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节又到了,民间俗称“鬼节”,正适一点叫“中元节”,我们这边直接叫“十四节”,叫“十四节”就知道是啥回事了。
十四节,是广西农村农历大节,很多在外做工的,这几天都会回老家过节,同时祭拜祖宗。
十四节主要吃鸭肉,以前农村的每个家里,都养有一群鸭子。农历三月底就开始买小鸭子回来,养到“十四节”刚好四个月。这时候的鸭子不嫩也不老,鸭肉吃起来一点也不柴。而且农家养的鸭子不喂饲料,不打针不喂药,是在池塘水沟边自然长大,光身靓丽。
但“十四节”的重头戏却是包粽子,粽子分咸粽和灰水粽,基本每家每户都包这两样粽子。
咸粽即是肉粽,馅料有肉类和豆子类混合在一起作馅。咸粽甘又香,大家比较常见常吃,但容易发馊。
而“灰水粽”知道的人不多,吃过的就更少了。
“灰水粽”重点不是粽,而是灰,灰即是草木之灰。
六月七月是草木疯长茂盛的季节,十四节与之是美丽相逢。
十四节未至,人们就提早一个多月开始做准备,到野外砍一些植物的枝条叶子,比如樟树和花生豆苗等等,放太阳下晒干,再烧成灰,“灰水棕”之“灰”由此形成。
再在一个大盘子上搭一个滤架,铺一层滤网一层稻草,在稻草上置灰,灰堆中间挖一个窝,往窝里缓缓注水,滤网有水渗出,滴在盘中,其色呈黄褐状,即是“灰水”。
粽叶可以随摘随用,摘回来用剪刀去头去尾修剪好,水煮熟,再清洗干净备用。
提早一个晚上将所需糯米泡在灰水中,第二天将糯米捞起来置在箕斗里漏干水。
碗中放少许水,滴几滴烧酒,将削成细条的“数木”充分润湿,形成以下鲜红的颜色。
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候开始包粽子咯!每条粽子里面放一根“数木”,包笼捆绑,就做成了粽子。
放在锅中熬煮三四个小时,灰水粽就熟了。
纯植物做成的灰水粽,说不上甘香,却清凉解暑,是现时人们的喜欢。不但十四节,平时也不时做来吃。
如果放在干灰中储存,灰水粽可以存放半个月以上不变味。
不说了,吃个粽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