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星病也称为柑橘黑斑病,是由柑橘球座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柑橘果实,叶片亦有发生,为害轻者,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柑橘果实商品价值,为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果和落叶,严重影响柑橘产量。贮藏运输期间,病斑继续扩大,使果实变黑腐烂,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黑斑病病害实拍图1
柑橘黑星病在中国各柑橘产区都有发生。一般春梢叶片发病较少,夏秋梢叶片发病较多。在贮藏运输期间,病害会继续发生为害,使果实变黑腐烂。
柑橘黑斑病的防治方法首先需要清洁田园,加强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铲除杂草和倒病果集中烧毁;其次是加强栽培管理;最后结合化学防治进行防治。
病原特征柑橘黑斑病为真菌病害,有性阶段为柑橘球座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叶点霉菌。其病原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病菌的寄生性较弱;二是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高38℃,最低15℃。
为害症状柑橘黑斑病柑橘黑星病多发生在近成熟的果实上,很少在青果上发生,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枝梢。根据被害果实的症状又可分为黑星型和黑斑型。
黑星型:受害果面生红褐色小斑,后扩大至圆形,周围隆起,红褐色至黑褐色,中央凹陷,灰褐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仅侵害表皮。
黑星病病害实拍图
黑斑型:受害果初生淡黄色或橙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变为暗褐色至黑色不规则病斑,略凹陷,中央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可连接成片,甚至扩大到整个果面。柑橘黑星病病斑一般为2-6毫米,散生,一个果上可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受害严重时,病斑密布或连成片,常导致落果。枝梢和叶片受害后,其症状与在果实上的相似。
果实黑斑病实拍图
侵染循环柑橘黑星病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病叶、病枝、病果上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发芽管进行侵染。病菌侵入后,其菌丝体受抑制而潜育,潜育期长达3-12个月。到果实近成熟时,菌丝体迅速生长扩展,受害部位出现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流行规律一般春梢叶片发病较少,夏秋梢叶片发病较多。在贮藏运输期间,病害会继续发生为害,使果实变黑腐烂。气象因子:柑橘黑星病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在闷热的天气尤为严重。春末夏初,气温高、大风雨多,极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及侵染,该病会大流行。若春末夏初持续阴雨绵绵或持续干旱,不利于该病的发生。树龄:4-5年生的幼树发病较轻,病斑少而小(1-2毫米);7 年生以上的老龄树发病较重,病斑多且大(2-3毫米)。栽培管理:肥料不足、缺乏有机肥、地下水位高、环境郁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该病发生严重;而施肥科学、用水合理等栽培管理良好、树势健壮的果园,发病较轻;密度大、不通风的果园,发病也较重。品种感病性:以柠檬受害最重,甜橙、夏橙次之,柚类、柑类、橘类感病较轻,但沙田柚感病有逐年加重趋势。其他:经观察,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柑橘黑星病也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病菌主要来自落在地面的病叶、病果和病枝,冬春季要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将落叶、残枝、落果收集干净,加以烧毁,并喷施一次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结合深翻施肥,把表土落叶等混合石灰埋入深处,以减少病菌来源。此外,发病严重的果园,春末夏初要及早清理地面落叶,也可减轻该病的发生。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合理用水,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对于感病品种和老年树,还要注意缺镁症、流胶病等病害的防治,以免这些病害削弱植株的抗病力。
化学防治:谢花后一个半月内和8月份前后,进行喷药保护,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选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液、0.5:1:100波尔多液、油铜锰方案(200倍、500倍、500倍)、肟菌戊唑醇2000倍等,注意适时轮换用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