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迈后需要什么?《东京物语》:一天的陪伴足以温暖父母的心

鲁滨瑶说 2024-05-30 15:39:57

一、追忆往事,深有感触

2024年5月的东京,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了小津安二郎的私人影院。他独自坐在那里,重温着20年前执导的电影《东京物语》。

随着影片的开场白渐渐显现,小津的眼神不禁黯然了下来。"很老了,小心照顾她,要尽孝道啊,等你想孝顺时,母亲已不在了。

"这句台词仿佛还在他耳边回响,让他想起了当初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

原来,早在2004年,小津的父母已是年过古稀。作为子女,他们决定从老家来到东京,探望在这座繁华都市打拼的三个儿女。

可当时的小津刚步入事业的黄金期,被工作彻底占据了生活,甚至连见上父母一面的时间都很少。

直到有一天,小津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他赶回老家时,才知晓母亲已经与世长辞。小津痛苦地意识到,自己错失了孝顺父母的宝贵时光。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下定决心要弥补这个遗憾。

于是,小津决定将父母以及那一代人的经历,永远定格在银幕之上。他着手筹备拍摄一部反映父母生活的电影,期望通过这个故事唤起观众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不要重蹈他当年的覆辙。

二、独特视角,蕴含深意

为了塑造这个贴近生活、引人深思的故事,小津在《东京物语》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

他运用了静止的景深分明镜头,将观众置于一个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的角度,营造出一种生活的常态感。比如在影片中,当二儿媳接到婆婆病危消息的一组镜头,一个黑色的柜子将画面分割开来,柜子边缘始终处于前景。

二儿媳从柜子左边的办公区走到右侧的电话处,并从电话中得知噩耗。

这时镜头并未特写她的表情,观众就如同于柜子一边默默窥视的同事一样,只能猜测她内心的波澜。这种视角让人产生一种熟悉的窥私感,使得画面中发生的一切变得更加贴近和私密。

再如在大女儿得知母亲病危后赶往当医生的哥哥家的一幕,透过前景的门,观众只能看见她背对镜头安静入座的背影。

这使人对她的行为产生了更多的揣测,仿佛作为知情人在暗中观察一样。

通过这种稳定、框架分明的构图风格,小津塑造出了一种克制、内敛的东方式电影美学,引导观众以一种沉静、冷思的态度审视影片。

在叙事上,小津将《东京物语》设置为一对老年夫妻前往东京探望生活在那里的子女,却遭到了子女的冷淡对待。

但他并未对此加以评判,而是通过细腻、写实的描写,引发观众对家庭关系、时代变迁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

三、家族瓦解,情感延续

在《东京物语》中,小津安二郎生动再现了战后日本社会中,传统家族制度瓦解、现代家庭观念重建的过程。他将镜头对准了父母这一代人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引发观众对家庭关系的反思。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老夫妻专程从家乡来到东京,探望在这座大都市打拼的三个儿女。这一设置象征着曾经的大家族开始解体。

原本的家族体系不仅包含血缘和亲情纽带,更意味着一种等级制度和依附关系。但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这种传统已经被彻底打破,儿女们各自组建了新的小家庭。

尽管如此,小津并没有对儿女们对待父母的冷淡行为加以指责,而是将根源归咎于当时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改造。

他通过反复出现的烟囱工厂、行驶的列车等意象,喻示了现代文明对个体生活的深刻影响。

但是,小津并没有因此否定家庭的价值,相反,他用众多细节传达了家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延续。比如影片中,女儿杉村春子虽然表现得有些冷淡,但她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健康安危,得知母亲病危时也禁不住痛哭失声。

这些细节体现了,尽管家族的概念正在瓦解,但家庭的情感纽带依然紧紧相系。小津将这层意义融入到了影片之中,引导观众思考家庭关系中的温暖与孤独,反思现代社会对家庭价值观的冲击。

四、遗憾后知后觉

每每重温《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都会感到万分遗憾。因为当年的他没有好好珍惜和陪伴年迈的父母,反而被工作彻底占据了生活。

直到母亲去世,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错失了孝顺的时光。

影片中,三个兄妹为母亲的离世伤心痛哭,但很快又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中去。每当看到这些场景,小津都会感慨万千。

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要是当年能多些时间陪伴父母,多聆听他们诉说往事的声音,就不会留下今日的遗憾了。

正是由于这份沉重的遗憾,小津决心通过《东京物语》来唤起观众对亲人的珍视。他希望年轻一代能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他当年的覆辙,等到亲人离世时再后悔莫及。

在片尾,原节子那句"孩子们都会离父母越来越远,他们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的台词,每次响起时,小津都会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这话不仅描述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道出了当代人的某种残酷现实。

可是,小津并不因此否定孝道,相反他认为珍惜当下、用心陪伴才是最宝贵的。哪怕只是一天、哪怕只是短短几个小时,只要用心相伴,就足以温暖父母的心。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津执导了《东京物语》这部电影杰作。通过真挚写实的情节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他希望引导观众反思亲情的意义,不要等到失去亲人时才追悔莫及。

五、不朽经典,语重心长

尽管《东京物语》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但它所展现的家庭景象和所传达的主题,依旧贴近当下人心,成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每每重温这部影片,小津安二郎都会被它丰富的内涵所震撼。《东京物语》并非一味地对父母的孤独和儿女的冷淡进行抨击,而是更多地让观众去思考,社会的变革如何影响了家庭价值观,现代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亲情和责任。

比如影片中,老年夫妻在东京的所见所闻,让人不禁对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了隐忧。他们对东京的"大"、"人多"等评论,道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而儿女们"变了很多"的种种表现,也昭示着大都会对个体生活方式的深刻改造。

但小津没有对此妄加评判,而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悲伤的基调,引导观众去深思家庭、亲情在这种变迁中的命运。

一方面,他用冷静、内敛的手法,呈现了家族体系在工业化浪潮中的瓦解过程;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一些细节,传达了家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延续。

这种兼有理性审视和情感渲染的表达方式,使得《东京物语》达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思想深度,成为了反映家庭命运、人生经历和时代变迁的经典之作。

每每看到影片尾声,小津都会被原节子那句"孩子们都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的台词深深打动。这不仅是对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的阐述,更像是一记沉重的语重心长。

它既道出了现代人的残酷现实,也引导人们反思亲情和孝道的意义所在。

正是基于对这种意义的珍视,小津才会执导这样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希望它能唤起人们对亲人的重视,避免重蹈他当年的覆辙。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