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为生育与否而害怕,不再因身为女性而愤怒(四)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0-19 01:41:04

我们需要共情这个故事里的男人。因为我们所有的叙述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展开的。他是一个英雄,但也是一个失败者。他虽然失败了,但做出了英雄的行为。

1 .男性叙事的共情困境

这些情节都在呼唤我们去共情他。我们特别能理解这些情感和处境。在我们的观影和阅读经验中,很多电影和小说都提供了男人的各种情景。无论是英雄还是弱者,我们都能片刻理解他们的处境。通过这些叙事训练,我们不仅理解了弱者和强者,还对男性遇到的问题有了深刻的共鸣。

例如,我们看过的电影《教父》,虽然从未经历过教父的生活,但却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情感。我们从小就能够代入这些男性角色,但很难带入被害的女儿或他妻子的角色。我们被这种男性叙事俘虏,所以我们需要调整视角,关注女性世界的故事逻辑。

这是需要训练的,也是很困难的。我记得微博上有一个插画,描绘了80后和90后一代的怀旧情景。插画中,小女孩看的是关于男孩的动画片,从《黑猫警长》到《葫芦娃》,甚至到《西游记》和《哪吒》。尽管这些动画片主要描绘男孩的故事,小女孩却依然能理解和代入。我们也能代入暴力的打斗场景,比如北斗神拳,我也能理解和代入。

2. 性别视角的培养与挑战

读武侠小说时,我通常代入的是郭靖这样的男性角色。这种代入是如此容易和自然。微博上有个女生谈到了李沧东的电影《燃烧》。她认为,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生死并不重要,反而是为刘亚仁的行动提供了合理性。我们在观看时,从未质疑这一点,还跟随刘亚仁的心情而共情。即便电影的行为暗示很明显,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们这种共情和理解,需要经过不断的思维训练才能改变。这种训练不仅在理念上需要学习,还需要在思维层面不断自我反思和推翻已有的观念。回到实际生活中,荞麦的书里你反复探讨了权力的问题。

你提到,在没有小孩时以自己为尺度衡量社会,在有了小孩之后才理解弱者的处境。因为小孩,你开始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学会以弱者及孩子的目光去观察和思考。这种思维训练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权利关系。有一次,我特地跟我小孩严肃地谈了他留长头发的事情。大人们经常对他的外貌发表评论,说他看起来既像男孩又像女孩,但这对他来说是困惑的。在这些简单事情中,我们能看到强者和弱者之间的距离,而这种理解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和反思。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为了迎合我还是怎么样。我跟他说,你完全可以决定你的发型。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困扰太多,你可以把头发剪短。你现在可以决定你到底是想留长发还是留短发。他说他想留长发,但是希望别人提到这件事的时候,你能站出来为他解释。他不想自己解释这些事情,希望我能替他发声。以前我总觉得不必理会这些人,但他不这样想。他希望我不再沉默,而是大声捍卫他留长发的权利。

3.育儿与权力关系的重新认识

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老奶奶对他说三道四,我立即站出来大声说:“发型和孩子的性别无关!”他沉默了,但他要求我为他说话。我思考这件事时,开始怀疑他是否想当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明知道留长发会让他在其他小孩中显得特别,可能被指出来,但他依旧坚持。他希望我反击是因为他意识到与众不同也有趣、独特,可能容易被人注意到。这种从小就被鼓励当不一样的人的心理暗示,也许对他是好的。

我思考自己成长的经历,也曾认为自己是个不一样的人,并得到一些微妙的鼓励。写作文写得与众不同,获得了分数和认可。这种正向反馈逐渐让我真的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然后,谈到育儿书的最后一章,你提到总有一天我们分离的时间会比相聚更久。

4. 支持孩子个性的挑战与成长

我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当他的孩子过生日时写了一篇文章,说做妈妈的过程就是从第一天开始想象告别,孩子会越来越远。这话题残酷却动人,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长大了,与你距离很远,你会怎样?书的开头写到,你从能掌控生活的状态变成了完全混乱和无序。

如果有一天你又回到了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状态,你会怎样?你期待那种生活,还是有所恐惧?我跟我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不理解她为什么催我结婚生小孩。作为父母,为什么不希望孩子一直属于这个家庭,而要推他去建立自己的家庭?这其实是在问,我跟我妈谁更自私。我觉得她想要控制我,让我结婚是因为世俗的愿望,但我的想法是不是更可怕?

5.亲子分离与未来生活的思考

我想了想,我还是希望他过他自己的更自由的生活。我们之所以想象孩子离开后一切变得难过,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想象太少?无论生还是不生,大家都有困扰。我现在相信我能养育小孩,并在他独立后收回自己的生活。生活的形式很多,有人80岁也能成为艺术家,有些人在80岁才出版第一本书。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太窄了,认为一条道路就是一直走下去,但其实有很多可能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