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商业发展史上,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的路径各有不同,有些凭借独立创新打入国际市场,而有些则选择与外资合作寻求突破,但十几年前,一位浙江商人的抉择却引发了无数争议。
他创建了中国炊具行业的“国民品牌”,让无数家庭用上高品质、价格亲民的炊具,可在事业巅峰之时,他却毅然决然将公司卖给了一家外资企业,而且价格“低到令人瞠目结舌”。
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位商人还保留了一点点的股份,而在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低调,不向外界解释背后的真实原因。
如今,这家曾经被“低价出让”的企业市值已高达450亿元,令人不禁重新审视当年的抉择,是商业的深远智慧,还是民族品牌的无奈宿命?
【贫寒中诞生的商业传奇】
苏增福起初只是一个业务员,负责推销压力锅的零部件,那时候做业务员并不轻松,要东奔西跑到各地找买家。
他出差时,经常连站票都买不到,只能坐在火车车厢的地板上,困了就躺在座椅下打个盹,尽管如此他总是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这样的态度渐渐赢得了厂领导的赏识,苏增福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业务员一步步升到了厂长的位置。
他成为厂长后,开始思考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工厂只能为别人生产零部件,而不能生产整台压力锅?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工厂能够实现从生产配件到整机的“一条龙服务”,不仅能提升利润,还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他决定主动联系当时中国炊具行业的“大哥”,沈阳双喜品牌,商谈合作生产整台压力锅,经过几番波折,苏增福拿到了双喜的授权,然而,生产压力锅的难题并没有结束。
想要大规模生产压力锅,铝材料的采购成本是关键,因为苏增福所在的工厂规模较小,初期采购铝材料时并不能拿到优惠的批发价格。
这让他的计划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更适合的供应商,并积极扩展销售网络,努力让销量逐步提升。
事实证明,苏增福的坚持是值得的,在合作的第一年,他就带领工厂卖出了百万台压力锅,销量的增长不仅为工厂带来了利润,也让他在铝材料采购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不过成功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随着苏增福的压力锅销量不断攀升,沈阳双喜的高层开始意识到合作带来的威胁。
他们认为,苏增福工厂的崛起会直接冲击自己的市场地位,于是双方的合作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最终因为分歧无法调和,沈阳双喜单方面终止了与苏增福的合作。
对苏增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很多人劝他放弃压力锅业务,另谋出路但军旅出身的苏增福并不愿意认输,他认为这只是一次暂时的挫折。
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从无到有1994年苏增福和他的儿子苏显泽注册了“SUPOR”商标,也就是今天的苏泊尔。
从那一刻起,他开始了更加艰难但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
【上市与行业巅峰的荣耀】
苏增福创建了苏泊尔后,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迅速扩展产品线,开始尝试研发更多类型的炊具,秉持着“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
苏泊尔先后推出了炒菜锅、不粘锅、电饭锅、电磁炉等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凭借着价格亲民、质量过硬的优势,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地位。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苏泊尔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炊具品牌”,凭借这些优势,苏增福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远大的规划。
他意识到,想要让苏泊尔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迈出资本化的步伐,2004年,苏泊尔正式在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国炊具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这一成就不仅为苏泊尔带来了资金支持,还让它在炊具行业的地位更加稳固,作为上市公司,苏泊尔得到了更多的市场关注,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但市场的复杂性远超苏增福的预料,尽管苏泊尔的产品销量在不断攀升,但公司的股价却出乎意料地开始下滑。
上市首日,股价甚至跌破发行价,这一情况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始终没有好转,这一反常现象让苏增福和他的团队倍感压力。
作为一名老成持重的企业家,苏增福并没有贸然采取短期手段刺激股价,而是冷静观察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苏泊尔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外资的注意,法国SEB集团,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全球小家电巨头,将目光投向了苏泊尔。
SEB集团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苏泊尔在中国的强大市场网络和品牌知名度,显然是SEB最看重的资源。
为了进一步扩展其在亚洲市场的布局,SEB集团向苏增福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并购计划,于是在2006年,苏泊尔与SEB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向其定向增发了4000万股股票,并转让大部分股份,苏增福在这次交易中几乎完全退出了管理层,只保留了一点点的股份。
这笔交易引发了业内的轩然大波,很多人指责他“贱卖民族资产”,但苏增福并未过多回应,他相信,自己的决定将为苏泊尔带来更大的平台,也能为企业争取更长的生命力。
上市到被收购,苏泊尔经历了从巅峰到转折的关键阶段,如今看来,这次交易或许是苏泊尔国际化的起点。
但在当时,争议和压力始终如影随形,苏增福是否真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低价出售的争议与真相】
事实上,早在2002年,苏增福在韩国的一次考察中,听闻韩国最大炊具企业南鲜集团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消息,这件事情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他开始担忧,苏泊尔是否也会在未来某一天面临同样的困境,在他看来,炊具行业虽然利润可观,但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人薪资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被成本压力所拖垮,除此之外,苏泊尔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市场上却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不仅是因为品牌认知度不够,更是因为苏泊尔缺乏国际化的运营经验与技术支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苏增福意识到,单靠苏泊尔自己的力量,很难应对未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这时SEB集团的出现给了他答案,这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法国企业,在全球小家电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SEB集团不仅具备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还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这些都是苏泊尔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优势,在苏增福看来,SEB集团的加入,正是苏泊尔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品牌”跨越的最佳途径。
与其让企业在未来可能面临困境,不如趁着苏泊尔还有市场优势时,交到更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手中。
为了给苏泊尔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他愿意放下自己对企业的控股权,这个决定虽然饱受争议,但从结果上看苏增福的选择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经过SEB集团的接管,苏泊尔在品牌技术、生产规模以及国际市场扩展上都实现了飞跃式增长,如今苏泊尔市值已达450亿元,较出售时翻了数倍。
【结语】
苏增福以“实业兴国”为信条,将苏泊尔从一个小作坊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品牌;又以长远的眼光,将企业交给国际化管理,换取了苏泊尔在全球市场的长足发展。
即使面临质疑,他依然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以新的实业成就证明了他的价值,每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有无数次抉择,每一个抉择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智慧与代价。
参考资料: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在2016年12月13日关于《从荣退军人到上市公司“掌舵”人——中国苏泊尔集团公司董事长苏增福》的报道
环球网在2013年1月18日关于《苏泊尔创始人苏增福的二次创业人生》的报道
同花顺财经在2019年5月27日关于《苏泊尔上市14年扣非净利增36倍 苏增福家族离场二次创业做卫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