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门

许攸阅览生活 2024-11-01 15:10:35

出身寒门的劣势是什么?第一是没有试错的成本;第二是成长没有人指点;第三是朋友圈没有有力的支撑。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传播文化的渠道是狭窄的,只有条件较好的家庭,要么代代相传,要么送进私塾,这也是阻碍古代阶层流动的关键原因,更不用说普及文化教育,这对穷苦人家来说就是天方夜谭。隋文帝改变了这一现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其中郡县制管理体系延续至今,而隋文帝杨坚开创了新的篇章,推出了科举制,只要学识够了,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考核就能当官,从而改变自己的身份,由饱受苦难跨入统治阶层,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人生。

同时,我们也看到,古代官场通过读书上来的官员,授权一方的时候,无论政治、军事、经济还是其它工作都是集中于一身,而且都能够治理有方。能力在他们这些读书人身上体现的是全面和综合的。

而我们看到,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走错路都是初中生”,到了现在变成了“走错路都是大学生”,通过读书直接改变人生的路径不再畅通,跨入社会的起跑线统一了起来,以前每年只有几十万毕业大学生,到现在变成了千万级规模。寒门学子和富家子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如此状况,寒门子弟相对来说成为找到工作的弱势群体。

作为世世代代农村人,他们的亲戚、朋友或者因为一些机遇认识的能人,相对于富人来说要少的可怜。寒门子弟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可能开始打工,一毕业也马上找工作,解决生活需要,有些还要偿还读大学所花去的开支。对于他们来说,找个班上是最稳妥的途径,而不会像富家子弟拿着家庭的资本创办企业,练练手。

寒门子弟改变自己阶层的愿望只有靠时间的积累,在他们的生活里只能无休无止的拼搏,而机遇也很少光顾他们,闷头干活是他们的一生写照,或许有时候看到了风口,但他们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个是没有资本,另一个是没有试错的条件,一旦失败他们是承受不了后果的。或许这也是当前很多“躺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等现象的原因所在。考上大学承载了家人的无比期望,大学毕业后肩负的反哺责任只有他们自己体会,再怎么努力也就管个日常生活。

富家子弟相对要好得多,家庭的关系,他们从小就能够感知社会的所需,在他们家庭朋友圈里很多都是一样的条件,他们之间构建了一条利益相关的链条,你帮我、我扶你,稳定的维系着他们这一阶层的四梁八柱。而有时候还会出现极端情况,比如某个单位,因为上述原因,在招工时设置限定条件,对号入座,而社会上其他人员虽然通过文化考核,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名落孙山,因为这个岗位其实就是内定的,固化的利益将一些人捆绑在一起,没有其他人的份。

社会多元化其实也在慢慢到来,有一段时间网络虚拟经济势头良好,也造就了一批寒门子弟出身的富豪大佬,而时代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看到一批曾经的木匠、瓦匠、弹棉花的、修伞的等等跨入了富豪行列,但是总体来看,阶层流动的固化还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发展的窗口有时张开怀抱,有的人抓住而成长跨越,但寒门学子和富家子弟一旦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得天独厚是属于富家子弟的,而寒门学子因为没有试错的成本和成长没人指点依然大概率在曾经的天地里徘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