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9日上线至今,视频号测试已经整整60天。笔者发现了一批“教你如何开通/做视频号”的创作者,他们不仅全网推广自己的视频号,还进一步将视频号的相关讨论推至高潮。
虽然是不同的创作者,但讨论内容都大同小异,他们围绕这个话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开讲,末尾不忘加上一句“我的视频号是官方/张小龙亲自邀请开的。”顺便附图以证,再附上公众号文章版链接。
当然,也确实有制作精良且擅于运营的团队通过视频号导流到了公众号,实现快速涨粉,比如“秋叶大叔”通过视频号给公众号引流,然后公众号付费阅读,有近2000人付费,打赏收入超过1.5万元。
微信推出视频号的目的,或许不止于此,至少目前还不允许创作者在头图上做文章引流到微信公众号,否则会遭到官方的账号封杀。而在摸清楚视频号的雷区之前,恐怕谁都不敢轻易说看懂了视频号,知道它的红利回报在哪。
视频号是什么?可以看到的是,视频号是一个独立的内容社区,以信息流订阅模式呈现,主打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也可以发9张图片,入口与朋友圈并列。
目前视频号内容可以转发到微信群和好友对话框,并且视频号支持带#话题和公众号链接,直接跳转到文章。很多从业者认为这是视频号的红利,由视频号向公众号导流粉丝。
打开视频号,能看到你关注的博主和平台为你选择的内容,后者包括你的好友、关注的公众号创作者等等,还有一些娱乐明星,比如朱亚文、吉克隽逸、汪峰、杨幂等人。据悉,微信邀请了大量明星和kol入驻。
在我和我的同事们各自“教育”了视频号之后,发现大家的信息流各有不同,有的像快手、有的像抖音,我的更像微博。基于推荐,我自然而然的关注了几个好友。
从信任背书转化新关系,是微信最熟稔的玩法,也是社交生态的特点。比如公众号的「x个好友关注」、「x好友在读」,看一看中的好友在看,附近的餐厅内测版的好友推荐等等,都是如此。
大家在刷视频号时会看到视频底部有「X个朋友赞过」的提示,进入某个账号主页,同样会看到「x个朋友关注」的提示,这些提示有助于你判断是否去关注或观看。这对于创作者冷启动也有好处,至少能从好友列表中导流到第一批种子用户。
微信发力短内容,开放公域流量想玩好视频号,首先要搞清楚视频号的角色定位。可能大家第一感觉是腾讯用来对标抖音、快手的工具。这其中或许有一些误区。目前视频号生态并不明朗,唯一能确定的一点是,微信想借此将短内容布局偏差拉回到正轨。
张小龙曾表示,短内容在微信内容生态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年初的《关于信息互联的 7 个思考》分享中说:“公众号的失误有两点:一是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最合适的内容载体是文章;二是普通人更容易创作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没有很好地被承载。”
如果视频号定位短内容,公众号主打长内容,二者就能互相补充,完善整个微信内容生态。
另一方面,猜测短视频或许还担负商业化需求重任,策应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做一个连接器,打通视频号、公众号、直播、小程序、一物一码等,联动赋能商家。这是内容创作者之外,属于商家的机会。
朋友圈小视频与视频号有很大区别,前者是娱乐好友,后者是娱乐大众。而且视频号支持带话题,点开话题,可以看到同类短视频。
圈层的扩张标志着微信的一次“出圈”,从私域流量转向公域流量。可能与上文提及的商业化重任有关,当时微信推出公众号是希望开发者或商家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沟通和互动,最终阴差阳错的成全了文字创作者。
无论哪个层面,短视频都是微信必须拿下的一块阵地。张小龙对此十分重视,甚至亲自下场邀请朋友开通视频号。
明确定位后,才能更好的玩转视频号。最近也常看到有人在问,哪种内容适合视频号?其实多数短视频平台用户阅读需求是一致的,内容为王的道理亘古不变。况且微信11亿用户涵盖了几乎全部短视频用户,所以抖音快手用户爱看的,微信用户也爱看。不同的是要根据平台定位和推送机制的不同作出一些调整。
视频号仍是基于流量池推荐,但会参考微信社交关系,比如我一进视频号就看到了我关注的公众号作者,说明系统算法参考了公众号订阅关系。
不过参考对打造爆款作用不大,抓住热点还是要靠内容本身,如果内容足够好,获得点赞评论甚至转发,被系统推荐的概率就更大。据笔者观察,视频号与抖音、微博、快手、B站上获高赞的内容重合度颇高。
但同时也带来一种困境,假设视频号和抖音是同一批大v、同样的内容,毫无区别和特色。那么会有多少人持续看视频号?
拾人牙慧不是长久之计,或许创作者可以像运营微博一样,将自身与粉丝粘结在一起。目前视频号评论区可直观展示出来。在强社交体系加持下,互动评论必然增加。
与此同时,通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群聊、好友等等,视频号在冷启动阶段要比抖音快手容易的多,毕竟是自家生态,不用担心被封杀。足够勤快的话,少说大几百个播放量是会有的。
依托社交生态,微信电商或成新价值洼地毫无疑问,视频号的红利回报一定是基于社交关系产生。但受益者是有专业背景的个人或机构,其中以商家和内容创作者为主。
一方面是在微信生态联动上的获益。微信的优势在于11亿用户,强社交关系链、社交生态,以及分发能力。目前我们能看到,发视频号可以链接公众号文章,不仅可以导流,还为商业模式带来想象空间。比如秋叶大叔,通过视频号给公众号引流,然后公众号付费阅读,有2000多人付费阅读,单篇赚了1万多块。
另外,精良的视频内容引导用户点击文章链接,文章里又能直接嵌入小程序,而小程序正是电商主战场。也不排除未来视频号上线小程序版的可能性。如果再打通直播环节,就串联成了“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直播+微信支付”的完整闭环。
问题在于逐层跳转的效率仍然较低,而优质商品植入视频进行带货的能力,已经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得到了证明,如果视频号也开放带货,微信电商将成为新的价值洼地。
关键是在庞大繁杂且过重的微信生态里,最终视频号是否会应用于我们所猜测的场景,还是个未知数。毕竟谁都不敢轻易教张小龙做产品。而且微信一向以稳健著称,从推出小程序到小程序嵌入公众号,也经历了一段时间调整试错。
另一方面,视频号诞生在社交生态中,用户和账号之间有天然的强关系链粘结,短视频带货也可以直接在朋友圈,群聊,私聊等场景种草,信任度更高。
虽然抖音日活已经突破4亿,西瓜视频的日活也超过了5000万,字节跳动在商业化能力上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运作体系。但是缺乏社交关系链,短视频用户关系难以沉淀。这也是为什么字节跳动继“多闪”和“飞聊”失败后,仍热衷于社交赛道的原因。
所以从商业化能力来看,短视频赛道还没有迎来终局,微信还没正式入场。
站在腾讯的角度,短视频是未来不可错失的流量入口。此前为了赋能微视,给腾讯在短视频领域开一条通路,微信在朋友圈给微视开了一个出口,允许用户通过微视发送30秒视频到朋友圈。用户反馈来看,这个出口作用不大。现在腾讯系的快手可以分享到微信,但也只是以链接的形式出现。
况且微信内部根本没有短视频的入口,这张王牌还没真正打出去。微信社交关系对于视频内容的沉淀,才是微信制胜的关键,所以腾讯还有翻盘的机会。视频号的发力可以看作腾讯借助微信11亿流量补足短视频短板的机会。
在是否要尽早开通视频号上,笔者更认同三表在「视频号的六大问题」中的观点:大可不必那么着急。视频号不像早期的公众号有所谓的红利(一天多发),可以留心再观察一下,精装修后再入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