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南下视察,特意邀请张治中同行:我欠你的账该还了

历史详说员 2024-03-27 09:28:00
希望各位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有趣的历史故事,又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治局面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彼时,蒋介石采纳张治中的建议,接连三次电邀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

毛主席经过郑重考虑后,欣然同意,张治中遂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同偕同美国赫尔利于1945年8月27日坐专机从重庆飞赴延安迎接,期间,张治中对国共和谈的热情,给毛主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对张治中的热情接待,积极合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好感。

重庆谈判历时43天结束,在离开前,周总理担心毛主席一人独自返回延安,便主动找到张治中,张治中慨然答允送毛主席返回延安,保证毛主席的往返安全,周总理才感到如释重负。

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次日清晨,张治中护送毛主席前往延安,在来到延安后,毛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盛情宴请了张治中。

在张治中要离开延安时,毛主席还专程送了他一趟,43天的共处,毛主席与张治中彼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车上,毛主席笑着对张治中说:“我在重庆,就知道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听到毛主席话,张治中问道:“怎见得?”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

“有事实为证,第一,你把《扫荡报》改名为《和平日报》。《扫荡报》是在江西围剿我们时办的,你要改名,一定有些人很不赞成的;第二,你把康泽办的一个集中营撤销了,是做了一件好事。”

听到毛主席的话后,张治中对毛主席的敬意又加深了,在没见毛主席之前,张治中对毛主席是没有什么印象的,甚至因为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导致他对毛主席有过怀疑,直到1945年与毛主席第一次会面后,张治中对此曾说:“他(毛主席)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以后多接触一次,印象就更加深一层。”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再次向共产党发出“求和”意向,并派出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与共产党进行谈判。

在张治中从南京飞到北平后,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设宴,见到张治中后,毛主席关切地询问了他的近况,在吃饭落座时,毛主席爽朗地对张治中说道:“1945年到重庆时,承你热情招待,感激得很呢,你在重庆时用上好的酒席招待我,可是你到延安时,我只能以小米招待你,抱歉得很呢!”

毛主席的一席话热情而自然,这不禁让张治中感到十分亲切,如同见到了一位多年老友。

然而在不久后,北平和谈因蒋介石不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谈条件而就此破裂,和谈破裂后,张治中便准备立即返回南京,但毛主席、周总理深知张治中若是返回南京,恐怕是凶多吉少,为此,他们决定想办法把张治中留在北平。

不久后,周总理把张治中的家人接来了北平,张治中在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后,无不感激地对周总理说道:“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啊!”

自此,张治中便与家人留在了北平,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张治中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的照顾更可谓是无微不至。

在淮河根治工程开始时,中央慰问团团长张治中病倒了,毛主席便当即派妻子持亲笔函到张治中家中进行慰问,张治中有腿神经痛宿疾,周总理夫妇便不时馈赠药品给他。

一次,毛主席收到了山东农民送来的特大的大白菜四颗,当即派人送一颗到张治中家中,那颗大白菜重达二十七八斤,张治中夫妇舍不得吃,便把它用大花盆栽下,陈列在客厅里,菜抽苗开花,人见皆称奇,张治中夫妇总说:“这是毛主席给我们送来的。”

在工作上,张治中更是不负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期待,做了不少工作。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常委会开过后,张治中提出一项书面意见,主张每位常委每年都要出去视察,了解地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很快,这一提议便被毛主席得知后,毛主席对此很是赞赏。

在之后的一次人大会议休息时,有人曾提起张治中提出的这一建议,毛主席当即笑着对大家说:“他(张治中)这人专做好事,做了很多好事哩。”

1958年8月下旬,北戴河会议期间的一天,毛主席专程邀请张治中全家到他住处吃饭、谈话、看电影,分别时,张治中对毛主席说道:“过两天我要回北京去了,主席有何吩咐?”

毛主席说:“不忙,我还有话和你说,稍等一等。”

就这样,张治中又在北戴河待了十多天,但始终没有等到毛主席叫他,但他也不好问。

直到1958年9月上旬,毛主席才再次邀请张治中去住处,一见面,毛主席就对张治中说道:“我想到外地视察去,你可愿意同行?”

闻言,张治中当即喜出望外地回答道:“那太好了,能够有这个难得的机会。”

1958年9月10日上午,毛主席、张治中从北京前往武汉,在武汉待了几天后,毛主席突然对张治中笑着说道:“文白先生,我欠你的账该还了,省得你天天挂念。”

闻言,张治中高兴地笑了起来,思绪更是不自觉飘回了不久前......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视察过不少省、市,却迟迟没有去过安徽,张治中是安徽人,为了争取毛主席到安徽视察,张治中曾经常向毛主席介绍安徽的情况。

但在介绍过多次后,毛主席依旧没有前往安徽的动静,这不禁让张治中感到十分疑惑,为此,再一次见到毛主席,与毛主席闲谈的过程中,张治中直接向毛主席发问道:“主席,您已去过许多省份了,为什么还不到我们安徽去?”

听到张治中的话,毛主席只是笑而不答,见毛主席不说话,张治中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后来,有一次毛主席刚从外地回到北京,张治中一见到毛主席又问道:“主席,这次去我们安徽了没有?”

闻言,毛主席幽默地说道:“还没去,文白先生,欠债吧,你先记下这一笔账。”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治中每每见到毛主席,总是会向毛主席说安徽这好,安徽那好的,比如说黄山如何美,希望毛主席能去游览;安徽巢县的棉花如何高产,最好去看看......

因为张治中总是在毛主席面前提到“我们安徽”,毛主席也曾温和的批评他说:

“文白先生,你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安徽’,看来,你这个人乡土观念太重。”

张治中听出了毛主席话语中的批评,笑着说道:“我接受主席的批评,可是谁不说咱家乡好啊?!”

直到1958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时,决定前往安徽去视察一番,这边有了前文的那一幕。

在前往安徽前,张治中曾对毛主席说:“主席,您是第一次去安徽,安徽人民非常渴望见到您。您到安徽时,让人们站在街道两旁瞻仰瞻仰可以吧?您不反对这样做吧?”

旁边的同志说:“您说的是夹道欢迎吧?”

闻言,毛主席只是轻声说道:

“我已经受过你们很多次批评了,说我从没有到过安徽,希圣同志也是多次这样说。这次我去安徽,你们怎么办我都不管了。”

1958年9月19日下午,毛主席一行要离合肥去马鞍山,据悉,原定组织15万人夹道欢送毛主席,但安徽人民非常热情,连郊区的农民知道了也自发地赶到合肥市欢迎毛主席,最终有超30万人夹道迎送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由曾希圣陪同,站在第一辆斗篷车上,第二辆车上是张治中、罗瑞卿还有安徽省省长、副省长,当毛主席所乘的第一辆车出现在群众面前时,“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不绝于耳,群众们热情地挥动着手中的花束、彩带,合着激动地泪水......

在这毛主席、张治中等人的两部汽车就这样在人海的浪潮中徐徐前进,毛主席的车进了车站后,许多人也跟进了站台,拥到车厢边,欢呼跳跃,使得毛主席坐下后又再次站起来,不停地挥手向欢送的群众致意。

事后,罗瑞卿对张治中说:“毛主席到外边视察,都是轻车简从,连当地负责同志也不许接送,广大群众更不允许欢迎了。这真是破例了!”

当听到罗瑞卿的话,张治中为毛主席的这种破例感到十分高兴。

当然,在跟随毛主席视察的过程中,张治中就视察问题、世界观问题等向毛主席进行了请教,两人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谈话,这也使得张治中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治中看到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让他的心情极为舒畅,为此,他曾自撰一幅对联:“理明牵挂少,心闲岁月宽。”

1965年冬,张治中疾病突发,经检查是中风,由脑血管剧烈痉挛引起,痊愈后,他的体力大降,经常卧床,除必须参加的政治活动外,终日在家,或卧床休息,或在庭院间散步,即便是出席一些会议也是一言不发。

彼时,毛主席、周总理对张治中的身体情况十分关心,曾多次派人前去探望。

1966年9月,张治中因身体原因住进了三〇一医院,1968年,张治中病情危急,当毛主席得知后,立即派人送去了东北人参,可即便是有了毛主席的关心,张治中的身体情况依旧未能有所好转。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在张治中临终前曾留下遗嘱,在遗嘱中,他曾提及毛主席,他“衷心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

纵观张治中将军的一生,他既是中共的密友,也是中共的诤友,他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期望。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毛主席与张治中的交往在友谊的长河中,是会被后人永远铭记的.......

历史详说官,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