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俄打倒,誓不罢休,拜登敞开美国人参战大门:然而一切都晚了

平君论事 2024-11-09 23:13:55

不把俄打倒,誓不罢休,拜登敞开美国人参战大门:然而一切都晚了

美国总统拜登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做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决定:解除禁令,允许美国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负责维护和保养美制武器装备。这一决定,被许多人视为美国变相参与俄乌冲突的标志性一步。通过引入国防承包商,美国不仅能够在乌克兰战场上提高美制武器的维护效率,还能有效增强乌克兰的防御能力。然而,考虑到当前俄乌冲突的进展以及拜登在多条战线上的困境,这一决定是否为时已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国防承包商的角色:现代战争中的“隐形军队”

近年来,美国在战争中逐渐依赖国防承包商来承担后勤、基地防御、设备维护等非直接战斗任务。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国国防承包商无处不在。这些雇佣人员承担了美军的大部分后勤任务,例如基地防卫、物资运输、武器装备的维修保养等。数据显示,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在当地部署了2.5万名士兵,同时还驻扎着1.8万名国防承包商人员。他们负责基地安全、后勤运输、训练阿富汗部队,甚至还承担了美军武器的维护工作。

拜登允许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意味着美国将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入战场。这种间接参战的模式,使得美国既可以避免正式派遣作战部队的政治风险,又可以通过增强乌克兰的战斗力,继续对俄罗斯施加军事压力。

增援乌克兰的最后手段:美国式的“承包战争”

乌克兰获得了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制武器装备,涉及到F-16战机、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设备。然而,乌克兰难以独立承担这些设备的复杂维护。尤其是F-16战机,其每飞行1小时就需要7至20小时的技术保养工作,乌克兰缺乏这样的技术储备。因此,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直接提供技术支援,无疑是对乌克兰军事装备的“救急”之举。

对于乌克兰来说,提升空防和防御能力尤为迫切。在俄军频繁使用FAB滑翔制导炸弹袭击乌克兰前线阵地的情况下,乌克兰不仅需要大量防空武器,也急需能够驾驶F-16战机的飞行员。然而,乌克兰在训练本国飞行员方面进展缓慢,1年多时间仅培养出少数飞行员,无法快速形成空中作战能力。因此,下一步美国国防承包商很可能不仅负责维护保养,还将直接操作F-16战机,甚至参与战斗。

北约的犹豫与拜登政府的“挤牙膏式”援助策略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军援备受诟病。拜登在军援乌克兰时采取了谨慎的“挤牙膏”模式,虽然提供了一些武器和后勤支援,但始终保持克制,以避免美俄直接对抗。迄今为止,美国提供的主要重型武器包括31辆M1A1坦克、300多辆M2步兵战车、18辆自行火炮、200多门牵引榴弹炮、40多门海马斯火箭炮等。这些装备尽管增强了乌克兰的战斗力,但并不足以打败俄罗斯,乌克兰在战场上始终承受着巨大损失。

北约成员国在军事援助上表现出一定的谨慎,生怕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冲突。然而,随着乌克兰的战况恶化,美国也在不断调整策略,试图通过国防承包商来填补援助力度上的不足。拜登近期解禁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实际上是试图通过这一方式为乌克兰提供更为密集的支援。然而,在俄乌战争已经拖延至今的情况下,这一行动是否为时已晚,值得思考。

军事承包商的扩张:助力还是负担?

美国的军事承包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战争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国防承包商的支出甚至一度占美国国防预算的30%-50%。而今,这一巨大的开销在乌克兰重现:美国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来支持国防承包商,承担乌克兰战场上越来越多的维护和后勤需求。

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诸多风险。一方面,国防承包商并非正式的美军士兵,其活动一旦引发冲突,美国可以避免直接责任;但另一方面,国防承包商在战场上的不受监管行为也可能导致局势失控。承包商直接操作F-16战机、参与战斗,意味着美国实际上在乌克兰前线投入了具备战斗能力的“准美军力量”。这将对俄罗斯造成直接威胁,进而加剧局势紧张。

美国的双重战线困境:乌克兰与中东的消耗战

拜登不仅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压力,在中东地区同样捉襟见肘。中东的复杂局势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多个战场上维持防御态势。特别是在叙利亚东北部,美军正面临来自伊朗、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的多方压力,不得不持续增加军备,保持在中东的战略影响力。

然而,美国在多地的介入和支援导致其全球战略资源日益紧张。乌克兰的武器需求和乌克兰的防空缺口不断扩大,这种背景下,拜登的决策面临难题。美国的防空系统和设备正在逐步向中东地区倾斜,而乌克兰前线的需求却不断加大。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以缓解美国资源分配压力的策略,实际上是拜登试图避免过度消耗本国军力的权宜之计。

美国是否“已晚”:乌克兰战争的烂尾风险

拜登的犹豫不决导致乌克兰战争久拖不决,甚至有逐步烂尾的风险。战争初期,拜登明确表示不会派遣美军直接参战,随后以“挤牙膏”式的援助模式缓慢支援乌克兰,始终保持谨慎。这种战略上的“既要又要”,让乌克兰的战斗力一直受到限制,无法在战场上形成足够的优势。而在乌克兰支援尚未落实的情况下,拜登又面临中东地区的挑战,不得不分散资源进行多线布防。

这场长久的战争已使乌克兰在战场上付出沉重代价,国内经济损失和人口损耗都难以维系。即便美国国防承包商在乌克兰协助作战,这些支援也只能暂时维持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却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战场胜利。此时才解禁国防承包商入驻乌克兰,实则为时已晚。

结语:美俄博弈下的乌克兰危局

拜登允许国防承包商进入乌克兰,标志着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态度从谨慎支援逐步转向“间接参战”。通过军事承包商,美国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支援乌克兰的战斗力,还可以在不直接出兵的情况下对俄方施压。然而,鉴于战争久拖不决,美国的这一策略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战局。

在俄乌战场和中东局势的双重夹击下,拜登面临的全球战略压力日益加剧。即便美国最终可以通过国防承包商增强乌克兰的战斗能力,未来乌克兰的独立抗战之路依然充满艰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