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解救网贷被困者”如何脱困?官媒助力,深陷其中者必读

沛春娱娱 2024-07-13 17:29:50

贷款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公众的燃眉之急,不能成为某些人趁火打劫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的幌子。面对花样翻新的“套路贷”,相关部门有必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处罚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利益。

这一段略显激昂的文字,是人民网观点对于网贷市场混乱局面的再一次鞭笞。

套路贷花样翻新,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下,许多年轻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深陷网贷泥潭里不能自拔,而网贷公司也因此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使得整个行业再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言,在花样翻新的套路贷和网贷催收的挤压下,严重影响并扰乱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而,人民网呼吁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事实上,前不久出台的网贷催收监管规定中,已经明确并严禁过度催收和软暴力催收行为。

诸如:

1.限定催收不得涉及第三人,不能骚扰通讯录中的无关人员。

2.禁止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

3.严禁向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 透露债务人的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

同时,监管规定还将软暴力催收行为纳入了刑法范畴,也就是说,当负债人投诉或起诉催收人员时,催收人员可能因此涉刑责。

但是纵然如此,关于网贷和网贷催收的恶劣行为仍然猖獗。

人民网再次痛批网贷公司在套路贷过程中,利用“快速放款”、“无抵押”等诱惑方式,故意隐瞒贷款实际成本和风险的行为加剧了年轻人的债务问题。

文章指出,缺乏理财规划和理性消费的认知,是年轻人陷入网贷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非法网贷平台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弱点,采用故意隐瞒贷款成本和风险的手段,“放诱饵”让年轻人陷入了债务陷阱。

文章要求贷款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向贷款人提供全透明的贷款信息,包括利率和总利息信息,在充分的信息显示下,才能够帮助消费者做出理性决策,而绝不能用套路为他们设置贷款陷阱。

文章说,贷款服务旨在缓解公众的经济压力,绝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因此,人民网再次呼吁监管部门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非法网贷平台的处罚力度,以维护公平合法的金融秩序和公众利益。

应该说,人民网观察到了当下网贷市场的乱象,也感觉到了社会经济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更担忧严禁不止的套路贷陷阱会对年轻人造成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侵扰,这不仅影响和损害经济和金融环境,更是对年轻一代的伤害。

希望人民网的呼吁能够被监管部门重视起来,并因而再一次展开新一轮的排查,严厉惩处非法网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