全省前列。为了让群众“看好病”,建成投运全省设施最全、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医疗卫生园区;改扩建市中医院,新建市第三人民医院,明年可全部投用;在全省率先实行公立医院免收挂号费,并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为了让群众“享红利”,我们逐年提高低保、养老等保障标准,建成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市区和8个县(市)实现全民免费乘坐公交。近期,又率先出台10条生育支持硬举措,从结婚奖励到生育补贴,从教育支持到住房保障,“真金白银”为群众幸福生活“赋能加码”。

当前的吕梁,正处在动能蓄积、大有可为的关键期,到处充满着奋进的豪情、洋溢着勃发的生机。我们诚邀各界朋友,多到吕梁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汾酒故乡的魅力、见证英雄吕梁的巨变。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

编辑:周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