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363年-422年),小名寄奴,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的开国之君。
刘裕在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平定孙恩流民叛乱,消灭桓玄门阀政权,诛除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军功集团、地方宗室势力,成功统一南方地区,并数次北伐,使刘宋政权成为南朝时期疆域最广的朝代。
与秦皇汉武、唐太宗、明太祖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相比,刘裕的功绩名望要低调许多。
但刘裕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作为寒族出身,打破阶级壁垒,一手终结了魏晋一百多年来门阀士族的统治,开启南朝新的历史纪元。
从此社会阶级有了流动空间,寒门庶族得以进入仕途,奠定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然而刘裕在接受晋恭帝禅让后,将其与司马宗室尽行杀戮,首开禅位之君无法保全性命的恶例,这也是刘裕执政生涯为数不多的污点。
刘裕上位:寒门草根的崛起之路虽然刘裕是寒族出身,但其祖上也曾是显达贵胄,据史料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在两汉四百年历史长河中,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到王莽篡汉再到东汉豪族的权力重组,刘姓宗室诸侯受中央集权和政局变迁的影响,势力不断被削弱。
魏晋以来,曹魏代汉,晋室代魏,江山几经易主,刘裕家族作为前朝皇室旁支早已衰落。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批士人百姓南渡长江避难,史称衣冠南渡,刘裕家族也在南迁行列。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寒族并非家无财产的布衣,而是家道中落的式微士族或低等士族。
到刘裕出生的时候,其家族进一步衰落,母亲在分娩后患病去世,他的父亲连请乳母的钱都拿不出,幸亏刘裕的堂弟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才捡回刘裕一条命。
在这样贫寒的环境中,刘裕是没办法像门阀士族子弟读书识字的,为了谋生,只能做一些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的零碎活。
长大后的刘裕有一段时间沉迷赌博,欠下巨额债务,遭到乡里厌恶鄙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裕结识了出身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的王谧。
虽然刘裕衣衫褴褛,但器宇轩昂,史书记载:“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
王谧称赞他将来必定是一代英雄,并主动替他偿还债务,所以刘裕日后击败桓玄,众臣劝他杀掉王谧,刘裕始终拒绝。
从刘裕年轻时的经历看,倒是和刘备颇有相似,不同的是,刘裕日后所取得成就和展现出的军事能力远在刘备之上。
所谓时势造英雄,如果在一个稳定的年代,以刘裕这样的出身,估计只是务农的命,但他生逢阶级矛盾尖锐、南北方割据动荡的乱世,注定刘裕会成就一番事业。
399年,东晋爆发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孙恩叛乱,所谓穷则生变,年仅十六岁的刘裕为了讨口饭,便加入东晋最精锐的军队北府军参与平乱。
在这里,刘裕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位贵人——刘牢之。当时刘裕在将领孙无终手下担任司马,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刘牢之相中,担任参军。
而在不久之后,刘裕就以其不菲战绩打出了名声,当年十二月,刘裕领数十人外出侦察,不巧碰上数千义军,刘裕丝毫不惧,率众迎战。
在随从战死大半的情况下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直到刘牢之的主力前来,一举将义军溃退,刘裕乘胜收复山阴(今浙江绍兴)。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刘裕在与孙恩的交手中,不仅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冲锋陷阵,而且指挥有方,富有谋略,创下多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401年十一月,刘裕击溃孙恩数万主力,一路追击至临海(浙江临海),此时的起义军已被歼灭殆尽,孙恩退无可退,万般绝望下跳海自杀。
刘裕凭功被授予建武将军、下邳太守,至此刘裕跨越阶级层次,在门阀士族林立的江左地盘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推翻桓玄,诛除异己,门阀士族被清洗出局孙恩起义造成最严重的后果有两个:一是门阀士族势微。
孙恩的历史知名度不高,但却被后人称为东晋版黄巢。孙恩起义席卷江左八个州郡,均是江浙富庶地区。
起义的目的就是推翻门阀士族统治,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以及南方本土士族的顾氏都遭到极大冲击,不少士族郡守死于非命。
公元400年,徐州刺史、谢安之子谢琰被孙恩斩杀,令朝廷极为震动。
谢琰在当时是承平腐朽的门阀士族最后的门面招牌,也是北府军之外,东晋唯一统率军队的士族首领,谢琰之死导致江左地区军队统帅权彻底落入刘牢之之手。
二是司马氏政权衰微。孙恩起兵极大的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
在当时,东晋地盘被各个世家大族瓜分,江左,也就是长江下游以谢家、王家等士族以及北府军主导,长江中上游则是以桓玄为首的桓家主导。
孙恩叛乱导致江左权贵门阀势力空虚,桓玄素有野心,欲取司马氏而代之。
402年,东晋主政的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命刘牢之为先锋,刘牢之选择倒戈,配合桓玄杀入建康,夺取司马政权。
桓玄入主建康后,诛杀一批反对他的士族和司马宗室,随之又逼迫刘牢之自缢。
彼时的刘裕通过军功已成为北府军首领之一,他深知以自己的力量尚无法和桓玄抗衡,便选择韬光养晦,暂投桓玄。
而刘裕因为在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403年,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大力剿杀北府军旧将,欲瓦解北府军。
从当时的政治局势看,门阀士族集团中,桓玄一家独大,司马氏宗室也已消耗殆尽,只剩下北府军一支力量,而且北府军骨干力量是由逃避北方战乱的流民和寒族组成。
不同的阶级站位必然导致不同的立场,桓玄的强势逼迫使北府军全部站在刘裕麾下。
404年二月,刘裕被推举为盟主,正式起兵讨伐桓玄,而刘、桓之争不仅是生存之战,更是士族与寒族的终极较量。
桓玄的军中本就有很多北府军将士,再加上刘裕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仅仅一个月时间,刘裕轰轰烈烈杀入建康,桓玄逃回荆州。
东晋政权在刘裕的帮助下再次恢复,接下来,刘裕进行一系列政治整合洗牌,他重用曾经帮助过他的王谧,任命其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
自己则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
随后又诛杀反对自己的桓氏亲党,其余士族一律赦免。
最后派冠军将军刘毅溯流而上,追杀败退回荆州的桓玄,双方大战,桓玄大败,挟持晋安帝企图西逃入蜀,但被益州督护冯迁斩杀,晋安帝被带回建康。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刘裕平定各地桓氏残余势力。405年三月,刘裕被晋安帝擢升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十六州诸军事。
408年王谧病逝,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接受辅政的诏命 ,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入掌朝政大权。
至此东晋政局彻底变天,执掌东晋近一百年的门阀士族走下神坛,以刘裕为首的寒族军事集团正式成为东晋的主人。
此后刘裕北上灭南燕,收回苏北和山东,诛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三千人,南燕皇帝慕容超被押送回师,在建康街头斩首。
411年,刘裕平定声势浩大的卢循起义,稳固东晋在岭南地区的统治。随着外敌被平定,北府军内部为了权力发生分裂。
时任荆州刺史的刘毅割据豫州、江州,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刘毅自认为能力不差于刘裕,想取而代之。
而且虽然同为北府军,刘毅家世较好,暗地里赢得不少门阀士族的支持,因此刘毅多次阻扰刘裕人事安排,暗中扩充自己势力,伺机打垮刘裕。
不久刘毅以患病为由请堂弟刘藩去做他副手,刘裕知其有异心,仿效对付桓玄,故技重施,即假意答允,暗中积极备战。
随后以雷霆之势,以图谋不轨为由斩杀刘藩和支持刘毅的门阀谢家成员谢混。
紧接着,刘裕亲自率军讨伐刘毅,为了稳住另一个心有异志的下属诸葛长民,让他代管自己府上之事,同时让亲信刘穆之暗中监视。
刘裕行军迅速,一路西行攻城掠地,很快包抄江陵,切断刘毅援兵的进军之路。
而刘毅被刘裕的一套闪击彻底打懵,根本来不及调动军队,只能坚守,双方展开血腥激烈的攻防战,死伤惨重。
与刘毅相比,刘裕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
他最大的长处是懂得统战策略,集中拉拢一切力量打击对手,对付桓玄,招抚士族如此,对付刘毅同样如此。
刘裕写下招抚城内士兵和百姓的书信,让下属王振恶送进城内,刘毅的部众本就出师名不正言不顺,遂纷纷潜逃,刘裕抓住机会,命王镇恶猛烈攻打。
刘毅见大势已去,从北门出城单骑而逃,不久自缢身亡。刘裕随后攻克江陵,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
413年三月,刘裕班师返回建康,在没有知会诸葛长民的情况下,偷偷入城,诱诸葛长民到府拜访,随后命壮士用杖将其击杀,并诛灭诸葛氏。
至此刘裕彻底肃清内部反对势力,独掌东晋权柄。
诛戮司马氏,建立刘宋政权权力这个东西似乎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纵然是令人沉醉的美酒,但掌握不好也会成为毙命的毒药。
刘裕扳倒了门阀士族这座大山,赢回了晋安帝,除了使自己站在权力中心,也给了司马氏蠢蠢欲动的野心。
司马氏自东晋建国以来一直被门阀压制,直到淝水之战后,才夺回部分权力。
如今门阀时代已终结,司马氏作为皇权的所有者自然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对寒族出身的刘裕自然欲除之而后快。
412年,晋宗室司马休之趁刘裕、刘毅博弈时趁机占据荆州,同时令其子司马文思在建康招集轻侠,暗害刘裕。刘裕发觉,多次警示敲打司马休之,均不为所动。
对于这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行为,刘裕岂会给他活下去的机会。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轻易不动,动则是雷霆之势。
刘裕表面不露声色,实则准备西伐,415年,刘裕收杀司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马文宝,列明司马休之罪状并出兵荆州,击败司马休之,一举攻克江陵,司马休之北逃后秦。
司马休之的失败,标志着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刘裕一人都督二十二个州军事,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统治。
416年,刘裕趁后秦内部叛乱迭起之际,出兵北伐,以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
417年,刘裕攻陷长安,然而后方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一向倚仗的刘穆之病逝,刘裕担心政局不稳,只能返回南方。
经过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军事上的巨大成功让刘裕有了取司马氏而代之的想法。
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的职位,受封为宋公,受九锡殊礼。
第二年,刘裕指派中书侍郎王韶之潜入晋安帝寝宫,用衣服将其缢杀晋安帝,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
而这位晋安帝绝对是东晋最悲催的皇帝,在位期间先后被司马道子、桓玄、刘裕等三位权臣控制,直到最后惨遭杀害。
刘裕虽然想称帝,但碍于得国不正,只能先把晋恭帝推上去。
接下来,刘裕仿效曹魏代汉、司马代魏的禅让把戏,于419年十月进爵为宋王,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至此东晋灭亡。
420年,刘裕派亲兵将已被降为零陵王的司马德文用棉被闷死,司马宗室尽被铲除。
刘裕对禅位君主斩草除根可谓开了一个恶例,此前,历代禅位君主都得以保全性命。
但在刘裕之后,禅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正如元人胡三省评道:
“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而刘裕之所以斩尽杀绝,笔者猜想大概与阶级出身有关,此前的汉魏晋虽然政权更迭,但都是世家大族内部的权力重构,彼此势力盘根错节,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万古长青。
为了维持权力平衡,各方在博弈中形成了一种默契,即只要放弃权力,就保全余生荣华富贵。
可是刘裕上位使整个统治阶层变了天,门阀士族被寒族取代,刘裕和司马氏之间没有政治纽带羁绊,原有的政治默契荡然无存。
而刘裕为了防止士族集团死灰复燃,只有除掉司马氏家族,才能打消反对势力的政治依托。
当然,刘裕的行为也遭到反噬,其子孙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弑,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刘准乞求留一条活路,被萧道成拒绝,不久遇害,真可谓天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