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蒙牛,这家中国最大的牛奶企业之一,跌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股价暴跌75%,蒙牛跌幅巨大
先来看股价走势图。
从2021年1月的历史最高价52.095港元,再到目前的不到13港元,短短三年多蒙牛乳业跌幅居然高达75%以上!
这种腰斩之后再腰斩的走势,让蒙牛乳业(02319.HK)市值急剧缩水,目前仅为507亿港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470亿。
不可思议吧,一个国内数一数二的乳制品巨头,市值居然仅为470亿元。
一说蒙牛,人们必然会想到伊利。
目前,伊利股份的市值为人民币1500亿以上,股价最近也是连续下跌,但整体表现要比蒙牛强得多。
伊利股价的历史最高点同样是在2021年1月,为47.83元,目前股价在24.5元左右,较历史最高点下跌近50%。
众所周知,食品饮料行业近年来普跌,自历史最高点以来,“酱油茅”海天味业已经跌了70%多,“油茅”金龙鱼已经跌了80%多。
海天味业和金龙鱼当时投机炒作的成分太大,市盈率动辄干到100倍,不狠狠来个“价值回归”倒是不正常。
而伊利、蒙牛跟这些“茅”有所不同,在几年前的那波基金疯狂抱团、资金南下港股中,它们并不特别显眼。
也就是说,无论是伊利还是蒙牛,在几年前食品饮料股最疯狂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特别大的泡沫。
如此大跌,大环境原因?
那么,为什么伊利和蒙牛,尤其是蒙牛,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跌幅呢?
蒙牛乳业是港股上市公司,很多人会想,是港股大环境问题导致蒙牛三年多暴跌75%吗?
在蒙牛股价最巅峰的2021年年初,香港恒生指数最高来到31183点,现在是17300点附近,较当时下跌45%左右。
蒙牛跌75%,港股跌45%,蒙牛跌幅远超过恒生指数,所以绝不能赖所谓“港股大环境”的问题。
其实蒙牛从2021年初股价见顶之后的一年里,走的还算坚挺,一直呈现出高位震荡走势,在2022年2月的时候,股价还一度逼近50港元大关,跟历史最高股价相差无几。
然而从2022年3月到10月,蒙牛几乎是一波流的从50港元附近跌到23.7港元,快速腰斩。
之后股价反弹了几个月,但好景不长。从2023年2月开始,又是单边一波流下跌,这次是从39港元跌到了现在的13港元以下,此轮跌幅高达66%以上。
也就是说,最近一年半不到,蒙牛跌居然暴跌三分之二!
在两轮暴跌之后,蒙牛市值蒸发了1500亿以上,可谓伤筋动骨、相当惨烈。
作为头部消费企业,蒙牛的这种跌幅,一般只有一个因素可以解释:产品不好卖了。
前段时间,牛肉价格下跌的消息不断传来。事实上,牛奶因为行业的供需失衡,价格也在持续下跌。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牛奶原奶在2023年过剩的基础上,2024年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
由于原奶价格的持续下跌,目前更是出现了奶价和成本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售价低于成本,就意味着亏损。
相关数据显示,到了今年5月份,奶价已经跌到了每公斤3.34元/公斤,同比下降高达0.55元/公斤(全成本下降0.31元/公斤)。
由此,牛奶的利润空间首次进入负值区间,目前行业亏损超过80%。
到了7月份,多个省份的生鲜牛乳平均价格已经降到3.24元/公斤。
原奶卖不动、卖不出去,企业只能被迫将原奶喷粉储藏。而这一过程又会消耗很多成本,大概喷粉一吨会亏损一万元以上。这无疑进一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摩根大通看空,暗藏商誉暴雷
在这种大背景下,摩根大通最近给蒙牛发了一份看空性质的评级报告,把蒙牛的评级从“增持”降为“中性”。更是大幅削减了目标价,由30港元降至13港元。
目前,蒙牛的股价也就不到13港元,且明显处于长期下跌态势,摩根大通如果再看到不靠谱的30港元,反而有失公允。
摩根大通还对蒙牛和伊利进行了一番预测对比,得出来的结论是:蒙牛比伊利更差。
具体数据为:
预计蒙牛上半年销售额会下降5.6%,比伊利的下降3.6%更差。
预计蒙牛上半年盈利会下滑19.4%,比伊利的微跌0.9%更差。
事实上,蒙牛在2023年净利润已经下跌了近10%,在2024年原奶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蒙牛高管也在业绩会上直言,可能还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无并购,不商誉。过去这些年,蒙牛全面开启买买买的模式,投资了贝拉米、现代牧业、妙可蓝多、中国圣牧等公司,耗资超过100亿元。
然而这些投资并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高溢价收购更是会导致商誉大幅减值的潜在暴雷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是,蒙牛2019年耗资超过70亿收购的澳大利亚贝拉米,溢价高达惊人的500%以上!
这可是传统的食品行业,根本不是高科技行业,所以凭什么有如此之高的溢价呢?
2021年、2022年,蒙牛直接计提贝拉米商誉减值分别超过6亿元、7亿元。
蒙牛之前投资的妙可蓝多,2023年业绩也大幅腰斩,股价更是暴跌不止。
种种的不靠谱并购之后,到了2023年,蒙牛的商誉已经高达近90亿元,比2017年的45亿左右几乎翻了一倍!
在不利局面下,蒙牛管理层在今年3月份发生“巨震”:卢敏放离职,高飞上任。
卢敏放在蒙牛总裁位置上多年,他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被问到三聚氰胺事件后如何解决牛奶质量时,他说的这样一句话:“蒙牛酸奶业务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发展很快,我们总把优质的高质量的产品放到这些市场,这就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在国民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大背景下,一个超级乳企的CEO居然说出这种话,无疑会刺痛无数中国内地消费者的神经。
目前,奥运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蒙牛作为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商,也正狂打广告,突出自家品牌代表着健康、阳光、向上。
然而跟热热闹闹的广告相比,蒙牛腰斩再腰斩的、不断向下的股价无疑冰冷了许多!
国产牛奶的营养指标低的很,口感像凉白开,卖的比进口奶都贵,还说自己成本高。奶牛养殖户没赚什么钱,钱都被蒙牛伊利内部领导层贪污挥霍了,能不成本高么
牛根生毒奶事件以前天天吹乳品质量,出事以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我至今从不买蒙牛的东西!
蒙牛伊利都曾经添加过三聚氰胺,它们还没倒闭,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骗、贪
视人民健康不顾会遭报应的。现在的牛奶还能给孩子喝吗?
至少我不买蒙牛伊利家的任何奶。[得瑟]
专门用三聚氰胺坑国人的蒙牛,早点倒闭吧。
蒙牛伊利都是一样,喝着好稀,喝水一样
细菌超标了,每次喝都是拉肚子,没人管了吗?
[呲牙笑][呲牙笑]a股哪个不跌,也就靠着天天出新股拉分,不然估计早到两千点了
A股实际上是1250点!!!![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市值本就是骗人的东西,能代表什么,能炒上去就能跌下来,牛奶跟卖山泉有什么区别,同样是卖水而已
超市里的奶制品越卖越贵,导致大量临期,即使临期了也卖的很贵,都等着倒掉吧!以前我经常买正价奶制品,后来买不起正价的买临期的,现在临期的贵的也不买了,已经四五年没食用过奶制品了,感觉身体也很健康,我认为如果有些食物不吃人不会死的话,它涨价我就不吃,最后它卖不出去还是得便宜。
溢价高达500%以上收购贝拉米,就是转移资产,做好跑路准备
蒙人公司跌就对了
蒙牛和伊利最好早点破产,到时候我无论如何也得放两挂鞭庆祝一下[得瑟]
我喝牛奶会拉肚子,不太关心牛奶企业。不过昨天美国芯片第一股一天就跌百分之二十六,所以股票涨涨跌跌是正常的
蒙牛跟水一样
中国奶制品,价高质低。放开进口,全部倒闭。
好多年不买蒙牛!我买卫岗。
永不过期的奶
正是抄底好时机
人心变黑了,质量就不好,只会贪婪的攫取最大金钱利益,早就知道的不买这个牌子的
执了它就是了
国内添加剂各种问题频发~加上为了钱道德沦丧~现在外面很多东西都让人害怕! 油罐车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 现在有几种食品~质量是过硬的??
体细胞含量,不可告人
自从毒奶事件之后,我给孩子买德亚牛奶了[呲牙笑],国内资本对吃的东西毫无底线的,所以这些年年轻人与中年人体质越来越差,中国的食品安全说白了跟欧美国家标准差远了,资本太贪婪了
蒙牛港股价格低,一是因为美国加息抽干了港股流动性,二是港币实行联系汇率、自由兑换和进出,进一步放大了资金外流。股票市场只和流动性是否充裕有关,和企业经营关系不大。国产牛奶这些年知耻后勇,做的不错了,我就买国产的
一个企业走下坡,怪这怪那,从来没想过是自己产品的质量,还有人民群众的口碑么?
港股资金流太少,撑不起。
我这个税后月收入1万多的人,有两个小孩要养,鲜牛奶都不是能随便喝的
[笑着哭]退市退市
这种在大A比比皆是,随便挑一支股票都比它玩的花
其实我更喜欢散装的现挤牛奶。煮一下放点冰糖。可惜不那么好保存。[笑着哭]
抵制蒙伊人人有责
在大A,这样的走势多的是,看看光伏那几个大家伙不也一样,你还敢做耐心资本不[得瑟]
明天看伊利大绿棒子[笑着哭]
我都忘了上次买蒙牛或是伊利是什么时候了。
蒙牛伊利从来不买
伊利蒙牛君乐宝三贱客
中国的乳业就是被这些王八蛋毁了的
那里还有这么多人喝牛奶呢
垃圾企业,早点倒闭。
其实乳糖不耐受就是天大的骗局,为什么喝外国进口的就没乳糖不耐受这个情况[抠鼻]
奶制品现在贵的……一瓶酸奶7.8块钱……还不赚钱?
莫名其妙的出来这么多黑蒙牛的,时机选在伊利 不得民心销量大减的时刻这是怕蒙牛抢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