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界,米其林重塑探索之旅

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24-06-20 10:07:21

在米其林看来,创新从来不是只诞生于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而是诞生于开放的组织形式之中。

通过对固有平衡的不断打破和重建,米其林不断推动着人类出行范围的边界。

如果说语言决定了人类思维的界限,那么交通工具就决定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视野的界限。更强大、更高效的交通工具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性变革,它们不仅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更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比如,机动车大幅扩大了人类自由行动的半径,同时也深刻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

从这个意义上看,出行工具的迭代也代表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拓展,而这个迭代过程是靠很多公司永不停歇的创新共同推动的,米其林就是其中参与时间最长的引领者之一。

和同行相比,米其林是一家难以定义的公司:它在轮胎领域的创新推动了机动车行业的发展与变革;而美食指南则为它吸引大众的目光——这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过于普及,以至于米其林在不少人心目中的形象,就如家喻户晓的米其林轮胎先生——必比登一样可靠而日常。但实际上,这家成立130多年的公司从来不是一味追求“平稳”的公司,相反,它可以说一直在用开创性的创新,探索人类出行的边界。

如今,米其林已经把创新延展到地面道路之外,帮助人们在海洋,甚至在太空之中不断探索。这种拒绝自我设限的创新动力,才是米其林这家公司的底色。

敢为人先的创新决策

米其林突破边界的勇气在它的创业之初就显露无遗,正是因为敢于在情况不明朗的时候就“All In”新技术、新产品,米其林才能从法国克莱蒙费朗一个籍籍无名的家族企业变成全球的材料科技巨头。

1895年,在汽车还是富人的玩具、法国全国的保有量也不过数百辆的时候,刚刚靠创新的“可拆卸自行车轮胎”站稳脚跟的米其林公司,就开始研发汽车的轮胎——在此之前,汽车和马车的轮胎多为木质和铁质的实心轮胎,米其林把充气橡胶轮胎引入汽车业。

米其林的创新有一个特点,它似乎很擅长把自己置于一个极致的竞争环境里并获得成长。通过比赛赢得声誉、通过比赛发现问题、通过比赛寻找新的创新方向,米其林的历史与赛车深深绑定,大量重要的创新在汽车赛事中应用、验证和升级。

1946年,米其林实现了轮胎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之一——发明子午线轮胎。这种设计大幅提升了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而轮胎性能的巨大提升,彻底改变了汽车这个产品,至此它真正成为一个耐用、能融入日常生活的高价值产品,而不再是一个令人兴奋但充满风险的特种工具或大玩具。为一个萌芽中的产品研发配套部件,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但可能产生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突破道路的极限,突破材料的极限

即便在轮胎性能已经足够卓越的当代,米其林没有躺在过往的成绩之上。事实上,轮胎始终在突破自己的创新。

从汽车产业链的角度,轮胎行业许多时候是配合主机厂创新要求的角色。但每个行业里总有一些头部的玩家,他们能够在行业惯性里提供额外的价值,比如为客户想得更多一些,甚至提出一些超越客户的前沿方向。随着新能源浪潮的来临,米其林率先在行业里推出可适应电动车的轮胎。而在这一创新成为行业里的共识之后,米其林又在这一概念上更进一步,提出“长里程轮胎”的概念。

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需要承受来自路面的各种力。受力不均可能会导致轮胎某些部位过度磨损,影响轮胎的寿命和性能。所以对于轮胎来说,除了减少磨损外,“让磨损均匀分布”也是目标之一。

米其林的长里程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它的MaxTouch 压力分布均匀化科技可以使轮胎接地应力更加均匀地分布在轮胎接地面上,从而减少磨损,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此外,均匀的压力分布还可以提高轮胎的抓地力,特别是在湿滑或高速行驶条件下,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安全性。

“复合材料”是米其林一切技术创新的主题词。和许多产品一样,轮胎的研发一直是一个打破和重建平衡的过程,人们总是希望实现许多“不可能的兼顾”:更强的抓地力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但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滚动阻力;更强的耐久性则可能降低舒适感。而复合材料就是实现“既要又要”、不断突破的科学,这是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出行行业的共同要求,轮胎行业也响应这种趋势。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需求突破的过程,本身也是“矛盾”的,他们既需要充分熟悉既有的规律和经验,又要在其中寻找可以突破和改变的漏洞,这当中包含了无尽的尝试、碰壁。米其林在长期的发展中磨练出了这种能力:了解各种材料在使用阶段的所有原理,并将看似有矛盾冲突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从而开发出性能卓越的创新产品。

上天入海,米其林的求索之路

随着AI大模型的火热,“涌现”成为了如今最让人激动的名词之一。在人工智能领域,它指的是大模型在某些领域令人意外的进展或进化。但实际上,从商业和科技创新的历史上看,“涌现”是一种常态,它往往表现为,一个公司在传统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和know-how,一旦开拓到新的领域,就爆发出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以米其林为例,在它经年累月地积累以材料科学为中心的技术之后,一种自然的涌现就是,米其林的用武之地早已远不止陆地道路,而是开始积极探索航海领域。

船舶行业是全球化时代货运的基础,也是如今控制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近3%的碳排放来自航运业,提升新造船的燃油经济性当然是减排的重点,但船舶是一个寿命很长的交通工具,现存的船舶业需要依靠经济有效的方式减少碳排放。

米其林发起的WISAMO项目就是基于这一背景。这是一种充气可折叠且自动化的翼帆系统,简而言之,它可以固定在船的甲板上展开,形成一个充气的风帆,让船舶借用一部分风能前行,进而降低燃油消耗。根据测算,WISAMO可以让每艘船舶节省20%的燃料,新船舶甚至可以节省更多的燃料。

在WISAMO之前,没有船舶风帆采用充气结构,而一个结构庞大的固态风帆,不仅会占据较多的甲板面积,也会有很多使用限制。但是充气风帆可以实现快速部署、灵活收纳,适配的船型也很宽泛,并且充放气操作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实现,这使得WISAMO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一个自然的疑问是:为什么米其林会发起这个项目?答案就是“涌现”。要实现这样规模的充气风帆产品,核心的技术是充气结构以及超轻的充气材料,而这正是米其林钻研上百年的技术领域。在2021年,米其林还收购了法国创新初创公司 AirCaptif,它就是超轻充气结构领域的专家。

“不设限”不仅是米其林开拓业务领域的宗旨,也是它研发体制的关键词。米其林在全球有9个研发中心,共6000多名员工,但它的创新从来不是只诞生于公司的办公室里,在米其林的研发框架下,创新至少可以来自以下7种组织形式:学术机构、产学共同体、产业共同体、联合实验室、合作供应商、投资初创公司,以及自身的技术中心。

举例而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就是米其林的合作伙伴,它们在7个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这些实验室的目标不是当下某个产品的商业化,而是三四十年后人类可以使用的聚合物。

本质上,正是这种长远的思维决定了米其林一定会进入太空。因为如果思考数十年后人类的活动范围,如今越来越拥挤的城市肯定不是唯一的答案。在2024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米其林展示了一个为月球探测车设计的原型轮胎。

对轮胎研发者来说,月球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挑战地:米其林为月球探测车设计的轮胎必须能够承受超过100℃和低于-240℃的温度,还有松散的土壤、来自太阳和银河系的辐射。但这如果是人类未来要走向太空的必经之路,那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直接面对。

回顾米其林超过百年的创新脉络,就会发现“刺激创新能力”并不是虚言。米其林的创始兄弟二人,一位是钻研技术的工程师,一位是充满想象的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互相碰撞和启发,奠定了米其林最初的公司气质:既脚踏实地,又天马行空。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气质延续至今。米其林把自己从熟悉的地面拉开,探向大海和深空,这既是对人类发展前途的回应,也是对自身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的追求。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