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楼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何后世之人都想要“破楼兰”

围炉煮酒话春秋一 2024-12-20 14:39:26

我国古代诗人们似乎对楼兰“恨之入骨”,写了很多诗,都说非要灭了它不可。

比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再比如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尽管唐朝的时候楼兰已经不复存在,只是沙漠中的一处废墟,但诗人们依然对其念念不忘,因为那时候楼兰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那些曾经伤害过中原王朝的敌人。

在诗人们心中,还将破楼兰作为建功立业、彰显国家强大而一种标志,如果不这样,他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那么,楼兰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为何中原人非要将灭了楼兰,而不是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楼兰到底干了什么事,最后又为何突然消失?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汉武帝,他肯定会说,这一切都是楼兰自找的。

简单来说,楼兰之所以这么招恨,是因为它犯了一个大忌讳,那就是它作为一个小国,却当了骑墙派,仗着自己的地理优势,游走于汉朝与匈奴之间,阻碍了汉朝消灭匈奴,从而维护国家安全的进程。

楼兰虽小,但它紧挨着汉朝,对汉朝十分重要,汉朝不允许它左顾右盼,但它的非是不听,结果惹怒了汉朝,也遭受了汉朝的无情打击。

不过,站在楼兰的角度来讲,它其实挺可怜的,生存在两个强国之间,哪个都得罪不起,为了活下去,只能当骑墙派,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它没有坚持到最后,所以结局就悲催了。

楼兰最早见于记载是在公元2世纪,当时是西域的一个“城廓之国”,在西域三十六国中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但对汉朝来讲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国家。

楼兰人的起源很复杂,目前有一种说法它源自于月氏,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文明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时候,西域的人种主要是月氏人。

当然了,月氏是中原的叫法,西方管它叫吐罗火,是印欧人种中在东方的一个分支。

先秦时期,西域生活的主要人种就是吐火罗人,有些史学家推测,周穆王西行见到的西王母,极有可能是吐火罗的首领。

吐火罗这个民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后来都失传了,我们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少量的考古发现。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是,吐火罗巅峰时期地盘很大,占据了整个西域以及中亚部分领土,汉朝时期西域诸国中,许多国家都是吐火罗人的后裔建立的,比如楼兰、龟兹、车师,等等。

在中原的记载中,春秋战国时期,西域被月氏占据,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匈奴的崛起,月氏遭受了匈奴的袭击,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当然了,最开始匈奴对占领西域是没什么兴趣的,攻打月氏也也只是为了抢掠物资和人口,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离不开水草,而西域的环境并不适合匈奴人生存。

匈奴感兴趣的是地广物博的中原地区,它们不断派兵袭扰中原边境,可以获得大量补给,这对他们的生存是必要的。

这一点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秦国和魏国,都曾与匈奴爆发战争,不过匈奴多数是战败的一方。

匈奴为了变得强大,开始由分散的部落变成统一的政权,在吞并了一些胡人部落后,最终形成强大的草原帝国。

但是,新崛起的匈奴很不走运,遇到了几个猛人,比如赵国的李牧,曾一次斩杀匈奴十万人;还有秦朝的蒙恬,直接夺走了河套地区,让匈奴失去了最佳放牧地。

由于秦朝太强大,匈奴不敢硬刚,便开始在东、西和北扩张,而西方的主要进攻对象正是月氏。

由于匈奴和月氏都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双方交战的过程不得而知,但在中原王朝的史书中,却记载了战争的结果,月氏被击败,被迫向西迁徙,来到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朗等地,这部分被称之为大月氏。

当然了,也有一些月氏人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了西域,他们被称之为小月氏,在西域建立了许多政权,楼兰恰在其中。

秦末汉初,匈奴对西域发起了疯狂进攻,同时武力威胁汉朝,曾在“白登之围”中差点让刘邦数十万大军折戟沉沙,逼得刘邦与匈奴和亲以维持和平。

匈奴之强大,汉朝也不是对手,因此将其视为心腹大患,为此开始了长期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试图等自身强大了再消灭匈奴,从而解除北方的威胁。

在匈奴的攻击下,小月氏建立的国家都臣服于匈奴,匈奴的势力达到巅峰。

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单于给汉文帝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楼兰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汉朝官方记载中,当时汉朝人还不知道,楼兰日后将怎么打对待汉朝。

这个时候的楼兰还是是匈奴的属国,这是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楼兰的地理位置,却注定它将面对的局面,是它难以应对的。

楼兰被匈奴征服的时候,匈奴与汉朝之间相对和平,但这样的时间只持续了几十年,到汉武帝继位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汉武帝亲政得时候,由于汉朝已经发展得比较强大,具备与匈奴抗衡的实力,他便将匈奴列为头号打击目标,并开始积极备战。

当然了,汉武帝深知月氏与匈奴的矛盾,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花了十三年时间才从西域回归,带回来的消息却是,大月氏已经在中亚扎根,无意再返回西域生活了。

不过,由于张骞迟迟不归,汉武帝等不了,所以提前拉开了汉匈大战,并且汉朝还取得了胜利,大将卫青收复了河套地区。

大月氏虽然无法联合汉朝,但张骞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对汉武帝也很重要,他知道汉朝只能独自面对匈奴了,因此将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此后,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等人连续对匈奴发起进攻,最终收复河西走廊,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通道。

河西走廊收复后,楼兰就与汉朝成为了邻居,其国境在玉门关外,是连接汉朝与西域的枢纽,汉朝人要去西域,就必须经过楼兰。

并且,楼兰对汉朝和匈奴都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是一个军事缓冲地带,因此是必争之地。

在张骞的建议下,汉武帝打算联合乌孙国、大宛国攻击匈奴,在这种情况下,楼兰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就再次被抬高,汉武帝决定迫使楼兰臣服。

对于汉朝来说,楼兰只是个小国,只有一千多户人,总人口一万多人,连汉朝的一个县都不如,楼兰当然不敢得罪汉朝了,于是表示臣服汉武帝。

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但是,楼兰同时还对匈奴臣服,因为匈奴也很强大,相较于文明程度更高的汉朝,匈奴的野蛮更让楼兰感到害怕。

那时候,汉武帝派遣了很多使者去西域,楼兰一方面为汉朝使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则将情报暗送给给匈奴,导致不少汉朝使者遭到匈奴的劫掠。

后来,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取得了联系,并带去了大量它们感兴趣的商品,贸易就此发生,他走的这条路就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楼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旅往来不绝,在匈奴的怂恿下,加之楼兰也眼馋财富,于是开始偷偷对商人下手,包括汉朝商人在内。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汉武帝觉得不对劲,意识到是楼兰在搞鬼,为保住楼兰这条军事和商业通道,于是派遣赵破奴和王恢攻打楼兰。

比较搞笑的是,当时赵破奴和王恢只带了七百人,就轻轻松松拿下楼兰,不过汉武帝从战略层面考虑,没有直接吞并楼兰,而是保留楼兰的国家建制,只是让楼兰王送一个王子到汉朝当人质。

然而,楼兰王不愧是个资深的骑墙派,他将一个王子送到汉朝当人质,为了不得罪匈奴,又将另一个王子送到匈奴当人质,依然是两边不得罪。

赵破奴征服楼兰后,按照汉武帝的要求,在酒泉至玉门关一线设立亭障,作为粮草供应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从而加强了对楼兰的控制,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到这个时候,在楼兰这块土地上,汉朝的影响力首次超过匈奴,但楼兰骨子里更害怕的依然是匈奴,尽管当时匈奴已经被汉朝打残,远遁漠北苟延残喘了,但匈奴的战斗民族属性,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执政末期,曾派遣一支军队远征不听话的大宛国,匈奴得知情况后,便准备出兵阻拦,于是派遣使者迫使楼兰王屈服,然后将匈奴士兵埋伏在楼兰境内,趁汉军路过时发起突然袭击,致使汉军遭受损失。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大怒,再次派遣军队攻打楼兰,很轻易就打到了楼兰首都扦泥城,楼兰王吓得赶紧出城投降,对汉军说自己很无辜,都是匈奴人强迫的。

这一次,汉武帝依然没有灭掉楼兰,而是让楼兰替自己收集匈奴的情报,楼兰王表示答应。

此后数年,楼兰王给汉朝传递了许多匈奴的情报,汉朝为此感到高兴,对楼兰也很满意。

但是,汉朝不知道的是,楼兰王其实已经跟匈奴通过气了,他传递的情报,价值并不大,只是用来敷衍汉朝的。

前92年,楼兰王去世了,汉朝为了加强对楼兰的控制,准备让楼兰王子尉屠耆回去继位,但尉屠深知楼兰王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还不如在汉朝享受荣华富贵,便借故赖在长安,就是不回去。

尉屠耆这一拖,匈奴就逮住了机会,将他在匈奴当人质的弟弟安归送回去当了国王。

安归长期在匈奴生活,已经被匈奴完全控制,因此他回国继位后,彻底倒向匈奴,楼兰由此脱离汉朝的控制,再次成为匈奴的属国。

当时,由于汉匈之间并无战争,所以楼兰与汉朝的矛盾就没有凸现出来,但这不代表汉朝对楼兰没有意见。

汉昭帝继位后,在匈奴的怂恿下,楼兰多次联合龟兹劫杀汉朝使者和商人,使得局势再次变得紧张。

楼兰的反复无常让汉朝震怒,但汉昭帝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后,并不打算马上发动战争惩罚楼兰。

比较巧的是,当时有个叫做傅介子的人准备前往大碗求购宝马,要路过楼兰,他对楼兰的不满已经很久了,于是在临行前拜见了大司马霍光,请求顺道刺杀楼兰王,霍光表示同意。

傅介子来到楼兰后,在宴席上将楼兰王安归刺杀而亡,并警告楼兰君臣不要轻举妄动,说汉朝大军马上就抵达,在汉朝当人质的王子将回国继位,楼兰君臣被吓傻了,竟没一个人敢站出来。

傅介子稳定楼兰局势后,就带着安归的首级回到汉朝,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因功被封为义阳侯。

之后,汉昭帝派人护送尉屠耆回国继承王位,并将一名宫女嫁给他当夫人。

与此同时,汉昭帝还将楼兰国名改为鄯善国,并派遣军队进驻楼兰,楼兰由此变成了汉朝屯垦戍守的重地,自此名存实亡。

汉昭帝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楼兰长期反复无常,游走于汉朝与匈奴之间,对汉朝造成了巨大伤害,使得他对楼兰不再信任了,所以选择了接管。

此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朝不断往楼兰移民,并派遣士兵进行军屯,楼兰的人口虽然大大增加了,却在不断同化中走向衰亡。

自西汉开始,楼兰就再也没有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此后它曾以楼兰道的名称长期存在,曹魏时期还在楼兰设置了西域长史机构,是中原王朝管理西域的重要治所,并囤积了重兵。

当然了,由于丝绸之路的存在,途径楼兰的商旅还是挺多的,依然是一个很繁荣的地方。

历史上,楼兰或者鄯善存在了多久,又是怎么消亡的,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考古发掘以及史料研究,推测楼兰大约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灭亡的,灭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第一,自楼兰被西汉吞并后,随着汉朝人的涌入,楼兰人不断被同化,直至完全融入汉朝;

第二,东汉灭亡之后,北方一些强大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民族,曾长期入侵楼兰,对楼兰的灭亡起到了推进作用;

第三,由于气候的变化,楼兰曾长期干旱缺水,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求生存,楼兰因此逐渐消亡;

第四,楼兰处在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来往的人多且杂,历史上有人带来爆发瘟疫,据说那一次瘟疫导致楼兰十之七八的人都死掉了;

第五,根记载,楼兰地区曾遭受过一种名为蝼蛄的生物入侵,这种生物在楼兰人住的房子里四处打洞,啃食泥土,人们无法消灭,只得选择逃离。

总的来说,楼兰的灭亡应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当然学界对此还无定论,以上只是推测。

在了解了楼兰的历史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楼兰究竟给中原王朝造成了什么伤害?

有人可能要说,汉朝最终不是战胜了匈奴吗,那楼兰对对汉朝的伤害,也没有多大吧?

事实上,如果我们化身成为汉朝人,亲身经历那场波澜壮阔的汉匈大战当中,就明白为什么人们这么恨楼兰了。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汉武帝之前,汉朝面临的威胁,以北方游牧帝国匈奴为最。

历史上,匈奴给汉朝统治者带去了太多屈辱,也给汉朝百姓带来了巨大伤害,不消灭匈奴,百姓不安,汉朝也将永远活在刀口上。

因此,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那是鼓足了劲,调动了他所能动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花了几十年才拿下匈奴,逆转了汉匈之间的强弱态势,

在持久的汉匈大战中,汉武帝对匈奴至少发起了十几次大规模战役,汉军的损失十分惨重,耗费的国力也是难以计数的,以至于最后汉朝都变得穷困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总而言之,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其实是很困难的,每一个汉朝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汉武帝是举全国之力才取得胜利的,实属不易。

然而,汉朝以国运做赌注来对抗匈奴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左右摇摆、满嘴谎言的楼兰,它曾将汉朝骗得团团转,明里暗里帮着匈奴对付汉朝,许多汉朝将士白白牺牲,对汉朝攻打匈奴的战略造成了较大影响,甚至手上还占满了汉朝人的鲜血。

在西域诸国当中,不乏像楼兰一样联合匈奴对抗汉朝的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家敢像楼兰这样长期反复伤害汉朝。

汉朝是道德礼仪之邦,像楼兰这样的国家,在汉朝人看来,就是没有道德礼仪的,因此对其充满仇恨、鄙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汉朝以后,人们依然对灭楼兰产生向往,楼兰已经不再代表一个国家,而是一种阻碍人们建立功业、兴旺国家的屏障。

楼兰自己可能都没想到,它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的举动,会让自己遭受中原人千余年怨恨,更是成为一种威胁中原王朝的文化符号。

凭心而论,站在楼兰的立场而言,它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实施当骑墙派,其实是没有错的,要不然它早就灭国了。

而楼兰之所以被汉朝吞并,还在于局势已经发展到不允许它继续当骑墙派了,在更加强大的汉朝面前,它选择投靠相对弱小的匈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楼兰的体量以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无法长期生活,必争之地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只能是必败之局。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