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汉杰走马上任冀热辽边区总司令,到秦皇岛一看,自己都笑了起来,偌大的布防区域,以及锦州、秦皇岛、山海关、葫芦岛等重要的战略要地,而给他的部队却只有孙渡的第6兵团,其实只有一个第93军和第60军调来的一个两度重建的第184师,缺额严重,在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一个组建差额极多的暂编第55师,当时只有1000多人。还有第54军阙汉骞部,当时驻葫芦岛,只有两个师,同样缺额。
如此兵力,如何堪当大任?范汉杰思谋良久,决定在辽西扩兵整训部队,以完成蒋介石交给自己的任务。他提出了一个让卫立煌、廖耀湘并不反感、又无法反对的意见。将沈阳驻军中打烂了的部队,把士兵留下分散于其他部队中,军官和番号空运到辽西整补。
通过一番工作之后,卫立煌、廖耀湘送来了四个师的“架子”,分别是第49军26师张越群部,第52军暂编54师黄建镛部,第71军88师黄文徽部,新6军暂编62师刘梓皋部,加上还在组建中的暂编第55师安守仁部,和新组建的暂编第57师朱茂臻部。6个师,基本上需要全额补充新兵(当时只有安守仁部有些底子,朱茂臻部有些许警察“转业”)。而第93军、54军及第184师等6个师,同样急需补充。这样,兵员缺额最低在5万人以上。
而范汉杰的规划是,“内招外运”。即在辽西当地,招收一部分,从全国各地,运来一部分。
首先出现问题的就是从辽西当地的招兵,当时的辽西师管区司令叫黄永安,这个人也是范汉杰锦州指挥所的炮兵指挥官,家就是东北人。他的出名不是在锦州战役,而是在西安事变,是他向刘峙、祝绍周等人告了密,说张学良在西安“反”了,命令他在洛阳也跟着“反”,从而把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了南京,何应钦、宋美龄等人才采取了营救蒋委员长的行动。
而此时的黄永安却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九.一八”到抗战结束,整个辽西地区的人民是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生活的,整整十八年了,人民对于当兵,对于战争,有天生的恐惧。而此前的两年,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兵役法》,他们该征的早已征过了,甚至不该征的,也征过了。用黄永安的话说是,无兵可征,黄某无能为力,要是你们有本事,就亲自招去,我给你们一个师划一个县,一个团划一个乡镇。结果,闹得一时鸡飞狗跳,民怨沸腾,甚至出现了老百姓活埋招兵军官的事件。这样一来,从辽西本地招兵的方案,也基本上算是泡了汤。
而就在这个时候,辽西行政专员贺奎也接到了同样的任务,要他至少发展两个地方保安师,一些行政官员、地主大户一听,还是贺专员这边好,地方保安部队,不用离开本乡本土的,也算兵役名额,于是便招了一部分地方团队。但令贺奎同样尴尬的是,人家各县招的兵,编制的是各县的地方保安团,他们只愿意领饷,不愿意集中,更不可能让他们上战场,当炮灰。直到林彪的兵马杀将过来的时候,贺奎才好不容易凑够不到两个团的部队,但一听林彪南下了,便又纷纷作鸟兽散了。
至于从全国各地接收招来的新兵,同样是困难重重,长江以北都在打仗,国共两党的部队,都在补充兵员,人力在战争中的消耗,已经达到了极限,国民党想从解放区、游击区招兵,无疑于虎口夺食,几无可能。而江南之地及西南云、贵、川各省的招兵,同样达到了极限。据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回忆,当时整个四川省,1947年底的总人口不过5800万人,而自抗战以来十年时间,招兵人数总和已经突破600万,几乎是家家有丁,户户服役,不到10个人头之中,就有一个当兵的了。留在乡村的人口,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发展、维持生产了。更何况,当时的兵役部门腐败,出现了“买卖壮丁”、“饿死新兵”、“烘营逃亡”、“抓壮丁”等等怪象。
令范汉杰更无奈的是,你锦州要扩兵,你东北要扩兵,人家徐州也得扩兵,整个华北、华中、西北都在打仗,都要新兵补充。而江南,蒋介石更要整训大批的战略预备兵团,来维系他最后的江山社稷。如此一来,招收的那点新兵,不可能都给你范汉杰。云南方面,征收的那点新兵,也不可能全给你卢浚泉。
到了林彪南下,锦州开打之时,范汉杰的扩军梦想,还没有实现一半,在林彪25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这仗,连神仙也打不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