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医院设安检没用,缓解医患矛盾方为上策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20年6月1日实施。该法作出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医院是否需要设置安检,你怎么看?(12月28日《微博热议话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此次修法,正值社会热议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之际,预计会引发更多人大常委对当前“医患矛盾”的关注,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当然,这次“伤医事件”并非普通的“医患矛盾”,而是患者亲属的“胡搅蛮缠”。
央视新闻《女医生被扎身亡细节还原:患者家属没有任何愧疚》一文报道,记者在医院了解到,在对患者进一步治疗中,专家看了病历,调取了检查结果,查看了患者实际病情。结果显示,杨文医生和同事的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患者的情况较入院有了一定好转。病历中曾经好几处记载家属多次拒绝检查和治疗,造成诊断治疗过程很困难。
医生介绍,杨文医生遇害后,患者家属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没有任何道歉的话。
笔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必须谴责任何暴力行为,必须谴责任何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我相信,这位医生是无辜的。
昨晚看到话题#医院是否需要设置安检#时,我感受到的只有“悲哀”二字,第一反应就是坚决反对。我们天天都在说“中国最安全”,实际上中国确实很安全,可我们很多时候却“过分安检”,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说,也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车站需要安检我们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为了开一个层级并不高的会议,却要“二次安检”,感觉不可思议。比如我6月份去西安开会,在西安高铁站就发现了“长沙方向二次安检”的指示牌,原来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长沙要召开“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
地铁需要安检,似乎没有多少国家这么干;而基层法院需要安检,就更令人大跌眼镜了。这究竟增加了多少社会成本?是否真的有必要?如今讨论医院是否需要设置安检,那么今后会不会讨论商场是否需要设置安检,学校是否需要设置安检?
医院原本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医者仁心,几千年的传统。医生带着怜悯之心对待患者,患者带着感恩之心看待医生,原本应该是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可如今却变得相互防备,相互伤害。患者防备医生乱检查、乱收费,不认真给自己诊治;医生担心认真看病也会遭患者误解,甚至担心人身安全遭到患者及患者亲属攻击,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是十分悲哀的。
一个大学五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六年的医生,就这样在患者亲属的刀下丧命,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说实在话,如今“医患矛盾”确实非常紧张,甚至可以说古今中外罕见的“紧张”。但我们必须深切地认识到,虽然确实存在少数医生“开大处方”、“拿红包”甚至“莆田系”医院拉开包皮恶意“加价”等问题,但这个帐还真的不能算在医生头上,而是应该由现有医疗体制负责。
可以这么说,目前我们的医疗体系是极为混乱的。我们应该理顺医疗价格,让医生靠医术吃饭,而不是靠“卖药”吃饭;我们应该打破医务人员薪酬“大锅饭”,让好医生活得有尊严,活得在本院有地位,让庸医有学习提高的动力,才能由“庸医”变成“好医生”。
因此,缓解“医患矛盾”,关键是要搞好“医改”。此前被不断吹捧的公立医院改革,应验了我多年前的预判断:如果药品价格、医疗辅材价格不能降到应有的水平,如果医疗成本没有大幅度地下降,任何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医疗改革方案,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除了大幅度压缩药品、医疗辅材成本“黑洞”,还原医疗成本之外,还要做好“分级诊疗”工作。象如今这样,挂了一个专家门诊号,也许还是远道而来,在门诊部等了一两个小时,而实际的诊治时间却只有几分钟,患者对专家能产生多大的信任感?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建立一支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性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出现因医疗手段产生的医患纠纷,这支队伍能够迅速介入。目前的这类机构,成员都是由本地医务专家组成,和当事医生都是同学、校友或师生关系,因此做出来的鉴定结果不具有公信力。建议效仿公务员面试,随机抽调专家,采用更为严格的防信息泄露制度,使鉴定结果更能让患者及亲属相信。
只要我们的“医改”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医患关系”一定会很快得到改善,医院也就不需要设置安检了。一向关注医药、医改、医疗的笔者,非常看好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他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做了很多有利于患者同时有利于国家的事。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朝着正确的“医改”方向前进。
我必须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医院如果设置安检,会导致患者看病更难了,甚至会影响急重病人的安全。另外,这样的安检也影响患者情绪,甚至会加重“医患矛盾”,且有碍观瞻,还是不搞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