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挺好的

思聪谈社会 2024-07-15 09:43:04

2000年初,经济日报实行市场化分房,

我和杨乔,分到广安门外广华轩小区。

住七号楼,出大楼左转,便是小区北门。

出门十来米,有条马路,

马路牙子,立了一小亭,

亭子里面,堆满各种新鲜水果,

水果摊前,是两位进城打工者。

男的寡言少语,不爱说话,也不大招呼人,

女的却挺活跃,嘻嘻哈哈,主动而又热情。

两人的水果,非常新鲜,看着就招人喜欢,

价钱也不贵,可以随便挑。

主人还特实诚,帮着你挑。

有时你刚要走,还拣一个漂亮的,“饶”给你!

让你觉得,下次不来这里,有点不近人情。

正因此,小摊生意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几乎没断过。

时间长了,和两位主人渐渐熟悉起来。

女主人姓王,四十来岁。有两个小孩,一女一男。

女儿念书较早,刚刚考上兰州大学,

儿子在北京念初中,初中毕业,再回安徽老家。

北京不让外地学生参加高考,读高中等于白读。

经营七八年以后吧,北京开始整顿市容,

街边小摊,统统拆除!街道两旁,关了不少门店!

整洁是整洁了,只是,烟火气没有了。

起眼望去,到处是一条条干净的马路。

除了行人和飞驰的车辆,什么也没有。

居民买蔬菜水果,都得去超市。

倒也方便,品种也多,当然,价格也上去了。

那天到小区地下超市,正买水果,见一熟悉身影,

咦,这不是小王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小王说,我的摊子拆了,干不成了,所以,到处打工。

这家超市也卖水果,收入还行,比自己摆摊是要差点,

但是,按时上下班,下班后再找点活儿干,也挺好的。

后来,能干的小王担任了组长,负责整个超市果品销售。

再后来,因为地点不佳,又在地下,人员稀拉,超市关张了。

一楼底商,有家“和街肉饼”,主打日常小吃,生意不错。

那天清晨到店里买早点,又看到小王!

她在店里打扫卫生,我招呼小王,怎么到这儿来了?

嗨,哪里不是干活呢?这儿也挺好的!

不过两三个月吧,小王竟然“升级”进了灶间,在里面掌勺打餐!

店里打扫卫生,换了一位姑娘。

我问店里熟悉那高个小伙,怎么小王这么快就“升级”了?

小伙子说,王姐呀,人勤快,脑瓜子灵,对人也挺好,

正好掌勺打餐人手不够,就把她调进去了。

趁着客人不多,我同小王聊天。

我:你老公好久没见,现在干什么呢?

王:他呀,开嘀嘀呢,早出晚归,挣钱养家。

我:开滴滴,自己的车?

王:可不吗?前些年买了台车,开出租,也蛮好。

我:小姐少爷怎么样?

王:小姐少爷,都挺好的。小姐在兰州安了家,过得不错。少爷毕业分到合肥,在一家公司干活,挣得比他爹妈多。

我:那,你们今后,是要在合肥安家啦?

王:是呀,前些年在合肥买了套房。以后干不动了,就同小儿子过。县城也有房,能住就住一阵子。老了老了,落叶归根了。

看小王满面笑容的样子,我知道,她是过得相当心满意足的。

两个文化不高的进京打工者,依靠自己卖水果,开出租,进超市……

仅仅二十多年,竟然买了车,还在老家购了房,

确实厉害,十分了得!

谁说普通人就不能成功?

小王两口子,不就妥妥的成功人士吗?

换作是我,能干得像他们那样吗?

到底什么叫成功?

老詹曾有一定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这个定义,在小王两口子身上,得到证实。

我问小王,这么些年,找工作容易吗?

小王:没什么不容易的呀,只要你别挑,哪里都要人。

说着话,将打好的馄饨、豆腐脑、油条递到我手中,

喏,拿好,别撒了!

补了一句,北京还行,挺好的。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