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府留给兖州的遗产——南大桥

天荷趣事 2024-10-03 16:38:41

兖州南大桥,本名泗水桥,为明代二十四名桥之一,有“鲁国石虹”之称。。南大桥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鲁宪王朱寿鋐倡建,历时五载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桥长70余丈、宽3丈8尺,有15孔皆为拱形,两边设石质栏杆72柱,栏杆、栏板刻有精美的花文图案。历经四百余年,至今仍正常通行。1984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政府拨款进行了重修,在原15孔的基础上两端各增建四个大桥孔,1968年竣工。重修后的南大桥共23孔,长304米、宽8米、高5.3米,栏杆全部改成了水泥制品。

2007年10月,政府再次拨款对桥全面加固整修。栏杆全部更新为青石线雕,两边安了22盏路灯,桥两端各放置青石雕刻石狮一对,中置石绣球一个。这是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次整修,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作为古九州之一,兖州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兖州之名早期只是个地理范围概念,不同历史时期范围有大有小,治所飘忽不定。当今兖州第一次成为兖州治所是453年,今兖州称为瑕丘或瑕县的时间应是最长的,足有一千多年。今兖州最辉煌的时期应是明、清兖州府时期,这一时期从明初到民国也足有五百多年。1385年,因鲁王朱檀就藩兖州,兖州升级为府。也因规模宏大的鲁王府使兖州的城建提升了一个大档次,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1604年建南大桥时已是明朝末期,鲁王府在兖州已存在二百余年,不知前七任鲁王为何都没倡导建这个大桥?可能是工程太大加上泗河洪水泛滥难度大的原因。何况如此大工程花费银两也不是个小数。鲁宪王朱寿鋐是第九代第八任鲁王,他的前一任鲁敬王是他哥哥,鲁敬王只在位四年,因鲁敬王没有儿子所以其弟朱寿鋐继位鲁王,也就是鲁宪王。鲁宪王当鲁王三十五年,遗憾的是也没有儿子。在古代,建桥铺路是积德行善、造福一方的大好事。积德行善可福寿绵长、福泽子孙。鲁宪王也许受此思想影响,加大了建南大桥的决心。据说鲁敬王也有建桥想法,因洪水无法实施。得一高僧指点须在桥北先建坐北朝南的寺庙,有了佛祖的庇护保佑,大桥方可平安建成。鲁敬王采纳了建议并建了诸天寺(现诸天寺已不存在,成了村名),还没等建桥鲁敬王便去世了,建桥任务留给了鲁宪王。据说建桥资金需要鲁王府二十年的岁禄,折合银子几万两,鲁宪王咬咬牙,认了!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1609年宏伟壮观的“鲁国石虹”终于如愿竣工!

大桥建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成了南北交通要冲。鲁宪王确实贡献不小,做了件造福一方、福泽后世的好事!如今鲁王府已是荡然无存,只留下了一些与之有关的资料记载、地名与故事,而南大桥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了鲁王府留给兖州的最大遗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