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人,夷狄杀我”,庚子国变十二祸首都什么结局

悠然修 2023-08-06 09:34:40

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远西安的流亡朝廷发出一份重要上谕。朝廷将刚刚结束的“庚子国变”定性为背叛皇朝的“动乱”,而动乱爆发的原因则是主战的诸王大臣挟制了朝廷。

京师自五月以来,拳匪倡乱,开衅友邦 … 追思肇祸之始,实由诸王大臣昏谬无知,嚣张跋扈,深信邪术,挟制朝廷 ……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谕》

最终被定罪的王公大臣总计156人,其中八国联军认定并写入《辛丑条约》的“首祸”分别是:

端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山西巡抚毓贤、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长江巡阅使李秉衡、都察院左都御使英年、刑部尚书赵书翘、大学士徐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礼部尚书启秀、甘肃提督董福祥。

而在清廷判罚他们之前,八国联军已经自行审讯并处死了两名官员 -- 恩海和廷雍。

恩海就是枪杀德国公使克林德,引爆庚子国变的那位,1900年12月31日在克林德身亡地被联军斩首。廷雍原为直隶布政使(裕禄自杀后被提拔为直隶总督),他在1900年6月30日将保定城内的23名洋人全部处死(另杀100多名教民)。

联军10月23日攻占保定后将其逮捕,后用《大清律例》对他进行审判,11月6日将其斩首。

廷雍的死引发了清廷“愤懑”,抗议称大清的官员应交朝廷自行处分,不应侵夺主权。由此联军才将处罚罪臣之权转交清廷,并将众祸首列于条约之中。

《辛丑条约》第二款原文(部分)

端郡王载漪,是慈禧扶立的大阿哥溥儁的生父。虽然他是个铁杆主战派,但特殊的身份让他出于避嫌反而在国变期间没折腾什么大动作。最终被罚流放新疆,清亡后虽然返京但生活穷困潦倒,靠袁世凯接济度日。

庄亲王载勋,是清廷高级官员中唯一加入义和团的。而且作为“大师兄”,他每日头裹红巾、身着短衣,带着一众拳民在京师“斩妖除魔”。载勋最初只是被朝廷削爵圈禁(关在山西蒲州),但因之前风头太劲,洋人盯着不放,朝廷只得以“轻信匪言,枉杀多命”改为“赐令自尽”。

监刑的兵部左侍郎葛宝到他住处布置好刑场后,载勋才知晓真相。不过他也没闹,当面给儿子留下“尔必为国尽力,不要将祖宗的江山送洋人”的遗训后主动上吊。

辅国公载澜,他除了鼓动朝廷利用拳民外,最大的事迹是在6月27日和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率六十多拳民直奔瀛台欲找光绪“讨说法”(被慈禧派兵阻止)。

载澜的运气不错,先被朝廷判斩监侯,后因洋人不怎么重视他,被朝廷以“念皇亲骨肉”为由,加恩改为流放新疆。到了流放地又很受巡抚饶应祺照顾,仍能作威作福享受王爷待遇。而且他在流放地也折腾了一件大事。

流放之后载澜似乎就放下了对洋人的仇恨,将自己流放后获取的一卷敦煌经书送于了来新疆考古的英国人伯希和,并告知了他经书出处。伯希和如获至宝,立即赶往敦煌。尘封千年的文化瑰宝,就此开始大量向海外流散 ……清亡后载澜返回东北老家,并病故于沈阳。

山西巡抚毓贤,清末知名清官,也是国变期间对慈禧最忠心和出手最狠的人。他在山西共杀洋教士及家眷191人、教民1万多人,面对孩童也不手软。最初慈禧念其忠心,判其流放新疆充军。但联军将他列为必杀之人,朝廷不得不改判并在兰州将其处斩。

毓贤在临死前给自己做了一副挽联:

臣死国,妻妾死臣,夫复奚疑。最难老母九旬,稚女十龄,未免凋伤慈孝治;

我杀人,夷狄杀我,亦有何憾。所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空嗟辜负圣明恩。

生前杀够本了,死时还有妻妾殉葬,毓贤是无憾了,憾的是山西百姓。在任时遭其杀戮,他死后还要为他的暴行背锅。除了分担庚子赔款(每年116万两),山西还需额外支付263万两白银赔偿教会的生命财产损失(后在李提摩太的劝说下,退了一部分建成山西大学)。

吏部尚书刚毅,在随慈禧西逃的途中,因腹泻死于山西侯马镇。长江巡阅使李秉衡,在两宫出逃之前就因战败服毒自尽。人虽死,但朝廷仍给予追夺官职和撤销恤典的处罚。

左都御使英年和刑部尚书赵书翘,均被朝廷勒令自尽,不过赵书翘的运气比较差。尝试了吞金、服砒霜等方法,都未能立刻致死、痛苦不堪。监刑的陕西巡抚岑春煊只得命其家人动手“帮忙”,“以烧酒喷纸,糊其七窍方才窒息身亡”。

刑部左侍郎徐承煜,是大学士徐桐的儿子,原本他的职务和官职既左右不了朝廷决策,也难以和列强直接冲突。但是徐承煜非常敌视“软骨头”的主和派,极力要求朝廷处决他们以提振民心、士气。

徐承煜是朝廷处决主和的袁昶(太常寺卿)、许景澄(吏部侍郎)的重要推手,因此列强认为他是鼓动战争的祸首之一。

京师沦陷时,徐承煜和其父徐桐并未出逃。两人商议后,决定全家投井殉国。徐承煜先安排母、妻、儿女等共计18人投井自尽,轮到徐桐时井已满,水无法浸没。徐承煜又将父亲拉出,扶至堂中助其自缢。

送完家人后,徐承煜随即出门逃命去了。这已不是禽兽行,而是禽兽不如,所以王文韶称其为“枭獍”(枭为食母之鸟、獍为食父之兽)。不过徐承煜的运气也不怎么样,刚跑出去没多久就被日军拿获。

次年被送上刑场问斩前,看守的日军给他送了顿断头饭。徐承煜以为这是要将他释放,吃得兴高采烈。得知第二天要斩首后脸色大变,哭天抢地、大呼其冤。折腾一晚,第二天行刑前已神志不清。与半年前慷慨赴死的许景澄和袁昶对比鲜明(徐承煜是监斩官) ……

这种种丑态,不知徐桐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礼部尚书启秀,是徐桐的学生,也没有逃出京师,他和徐承煜在同一天被日军抓获,原被朝廷判罚革职。但他在清军久攻东交民巷不下时,向朝廷力荐召五台山和尚御敌。最后没坑和尚却坑了自己,被联军列入必杀名单,朝廷改判斩首弃市。

甘肃提督董福祥,是攻打东交民巷的主力之一(另一个是荣禄)。在荣禄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怠战后,他还“斗志昂扬”,只是能力有限打不进去。加上他手下甘军虐杀了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原本也在联军的必杀名单中。

只是慈禧逃出京师后是由他率兵一路护送至西安,出于感激和报答,慈禧也是铁了心护他。最终扭过了洋人,判董福祥革职永不续用。董福祥对此却非常不满,扬言要回山西招兵买马再战洋人。

慈禧令光绪帝赐其手书“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董福祥才老实回乡隐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九在金积堡病逝,年七十。他算得上十二祸首里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最大的祸首,虽然没被列出但是人人都知道。只不过洋人更专注于实利,利益够了他们可以对“虚”的视而不见。大清则需要体面,皇帝、太后要绝对英明和正确。

1 阅读: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