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到底有多美?读一读诗词就见识了~
1
冬来暮暮雨丝丝,竹径梅坡迹顿稀。
译文:
冬天来临,每天傍晚都飘着丝丝细雨,竹林间的小路和梅树生长的山坡上,行人的踪迹顿时变得稀少了。
出自宋代杨万里《新晴晓步》:
冬来暮暮雨丝丝,竹径梅坡迹顿稀。
作意新晴聊一出,行逢湿路却成归。
赏析:
“冬来暮暮雨丝丝”,此句开篇便点明了冬季的到来,“暮暮”强调了冬日雨水的频繁,“雨丝丝”形象地描绘出冬雨细密如丝的形态,给人一种阴冷、潮湿的感觉,奠定了全诗清冷的基调。
“竹径梅坡迹顿稀”,视线转向竹林中的小径和梅花盛开的山坡。由于持续不断的冬雨,原本可能是人们常去赏玩的竹径梅坡,此刻人迹罕至。“迹顿稀”生动地表现出冬雨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也侧面烘托出冬日的寂静与冷清。
2
一冬晴暖雨全少,三日阴寒雪不成。
译文:
整个冬天大多是晴朗温暖的天气,雨水非常少,连续三天天气阴冷,却也没有形成降雪。
出自宋代杨公远《 冬晴》:
岁序从教自改更,老天有意活苍生。
一冬晴暖雨全少,三阴阴寒雪不成。
谩拥地炉然榾柮,每忧时事验欃枪。
庭前问讯枯梅树,怕有南枝绽玉英。
赏析:
“一冬晴暖雨全少”,开篇描绘了整个冬季的天气状况,以“一冬”强调时间之长,“晴暖”突出了整个冬天都是以晴暖为主,“雨全少”描绘出降雨极为稀少。给人一种干燥、温暖但又缺乏滋润的直观感受。
“三日阴寒雪不成”,笔锋一转,写到连续三天的阴寒天气,这三日虽然转为阴寒,但却没有形成降雪。这里的“三日阴寒”营造出一种寒冷压抑的氛围,但“雪不成”则表达出人们对降雪的期待落空,又带来了一丝失望和无奈。
3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译文:
是什么原因使得冬天里雨水敲打着窗户,夜晚滴滴答答的雨声到了清晨变成了淙淙的流水声。
出自宋代范成大《寒雨》: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若为化作漫天雪,径上孤篷钓晚江。
赏析:
“何事冬来雨打窗”,诗人以一个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何事”一词,表现出诗人对冬天降雨这一现象的疑惑和不解,仿佛在思考为何冬天会有雨水敲打着窗户。
“夜声滴滴晓声淙”,详细地描绘了雨声在夜晚和清晨的不同。“夜声滴滴”,描绘出夜晚雨滴落下时的清脆、短促之声,给寂静的冬夜增添了一份动感。“晓声淙”则写出了清晨时分,雨声变得连续、湍急,仿佛形成了淙淙的溪流声。
4
三冬无白雪,细雨滴空阶。
译文:
整个冬季都没有洁白的雪花,只有细雨滴滴答答地落在空空的台阶上。
出自明代卢龙云《冬雨二首 其一》:
三冬无白雪,细雨滴空阶。
宛似乡园外,荒烟傍水涯。
赏析:
“三冬无白雪”,开篇直接点明在漫长的冬季竟然没有皑皑白雪的景象。“三冬”强调了整个冬季的时间长度,通常冬季是与白雪紧密相连的,而此时却不见白雪,给人一种意外和失落之感。
“细雨滴空阶”,将视线聚焦到细雨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细雨”与前面的“无白雪”形成对比,更显阴冷和潮湿。“滴空阶”描绘出一种寂静、空旷的场景,只有细雨不断滴落的声音,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与孤寂。
5
冬来多是雨,日日望云回。
译文:
冬天到来之后,常常是阴雨天气,每天都盼望着乌云散去,天气回转放晴。
出自宋代陈著《雪复晴》:
冬来多是雨,日日望云回。
飘洒不成雪,连绵如入梅。
高风吹日上,短影为山催。
那问归家事,床头有宿醅。
赏析:
“冬来多是雨”,起句直接陈述了冬季的主要天气特征是多雨。“多是”二字,突出了雨的频繁,给人一种阴雨连绵、无休止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湿冷、阴沉的氛围。
“日日望云回”,生动地展现了人们盼望天气好转的急切心情。“日日”突出了这种盼望的持续性和频繁性,“望云回”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抬头仰望天空,期待乌云散去、天气转晴的神态和动作。
6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
译文:
江边天空所蕴含的寒冷意味并不浓重,在冬季的月份里,雨仍然在飘飞。
出自唐代张鼎《江南遇雨》: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
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
旅魂惊处断,乡信意中微。
几日应晴去,孤舟且欲归。
赏析:
“江天寒意少”,开篇描绘了江边天空所呈现出的寒意不浓的景象。“江天”展现出开阔的空间,“寒意少”则给人一种相对温和的感受,与通常所认为的寒冬凛冽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冬月雨仍飞”,点明是在冬季的月份,却依旧有雨水纷飞。“冬月”强调了季节,“雨仍飞”形象地描绘出雨水不停飘落的动态画面,给原本稍显温和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清冷和湿润。
7
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
译文:
冬天天气温暖的时候常常下雨,早晨寒冷的时候很快又催促着天气放晴。
出自宋代陆游 《 送客至望云门外》:
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
嫩日满江驿,淡烟笼郡城。
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
投檄真须决,邻翁约耦耕。
赏析:
“冬温频作雨”,开篇指出冬季气温较为温暖,并且频繁地下雨。“冬温”与常见的冬季寒冷印象形成对比,而“频作雨”则描绘出雨水频繁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这个冬天的湿润和多雨。
“晨冷顿催晴”,紧承上句,描绘了早晨的寒冷突然促使天气转晴。“晨冷”突出了清晨的低温,与前文的“冬温”形成反差,“顿催晴”则展现出天气变化的迅速和突然,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8
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译文:
江南有着特殊的气候,冬季的降雨带来了如同春天般的寒冷。
出自宋代苏辙《寒雨》:
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
未妨溪草绿,先恐岭梅残。
忽发中原念,貂裘据锦鞍。
赏析:
“江南殊气候”,这一句简洁直白地点出江南气候的特殊。“殊”字起到了强调作用,让人立刻意识到江南气候与其他地方的差异,引发读者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冬雨作春寒”,具体描述了江南冬季气候的特点。冬季本应寒冷干燥,但江南的冬雨却带来了类似春天的寒意。这种寒意并非干冷,而是带着湿润和阴冷的感觉,与常见的冬季寒冷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