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期中考试仅有一个月了,相信这时候很多同学考虑的都是怎么提高分数,而提高成绩不但需要努力,还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对于语文来说,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阅读题的做题技巧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
虽然很多人都说作文就是说话,可毕竟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个书面语一个口语,一个自由一个规范,所以望作文而生畏,也就无可厚非了。而很多孩子虽然已经上初中了,作文却仍然停留在初学者的水平,结构不清晰,内容拼凑,中心不够明确,如何在一个月内,改善这种现状呢?
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的一番话:“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对于学生来说,表达技能主要不就体现在作文上吗?根据叶老的这番话,和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参考例文框架
很多孩子为什么写不好作文,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虽然老师课上教了很多种方法,但是看起来容易,实践中却并不得法,有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作文结构框架都没有。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就是找到合适的例文参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作文水平不高者,切不可好高骛远,不要一上来就仿照名家名篇。因为名家早已把模式刻在了心里,写作就不局限于格式了,这样的文章水平太高,不好模仿,极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模仿的主要是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文章,如网上或者是书店里的满分作文,这些文章符合孩子现有的作文水平,而且贴近生活,比较容易模仿,是中小学学生最好的参考对象。
二、分析拆解明方法
找到了适合的文章,怎么把它化为己用呢?很多同学说自己平常也注意阅读作文,但是看别人写似乎很容易,自己动笔却仍然觉得千难万难,这是因为你仅仅是看了热闹,缺少了分析、比较也就是拆分作文的能力。
拿到一篇作文,我们可以把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拆解分析:
首先是题目。我们经常说“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可以让你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一定要重视题目。
特别是半命题作文,如“我终于学会了 ”,如果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补充为洗碗、整理房间等等,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就有点儿太浅显了,补充为“战胜自己、笑对挫折”等,立意就会稍微高一点儿。
特别是有的题目引用诗句歌词、巧设悬念等,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次,拆解结构六问法。
文章分为几段?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一部分是重点?事件的详略如何安排?中心或者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亮点在哪里?如何升华中心的?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最后两点儿,这也是你能得到额外加分的关键。
三、归纳实践得精妙
这样经过十篇以上的作文拆解之后,你就会发现满分作文也是有一定套路的,同时文章的框架图也在你的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必要的总结了,如看看作文怎样排版更加美观?什么样的主题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打造作文亮点儿的方法有几种?
总结了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实践有两个方法,一是按照你拆分出来的框架图填写内容,然后与原文对照;二是仿照框架图,自己写一个相似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纲,然后尝试写作。
因为有了套路和方法,这样你在写作的时候就不容易跑偏,也能写出一篇外表看起来还不错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因为这些方法是我们通过自己分析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会比较深刻一些。当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许只是形似好作文,要想文质兼美,还需要你加强积累和练笔,在不断的实践中,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巩固和提高。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从形似到形神兼备只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坚持下去,每周至少拆解两篇作文,自己写一篇,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怎么改出好作文
01、为什么要修改?
叶圣陶曾说: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学习思想。那些把小节小毛病看得无关紧要的人大概写文章已经有了把握,也就是说,想心思已经有了训练,偶尔疏忽一点,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
学习写作的人可不能与他们相比。正在学习思想,怎么能稍有疏忽?把那思想表达出来,正靠着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怎么能不留意一字一语的小节?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着那相当的语言文字:这样说来,其实也不能称为“小节”。
02、修改是怎么一回事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不会不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怎样的语言就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叫思想),表达得又充分又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修改。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要检查的,其实是意思;检查过后,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
这本来是自然的道理,可是很有些人不领会。常听见有人说:“这篇东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更意思似的。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由于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过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的安排吗?
譬如原稿上有这一层意思,没有那一层意思,检查过后,发觉这一层意思用不着,应该删去,那一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思的内容吗?增减内容就是增减意思。
譬如原稿上用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接榫,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词句吗?词句需要变更,不为别的,只为意思需要变更。前边说的不贴切和不顺当,都是指意思说的。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改“推动”,你觉得某地方要加个“的”字,某地方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理解: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变更关涉到全局,小的变更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情形不是这样吗?
这样的理解很关重要。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改就不肯草率从事。把这样的理解贯彻在实践中,才能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03、一儒老师五类作文课修改范文
让阳光走进心灵
砰!随着一声震天的率 (应为:摔) 门声,我的眼泪也随之落了下来。不就 是一次月考吗?人人都有失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在意!
“砰—— ”一声震耳欲聋的摔门声被我用力甩在身后, 但抑制不住的委屈的 泪水却如泉奔涌, 爬满了我的脸颊。“不就是一次月考吗?人人都有失利的时候,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我愤愤不平道。顿时, 心里就像是打翻了调料瓶,五味杂陈的,既自责,又愤怒。
升级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摔门”声音的大, 同时用“恨恨地”表 现心里的不痛快。
星期五的下午, 天空一片灰蒙蒙, 风也刮了起来, 正如许浑笔下的“溪云初 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样,仿佛在预示着什么大事一样。发成绩时, 我满怀信心, 相信这次月考一定能出一个好成绩。到我的时候, 老师板着脸, 感 到一丝不妙后, 一看成绩单, 怎么那么差。白纸上的几个数字, 如霹雳一般, 打 得我心灰意冷。随后老师的总结、朋友的安慰和父母的责问, 我都如风一般将它 们忘掉了。
随着不断滚流而下的泪水, 我的思绪也被拉回了下午。那时的天气, 正如许浑笔下所写:“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半空中满铺着厚厚的铅灰色云层,像是积攒着无数灰黑色的粒子, 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 着实惹人心烦。
今天是月考出成绩的日子, 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发卷子, 我满怀信心地准备收 获胜利的果实。终于到我了, 只见老师上扬的嘴角失去了弧度, 浓郁的眉毛都快 挤到了一块儿,一种不祥的预感充斥了我的脑海。果然, 拿到试卷后, 纸上的数字如霹雳一般打得我心灰意冷。尽管之后“迎接”了老师的总结、朋友的鼓励, 但父母的责问和无限的自责依然如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底。
升级点:环境描写运用更加通顺和优美的语言, 为下文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同时加强“我”的心理描写、老师的神态描写,显得更加生动。
周六早晨,我没和任何人说就出了门,散一散心中的郁气。虽然我有此心, 但抵不过天公不作美, 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始终让我忘不掉伤痛。不知不觉中, 我 来到小区后面那座山的半山腰上, 这时, 一颗松树闯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一颗普 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松树, 但它生长的位置却不一样, 它是从一座木亭子中长出的,顺着枝干向上看去, 我不由得大吃一惊, 原来, 它竟冲破了亭子的“封锁”。枝干顶开了亭子的顶, 继续向上生长。那木亭是何等坚硬, 但它却凭着自己的坚 韧, 硬是将其顶破。这时, 一缕阳光拨开乌云,照在了松树上。此时,这棵树不 再是一棵树,而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
第二天到了周末。为了排解心中的郁气,我一大早便独自出门,闲逛散心。可谁知天公不作美, 这灰蒙蒙的天气依然让我沉浸在昨日的忧伤与痛苦之中。走 着走着, 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区后面那座山的半山腰上。瞬间, 一棵普通却又独
特的松树映入我的眼帘——这棵松树的“样貌”与其他松树无异;但它的生长位置是如此令人吃惊:它从一座木制亭子的地基下冒出。
顺着它的生长方向向苍穹望去,它盘虬卧龙般刚劲有力的枝干冲破了亭子顶盖的“封锁”,硬是将亭盖捅了一个洞,直插云霄, 向无边无际的铅灰色天空刺去, 自在而无畏地伸展着身躯。
“那木亭何等坚硬,一棵松树竟‘破’了它,何其惊叹!”正当我震惊于眼前画面时,一缕阳光拨开了云层, 从破洞的缝隙间钻了进去。站在阳光下的松树,舒展着翠绿的枝叶, 在灰暗的天幕之下, 仿佛成了站在舞台上的胜利者, 如此耀眼而壮丽。
升级点:加强形容词的运用和句法的使用, 对松树的生长以及阳光下的环境 进行更加细致的描写,为下文即将突出的“让光走近心灵”的主题做铺垫。
回家的路上, 想着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 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迎着温暖的阳光, 让心中的阴郁消散。我要向松树学习, 不去过多在意阴云, 让 阳光走进心中。
我不禁久久驻足,在此地休憩了许久。之后,我便下山回家了。路上, 迎着温暖的阳光, 曾于书上读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 心志, 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不停浮现在我的脑海, 伴着那棵生机盎然的松树,将我心中的负担悄然卸去。到了山脚,我停歇下脚步,转过身,朝着那阳光,朝着那劲松,远远看去。一股坚定的力量如雨后春笋般在心底悄悄萌发:勇敢地刺破灰暗的苍穹, 不懈地 寻找自己的太阳,让阳光走进心灵吧。
升级点:对句子的引用要适当, 选择重点部分即可。同时, 通过“心中的负担也轻了许多”与前文的“心底压了一块石头”形成对比, 表明此时的“我”已 经被松树的品质影响;并运用更加优美的语言点明中心主题。
总评:该作文语言流畅,感情真实。总体叙事较为详细,结构较为完整, 但存在部分逻辑不当的问题, 这里提出一些问题与建议:
1、语言修辞方面建议优化。语言上较为通顺但是生动性不强,表现力不够。升级版将语言整齐化,同时融入更多修辞, 也加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形容词或副 词进行修饰, 整体也更加优美。( 见黄色高亮)
2、逻辑方面的问题。在行文时要注意前后的逻辑是否正确,不能出现前后 矛盾的语言或观点。如:前文写了“忘掉了烦恼”,后文却提出“依然忘不了伤 痛”,这是前后矛盾的。
3、场景的渲染和心理、神态的描述需要加强。在营造一个场景或者重点部 分时,语言要有节奏感和场景感,能够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给人一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
(见蓝色高亮)
请参考升级版一一对照, 查缺补漏, 继续加油。
只需一步:生个好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