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后人对他的评价和总结大多都存在误解。
从朋友的角度来说,李白很适合做朋友,但不适合做知己,因为你基本上见不着他,三五年过去他可能就把你给忘了。
从居家过日子来说,李白只适合谈恋爱,而不适合结婚生子,因为他把家当作旅店,想起来的时候回来住几天。
如果是喝酒,也不要跟他一起喝,因为这家伙喝酒从来不吃菜,干喝,这谁受得了。
写诗,也不要在他面前写,因为你根本写不过他,当你还在呻吟人间冷暖世事无常的时候,他第二句已经上天了,第三句已经跟神仙喝上了,最后跟神仙攀上了亲戚。
同朝为官,也不要跟他一起,哪怕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宰相大学士,他都敢当众羞辱你,就连皇帝他都不放在眼里。
出门旅游更不要跟他一起,因为你根本追不上他,当你正想着找个酒店过夜,他已经窜到千里之外的山顶等着看日出了。
杜甫跟了李白十一年,自认为是最了解李白的人,是他最好的朋友,可人家白哥心中最好的哥们是孟浩然。唐玄宗认为李白有经天纬地之才,国之大器,封他做了翰林供奉,可人家李白的理想是做当朝宰相。杨贵妃认为李白是大唐盛世的灵魂,而李白的灵魂早已归了仙界。
少年时的李白是一位佛徒,喜爱莲花,自号青莲居士,青年时的李白,是一位侠客,剑术天下一绝,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壮年时的李白,是一位愤青,豪情万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想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中年时的李白,才是一位诗人,狂妄的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老年时的李白,是一个酒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暮年时的李白是一位囚徒,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死后的李白是一位仙人,诗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飞上九天。历史上评价李白的人数以万计,却唯有杜甫的点评最为传神,李白被放逐时,杜甫因为思念兄长,写到: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在八仙歌中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人说李白天生仙风道骨,是被贬下凡的仙人,他的诗宁写苍生不写权贵,哪怕饿死也不能没有酒。也有人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转世,就是为了羞煞世间的才子佳人。他一生喝过的酒,够我们在北上广买几套房,他一生登过的山,是我们一辈子节假日开车都难以达到的距离。从他手里花出去的钱,可以买下半个江南,他一生写过的诗,够我们小学六年加初中都背不完。
李白一生写了1010首诗,每首都有一个故事。他一辈子登过80多座名山,去过18个省,206个郡县,游览过60多条江河,去过300多个烟花柳巷,喝过全天下的美酒,还娶过四个老婆。天子身边做过官,乡野山村种过田,黄鹤楼上吹过牛,江西浔阳坐过监,剑术高,武艺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寻仙问道一辈子,诗酒如命醉一生,一个被诗歌耽误的剑客,一位被酒色泡大的诗人,一生都在为了入仕而奔波,却又为了出世遁入道门,大半辈子都在矛盾中盘桓。最不喜欢吃软饭的李白,却两次嫁入豪门,经常看到他挥金如土,却又时常窘迫寒酸。你我都是凡人,哪懂得谪仙人的人生。
李白信佛还是信道世人都说,李白一生都在修道,追求长生不老,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片面。青年时的李白其实是信佛的,自号青莲居士,就是来自佛经中的典故,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性格,与佛家倡导的清静无为格格不入,再加上大唐皇帝信奉道家,并将道德经纳入科举考试,就开始对道家感兴趣,游历天下名山,拜了好几个道家世外高人。然而自己又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又不得不将儒家经典作为自己入仕的台阶。因此,李白算是儒释道三家皆修之人,佛家是他的入世初心,儒家是他入仕的政治抱负,道家是他出世的理想归宿。
李白的信仰,其实和那个时代的国家命运紧有关,他的幼年时期,武则天执政,天朝信奉礼佛,佛法盛行,选择信奉佛教也在情理之中。成年后的李白,开始云游天下,在江陵(荆州)遇见了司马承祯老道长,当时的李白也不知道他就是皇帝的老师,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二人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司马道人见李白气宇轩昂,诗词书画精妙绝伦,随口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仙遨游八极之空,意思就是说,你小子有仙根,将来能成仙。老道人可能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没想到李白却当了真。洋洋洒洒写下五百字的诗文《大鹏遇稀有鸟赋》,李白将自己比作大鹏,稀有鸟比作司马承祯,以抒发自己的宏伟志向以及得遇知己的愉快心情。
从此之后,李白的诗充满了仙家气质。直到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行路难》之后,发出灵魂拷问,世上怎么会有如此谪仙人?李白被礼部侍郎贺知章封了“仙人”之后,名声大噪。再加上自幼跟随剑圣裴旻min,学习剑术,已经到了十步杀一人的境界,文武双全的李白,在当时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三十多岁已经是名满天下,横贯古今。
李白在仕途上的坎坷遭遇和不如意,让他在45岁那年,在道友丹丘生的引荐下,来到山东济南的紫极宫,接受严苛的考试选拔之后,正式归入道籍,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人生不尽如人意,时间又太过漫长,之后的李白几乎都在寻仙和炼丹中度过,即便不能得道飞升,能长生不老也行啊。大量的服食丹药,导致身体被毒性桎梏,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以至于威胁到生命。好在李白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这条路走不通,立刻就会选择另一条路,才没有被丹药夺取了小命。
让他感到可悲的是,自己一辈子没能寻到仙人,老婆却跟随仙姑而去,遁入天门。
李白花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李白不但挥金如土,还视金钱如粪土,即便你花的是粪土,那也要有人给他拉呀。这小子一辈子总有花不完的钱,哪来的呢?我们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看出三个论点,他认为这个世上的伯乐都死光了,这个世界上谁也没老子寂寞,游山玩水看美景的时候必须要喝酒,却从来没有表露出缺钱的意思。相比他的小迷弟杜甫,好像这一辈都在蹭吃蹭喝,每首诗都好像再诉说自己很穷,家中连锅都没有,太缺钱了,但事实上,杜甫是真穷。
李白的钱都是哪来的呢?至少有三个来源,第一来源就是李氏家族,李白是个富二代,父亲和族人从中亚迁居到四川,都是做生意的人精,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开始游学,家族应该给了他不少零花钱,半路上因为接济一位落魄的朋友,出手就是三十万铜钱,你就说这家伙当时待多有钱。而且家族中的商队也是遍布全国,时不时的都有家人送生活费过来。第二个来源,就是靠朋友,李白朋友遍天下,走到哪儿都有人接待,而且临走还送盘缠钱。
第三个来源,就是有人主动送上门来,李白的粉丝也是遍天下,钱多人傻的人多的是,相传李白还活着的时候,一幅亲笔手写的诗文,能拍卖到几十两黄金。再加上李白被唐玄宗辞退时,也送了他五百两养老金。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李白的那些女朋友们,个个实力雄厚,家底殷实,都是贼有钱的败家niang们。特别是他第一个老婆和第四个老婆,都是宰相家的千金,缺啥也不会缺钱啊!
在那个年代,有钱人无非就三种,一是当官的,二是地主,三是商人,当然还有一个群体,就是知名的文人,而李白几乎全都占了,而且走到哪儿都有人倒贴,还要看人家有没有档期。杜甫跟着李白蹭吃蹭喝十几年,也没把李白给吃穷了,很多人跟杜甫当时的感觉是一样的,这白哥怎么这么有钱,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钱,一顿饭够杜甫半年的生活费呀。
总的来说,只能怪老李家实力雄厚,再加上李白是当时的名流,掌握流量密码,有了流量,钱还不是顺手拈来。
李白的那些朋友们李白的朋友圈,自古以来都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说个个都是社会的顶流,然而对于他来说,不论年龄大小,基本上都是小弟,自己才是主角。
李白25岁以前,都生活在四川,基本没有遇见什么大人物,只有两个朋友,丹丘生和吴指南。李白25岁与好友吴指南一起离开四川,来到扬州,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大病一场,差点死去。可结果自己没死,一心照顾他的吴指南却死了。李白悲痛万分,将好友埋葬在洞庭湖畔。多年后,李白觉得江夏(武昌)黄鹤楼旁边的风水不错,又将吴指南的尸骨挖出来,漂洗干净,带到江夏的黄鹤楼旁,找了个空地重新埋葬,只为报答这几年的陪伴之情,山高路远,虽不能带你落叶归根,却能与你长相厮守。之后的李白,经常会在江夏逗留,因为这里埋葬着自己的好兄弟吴指南。
李白由于出身商人之家,不能参加科举,只能走举荐之路,于是他带着自己的诗文,来到江夏名仕李邕的府上,本想着凭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定能被举荐进入仕途。李白在李邕面前张牙舞爪,上蹿下跳,大肆吹嘘自己多么的牛鼻有才华,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李白。没想到这李邕就是个黑脸阎王,油盐不进,他一见李白是这个熊样,连看都懒得看一眼,直接给他诗文撕碎了扔出门外,并将李白赶了出去。
李白回到客栈后,越想越生气,就写了一首诗托人捎给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邕其实早就知道李白的才华,只能看不惯他不尊礼数的作风,想挫挫他的锐气。之后他们还是成了忘年之交,李白在身无分文的时候,李邕就经常给他零花钱。李邕被李林甫陷害后,李白为李邕写了五首诗,鸣不平,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26岁,与崔国辅、史诏等人,来到长安蓝田县拜访35岁的王昌龄。27岁那年,认识孟浩然,当时的老孟已经是名满长安和洛阳的名仕,李白仰慕不已,特意登门拜访,二人相见如故,相识恨晚,很快成了知己。就在这一年,李白嫁给了前任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二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新婚一年还没到,李白就耐不住寂寞,又开始了游历生涯。5年后,孟浩然二次仕途落榜,怀着想死的心情外出游历,准备去往广陵,李白得知后,为了抚慰偶像的心情,特意赶到江夏黄鹤楼,送他一程。于是写下了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1岁那年,李白来到河南嵩山,又见到自己的老友丹丘生道长,本打算一起隐居嵩山深处,却还是耐不住寂寞。第二年来到河南南阳,认识了崔宗之,写下了一百多字的《南都行》,此后,二人一起结伴云游了一年多。
李白33岁那年,唐玄宗突然颁布科举考试,要考道德经,李白赶紧回到安陆老家,一边开荒种田,一边读经问道。
36岁那年,李白在长安认识了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距离进入仕途更近了一步,又认识了礼部侍郎贺知章,被贺知章称赞为谪仙人。
39岁那年,王昌龄被贬岭南后遇朝廷大赦,返回长安途经巴陵,又与李白相遇。
两年后,在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举荐下,41岁的李白被唐玄宗召见,作了翰林供奉一职,其实就是个虚职,专门给皇室写诗娱乐的差事。期间认识了书法家张旭、高力士、杨贵妃等人。两年后,李白厌倦了被人呼来唤去的御用文人生活,惹怒了唐玄宗,被赐金放还,意思就是给你一大笔钱,回家歇着去吧。李白从长安来到东都洛阳,遇见了风华正茂的杜甫,此时的杜甫33岁,已经穷困潦倒了几十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早就仰慕白哥的大名,今日得见,却没有卑微低头,李白也没有恃才傲物,二人一见如故,从此形影不离。不久后又遇见了怀才不遇的高适,三人各怀其志,却理想信念相同。三人一起畅游天下,评诗论文,纵谈天下大势,共患忧国忧民。
48岁那年,王昌龄被贬去湖南龙标县做县尉,李白在扬州听说后,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自己对好友的思念和同情之心。
54岁那年,李白受汪伦邀请,来到安徽泾县桃花潭,才发现被汪伦骗了,哪有什么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但汪伦县令实在太热情了,好吃好喝的招待李白,而且还带着全县的美女为他送行,在岸上载歌载舞,李白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赠汪伦》,让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县令也名垂了青史。
十一年后,天下大乱,李白杜甫各奔前程,57岁的李白投奔了唐玄宗的小儿子永王李璘,成为永王府的幕僚,帮助永王写诗作画,歌颂其功德。可李白哪里知道,永王早不反晚不反,刚刚投奔你你就造反了,失败后的永王直接被处死,李白也成了阶下囚,被关进了大牢,幸亏自己有个好老婆,李夫人倾尽家资,在宋若思、崔涣、高适和郭子仪的多方营救下,李白才免于死罪,在宋若思家暂且避难。却还是没能逃脱谋反的罪名,58岁的李白被流放贵州夜郎,路上游山玩水走了一年多,途径江夏、江陵、年关才进入三峡,开春走到白帝城,正好遇见新皇帝大赦天下,流放罪名被赦免了,李白划着小船顺江而下,写下那首千古名句《早发白帝城》。回到金陵后的第四年,李白仕途难进,仙道难成,死在叔叔李阳冰的家中,享年62岁。
李白和他的四个老婆:李白的第一次婚姻:
李白的一生有四个老婆,其中两个是宰相的孙女,贤良淑德,两个是市井女子,野蛮彪悍,经常家暴李白。
李白的婚姻和他的仕途一样,都是一地鸡毛,作为他的女人,不但要忍受整日整夜独守空房,还要能忍受自己的老公出去一玩就是一年多不回家,更要忍受他整日出入花街柳巷,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喝的烂醉如泥。
李白的一生都在游山玩水中度过,可他出去旅游从来不带老婆,更不会带孩子。李白27岁那年,好友孟浩然跑来跟他说:“太白兄,要老婆吗?”此时的李白并没有成家的打算,随口说道:“哪家姑娘,说来听听!”孟浩然一看有戏,坐下来一本正经的开始表演:“她的爷爷是高宗朝已故宰相许圉师,”李白一听就来了精神,眼睛瞪的倍儿圆,继续说:“许家世代簪缨,是安州望族,许妹妹是家中独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年方二十有五,待字闺中,妥妥的白富美”。李白很有自知之明,就这条件,自己哪能配得上。
老孟又开口了:“许家有五个条件,第一,家庭背景清白,”李白急忙附言:“我祖上和高宗是一家!”“第二,要才貌双全”“完全满足!”“第三,无不良嗜好”“没有,绝对没有!”“第四,必须是黄花大小伙儿”“那必须呀!”孟浩然一脸的邪恶奸笑,上下打量着李白,把我白哥给急的呀!“最后一个,快说快说!”“第五,需要你拎包入住!”“入赘呀!”李白兴奋的表情一下子没了颜色,沉默了许久许久。三个月后,李白外出游历回来,决定答应这门亲事。二人很快成了亲圆了房。
从李白写给老婆的诗中可以看出,李白和许氏的关系非常好,很快二人生下一双儿女,儿子伯禽,女儿平阳。李白之所以在婚姻上摧眉折腰,一是看孟浩然的面子,二是因为许家确实有钱,再者就是,通过许家的人脉关系,可以尽早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结婚后发现,许氏还真不错,不仅真心实意对李白好,而且处处体贴,事事理解,无数个日夜独守空房,等待这个不想回家的男人,却没有半句怨言,反而处处为他着想,与家人辩解,替来白说好话。由此看来,许氏算是李白这一生唯一一个懂他的女人了。怎奈好景不长,李白36岁那年,许氏因病早逝,对于这个入赘的浪荡小子,许家人并不在乎他的去留,李白只能带着一双儿女投奔自己的叔叔李阳冰。之后,李白在思念妻子的诗文中写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的第二次婚姻:
是迫于无奈,两个孩子无人照料,总待有个妈呀!40岁那年,堂弟李冽又给李白撮合了一门亲事。女方姓刘,市井女子,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文化,是一个比李白还活的现实的女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屁股大,能生养,而且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啥活儿都能干,会过日子。刘姑娘一看,哇塞,老娘我居然把诗仙搞到手了,高兴的一连三天睡不着觉。
很快,李白和刘氏稀里糊涂的就住在一起了。作为一个后妈,对俩孩子还算不错。可这是过日子呀,前妻许氏忍受李白的一切,到了刘氏这里完全不能接受,这火爆脾气一天比一天见涨,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白哥也是没有办法,讲道理根本不行啊,听不懂啊,完全没有办法沟通。
在刘氏制定的家规中,不要说年儿半载不回家了,就是三天没见着活人,这日子就算过到头了。刘氏骂街堪称山东一绝:“李老白你个鳖孙,你他良的一有几个臭钱,算是浪开花了,天天在外头风流快活,喝的昏天暗地,不管老婆娃子,饭不会做,碗不会刷,连个衣服你都不会洗,老娘我真是瞎了狗眼,咋会看上你这个王八蛋。”李白虽然能文能武,那也不是刘氏的对手,别看他整日口若悬河言辞凿凿,吵架这事他真不行。半夜睡到床上,就因为姿势不对,被刘氏一脚踹到床底下。没办法,只能写诗骂她:“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刘氏拿着诗文,半个字都没看懂,他知道李白的诗很值钱,就拿去给卖了,这把李白给气的呀,三尸神炸裂。
一年后,二人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就这么潦草收场,也成了他这一辈都不想再提的一段丑事。
李白的第三次婚姻:
是他自己主动追求的,这个女人在诗书中没有留下姓名,为了这个女人,李白不惜借钱买进房屋和田产,只是为了能给她一个安定的家。二人婚后过的还不错,很快,就给李白生了个儿子,李天然。这一年李白42岁,只因一心想要做官,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日子开始走上下坡路。
让李白没想到的是,这女子就是看中了他有钱,才华嘛,那算个屁,又不能当饭吃。没钱的日子里,这女人逐渐一反常态,哪哪都不顺眼。有好吃的给自己的孩子,不管前面那两个。李白已经被上一个泼妇刘氏折磨的没脾气,这个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正当我白哥在苦日子中挣扎之际,长安来信了,是皇帝召见,命他即可进京。李白激动坏了,赶紧置办了一身新衣服,并邀请一群朋友来家庆贺。临行前,赋诗一首给这女人:“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女人一看,自己的男人可能要发达了,立马笑脸相迎,并保证,老爷你走后,我会好生照看孩子们,你就放心的去吧!
李白在长安为官不到两年,因为不甘心摧眉折腰事权贵,老子活的不开心,也就得罪了唐玄宗,被放逐回家暗度晚年。他在回家的路上浪荡了快一年,家里的这个女人早就得到消息,扔下三个孩子跑的没了人影儿,李白扬天长叹,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绝情的女人。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又是这么潦草的收场,比上一段更加难以启齿,简直就是人生的污点,乱七八糟,一地鸡毛。
李白的第四次婚姻:
完全换了个风格,最是浪漫动人。没了工作的李白,带着杜甫和高适,继续闲游天下名山,寻仙问道。三人一起来到商丘梁园,李白故地重游,在墙壁上提笔写下一首《梁园吟》,刚要被地方官擦掉,却被一名女子,拿出千金买下整个墙壁。此女正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宗姑娘。这位宗姑娘可不是一般的粉丝,她的爷爷曾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虽然名声不怎么好,但也比自己强啊,毕竟当过宰相的。很快,李白与宗姑娘坠入爱河,不能自拔。一个45岁的老男人,哪来的魅力,能让一个妙龄少女爱的死去活来,这就是我白哥的人格魅力。有人视他为孙子,有人把他当成老北鼻,越老越带劲儿,李白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滋润的满面春风得意。
可人家宗姑娘呢,浪漫归浪漫,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咱们随便玩玩可以,但要是领证结婚,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你前面那三个孩子,不能进我宗家大门,我可以每月给他们十倍的生活服,供养他们。李白傻傻的点点头,觉得还可以接受,不算过分。第二,你要拎包入住。我白哥当时就蒙了,我靠!又入赘!数年的浪漫柔情,恩爱缠绵瞬间荡然无存,陷入深深的沉思。李白确实有恃才自傲的坏毛病,但他一点都不傻,只要是对自己的仕途有帮助,哪怕是给人擦屁股他都愿意。再说了,吃软饭这事,咱又不是没干过。都这把年纪了,桃花运还如此旺盛,能嫁给这么一个又年轻,又漂亮,还贼有钱的白富美,此生就是当不了宰相也值了。
李白终于说服了自己,答应入赘宗家,这一年,他49岁。在宗家的日子里,一大群弟弟妹妹管他叫大叔,连丈母娘都管他叫大哥,谁让咱白哥脸皮厚呢,嘿嘿一乐了事,从不放在心上。李白在宗家的日子,其实过的很开心,这么一大家子人,竟然没一个知道怎么花钱,那就由我来帮你们花吧。宗姑娘对白哥是真的好,钱可以随便花,酒可以顿顿喝,想去哪玩有丫鬟佣人陪同,要是看上哪家姑娘,可以小住几日,老娘我不介意,但是,不能往家领。
最让李白感动的是,宗姑娘虽然不让三个孩子进家门,但好像这三个家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过的开心,全身的名牌不说,连下馆子点菜谱都是一套一套的。终于,老大吃出了毛病,眼看命悬一线,还是宗姑娘识大体,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山东医治,把李白给感动的呀,鼻涕眼泪直流。从此后,白哥见人就秀恩爱撒狗粮,写给宗姑娘的诗文,都已经流传到长安了。
55岁那年,李白哭着闹着要去参军,宗姑娘一百个不同意,可也没能拦住他追求仕途的梦想。李白刚到河北,就遇见安史之乱,他一个人也打不过安禄山啊,反而被贼兵追着满街跑,一路跑到庐山寻求宗姑娘保护。第二年,李白投奔永王李璘,作了王府幕僚,帮着永王写诗作赋,歌功颂德。不想,当年永王就拥兵自立,起兵造反了,失败后被斩首,李白也下了大狱。宗姑娘为了救李白,动用家族势力,散尽所有家资,上下奔走、多方打点,最后变卖祖宅和田地,倾家荡产,才在高适、李光弼、郭子仪等人的运作下,暂时保住了李白小命儿,被流放贵州夜郎。次年新皇帝大赦天下,李白被赦免,这一年,他58岁。
回家后的李白,终于一家团聚,孩子们也在宗姑娘的安排下都成了家。经历了家族破产后的宗姑娘,变的心灰意冷,拜在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的门下修道,远避红尘,不问世事。李白只能用诗歌赞美这两位仙姑,在没有老婆资助的日子里,李白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只能再去投奔自己的叔叔李阳冰。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弱膏肓,床前聚集着一群子侄,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这辈子亏欠宗姑娘太多,今生今世已经无法报答。他在奄奄一息中叫着许姑娘的名字,想着能为她再做一首诗,却好似被神仙带走,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李白和杜甫:(大唐诗坛的两颗巨星)公元 744 年春末,李白因触怒权贵高力士和杨贵妃被排挤出京。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开始寻师问道,途径洛阳。此时杜甫恰好居住在洛阳老家中。当时杜甫 33 岁,比李白小 11 岁,在文学界还默默无闻,而李白早已名满天下。在洛阳的一次文学圈聚会中,杜甫与李白初次相见,两人交谈几句后,李白对杜甫态度和蔼,还称赞了杜甫的《望岳》。第二天杜甫再次拜访李白,两人相谈甚欢,开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初次见面后,两人相约几个月后在开封再次相聚。这一年秋天,他们同游开封,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住在附近的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之后,三人结伴在李白的家乡齐鲁大地观光游览,一路前往济南。他们一起登高怀古,寻幽访胜,甚至骑马打猎,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 年),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起兵与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的行动,永王兵败后,李白下狱,后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进入颠沛流离的中年岁月。他一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晚年杜甫流离失所,乘舟旅居耒阳,遇河水泛滥,被困河中,经旬无食。一般认为杜甫最终是在船上饿死的,但关于他的死也存在其他一些说法。
总之,李白和杜甫虽然人生结局都比较悲惨,但他们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人的友谊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白和汪伦: (唐朝大骗子汪伦)汪伦非常仰慕李白的诗风人品,一直想与李白结识。当时李白在南陵的叔叔李阳冰那里,南陵和泾县离得不远。于是汪伦写了一封信邀请李白来泾川游玩,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平生最好酒,看到信中所描述的美景和美酒,便欣然前往。但到了泾县才发现,所谓的 “十里桃花” 是桃花潭,而 “万家酒店” 是姓万的人开的酒店。不过李白并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热情所打动,与汪伦相识。
李白在汪伦那里停留了数日,汪伦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把酒临风,吟诗作赋。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边的这段时间,相处愉快,李白也感受到了汪伦对自己的崇敬之情。
踏歌送行: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李白婉谢了汪伦的挽留准备离开。汪伦在踏歌楼前设宴为李白饯行,还拍手歌唱民间流行的《踏歌》相送,并且挑来两坛美酒。这种踏歌送行的礼节将朋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李白十分感动。
汪伦的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但据《汪氏族谱》记载,汪伦在卸任泾县令后,居住在泾邑的桃花潭35。汪伦墓位于桃花潭西岸,是后人纪念他的地方。
李白和高适:(唐朝诗人混的最好的人)李白和高适相识于天宝三载(744 年),由杜甫引荐17。当时李白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 后从长安东归鲁地,经洛阳结识了杜甫,而杜甫与高适是老乡兼故交1。高适长期寄居在宋中(今商丘),所以杜甫邀高适与李白相见,三人结伴游梁(今开封)宋(今商丘)。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在大梁城(开封),三人游梁园,登吹台;在宋中,三人猎孟诸,登琴台(即单父台,在今山东单县,古属宋中之地)。他们一起回溯前人的风流韵事,以诗歌感叹世间的兴衰变迁,在游历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三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饮酒赋诗,他们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交流自己的文学见解和人生理想。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改变了两人的命运,也使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1。永王李璘起兵与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高适支持唐肃宗,被任命为御史中丞领淮南节度使受命带兵镇压永王李璘叛军;而李白则进入了永王的幕府12。最终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在逃难途中被抓,投入浔阳监狱1。李白曾写诗给高适希望他施以援手,但高适选择了无视1。此后两人的关系破裂1。
高适在安史之乱中因政治眼光独到受到唐肃宗的赏识,为肃宗朝建立了功勋,后来晋爵封侯。他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年)去世。
李白和孟浩然:(白哥最铁的哥们儿老孟)李白和孟浩然相识于公元 727 年到 736 年之间。当时李白暂居在湖北的安陆,经常来往于襄汉一带。两人具体的相识场景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听说了在襄阳隐居的孟浩然的大名,便主动去拜访。孟浩然对李白也是早有耳闻,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与好友孟少府结识后,孟少府告知他有一位诗人来到了此地,李白猜测、期待后,与前来拜访的孟浩然相遇。
李白和孟浩然相识后,一起做了不少事情,他们一同游览了一些地方,比如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汉)时,去了当地最有名的黄鹤楼游玩。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极有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的地方。两人都是诗人,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饮酒作赋,交流文学和人生理想。他们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对孟浩然的潇洒风度和文采十分钦佩,曾写下多首诗赠给孟浩然,如《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经历了早年求仕的挫折后,选择回到故乡襄阳隐居。后来,在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遭贬官路过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设宴款待,因纵情宴饮,吃了不该吃的食物导致旧疾(背上毒疮)发作而死,享年 52 岁。
李白和王昌龄:(白哥的难兄难弟,一扛过枪、一起嫖过昌)李白和王昌龄的相识有两种较为常见的说法:
巴陵相遇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 739 年)的秋天,王昌龄在前一年被贬岭南后刚刚遇赦北归,李白在多次自荐未果后离开长安游历天下。两人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意外相遇,也许因为同为失意之人,所以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临别之时,王昌龄写了《巴陵送李十二》赠与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以排行称呼李白,亲近之意尽显。
南阳石门山相遇说: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 年),王昌龄从边塞服兵役后回长安赶考,在南阳石门山附近遇见了 25 岁的李白。两人聊天后发现志趣相投,都爱喝酒、舞剑、仿仙问道,性情豪放且都想建功立业,于是结为好友。不过这种说法相对缺乏更多的史料印证。
李白和王昌龄相识后,一起把酒言欢,交流诗歌创作、畅谈人生理想。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追求,所以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在这段相处的时光里,他们以诗会友,为彼此的人生增添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正在龙标县担任县尉,他担心家人安全,于是离任去长安看望家人。但在路过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李白和白居易:(俩人谁也不认识谁,隔空之交)李白和白居易两人没有实际交集。李白主要活动在盛唐时期,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公元 762 年(也有说法认为他是因醉酒后水中捞月溺死等,但没有确切定论)。他以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其诗歌多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追求等。在他的时代,诗歌创作氛围浓厚,李白与王昌龄、孟浩然、杜甫等同时代的诗人有过交往和互动。
而白居易出生于公元 772 年,比李白晚了约 70 年3。他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在仕途上经历了起起落落,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等官职3。他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与元稹等诗人交往密切,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为百姓发声。
所以,李白和白居易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可能有实际的认识和交往经历,自然也不存在两人在一起做什么事情的情况。他们各自在自己的时代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
李白和贺知章:(白哥一生的贵人)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来到京都长安,孤身一人住在小客栈里。一天,他到著名的道观紫极宫去浏览,碰见了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两人便亲切地攀谈起来。贺知章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到了酒馆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5。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25。李白阻拦说这是皇家按品级给贺知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但贺知章豪爽依旧5。两人都爱喝酒,直到微醉时才告别5。这就是著名的 “金龟换酒” 的故事。
此后,贺知章又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5。在李白长安生活的三年中,他和贺知章、崔宗之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饮酒作诗,时人称他们 “酒中八仙”。
天宝三载(744 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离开长安时,唐玄宗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长安东门外设宴送行,并命文武百官作诗相赠4。贺知章回到故乡后,在这一年与世长辞,时年八十六岁。肃宗赠礼部尚书。
李白和杨玉环:(白哥一生都想shui的女人)天宝初年,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唐玄宗对李白的诗才赞叹不已,任命他为翰林。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唐玄宗觉得此情此景不应再唱旧词,便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他写词。当时李白正和朋友在酒楼喝酒,李龟年用冷水激醒他,把他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以花喻美人,将杨贵妃的美貌与牡丹相媲美,夸赞了杨贵妃的天姿国色。比如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生动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丽动人。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用赵飞燕来对比衬托杨贵妃的美艳。第三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将花与人、君王与贵妃糅合在一起,书写了帝王的动人爱情。
李白在为杨贵妃写《清平调》之后,借着醉意,让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这一行为引起了高力士的记恨,也为李白后来离开长安埋下了伏笔。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导致李白逐渐被唐玄宗疏远。不过,以上故事多为历史记载和文学演绎。实际上李白和杨贵妃之间可能只是诗人与宫廷女人的关系,李白为杨贵妃写诗是应唐玄宗的要求,而并非两人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情感纠葛。但这些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想象和探讨的空间。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出逃。在马嵬驿,随行的将士们认为杨贵妃是祸国红颜,要求唐玄宗处死她。唐玄宗为了平息众怒,无奈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最终香消玉殒。
李白和李腾空:(白哥到死都仰慕的女人)李白写过《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这两首诗是李白送自己的妻子宗氏去庐山拜李腾空为师时所写。
李腾空是唐朝宰相李林甫的女儿。虽出身富贵,但寡欲而慕仙道,一辈子都是处子之身,干干净净。于德宗年间入庐山隐迹修真,居北凌云峰下。多年苦修,医术高明,道成后常为人救苦疗疾,远近赖之。
在《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中,第一首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描述了李腾空的居住环境以及其生活的幽静,也表达了如果喜欢这种幽居生活,可以与她一起修炼的意思。第二首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则表达了对李腾空的敬仰和羡慕之情,描绘了她学道的形象以及优雅的举止。
李白也是道门中人,老年时被发配四川,天下大赦从白帝城回家之后,夫人宗氏对这个男人已经没了欲望,决定出家修行,拜在高道李腾空门下。李白多次前去拜见,李道人都闭门不见,因为早就听闻这个男人绯闻太多,也只能写诗传递仰慕之情。自己一辈子想进入道门,却浪荡一声未能成仙得道,自己的夫人却遁入了道门,从此不问世事,戒了这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