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告别夏天

慧想文艺评科技 2024-08-07 16:21:06

八月,热浪依旧,蝉鸣未息。然而从节气上来说,我们便将步入下个季节。

又到了准备和夏天说再见的时候。

电影《蓝色大门》的尾声,有这样一段对白:“可是,夏天都快过完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对啊,我们只是跑来跑去。”

梦想与现实,它们之间横亘着矛盾,却又暧昧地交织在一起。

商场里,展着高孝午的《城市梦想》系列。这位来自福建三明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试图打破标准化行为的桎梏,展现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人们心中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

雕塑中的小人物,身体虽笨重膨胀,却依旧面带微笑,挥舞着小小的翅膀,仿佛在畅想自己如天使般展翅高飞的一刻。

近期看了些关于AI相关的资料,如大模型、智能体,人类进化等等。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进化、意识、复杂大脑、乃至生命等等,人类大概并不是唯一。

回溯“剑桥宣言”有一个观点:只要一个神经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能够积累经验,持续和外界产生互动,它就能产生自我意识。

这些软件和硬件越来越符合人类对于生命的定义,包括维持自身复杂性,能够不断自我复制,彼此产生沟通交互,甚至会发展出自我意识,等等。

如果把今天的各种智能软件和硬件设备,看作一种与人类共享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生命体。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人类和AI能够互相依存,助推彼此,协同进化。

企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迎接这场变革,技术的运用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清晰的战略规划。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自身的战略体系,实现技术与组织的深度融合。

大企业需要构建正反馈系统,定制专属的大模型,实现技术与组织的深度融合;小企业则应保持灵活性,关注易于部署的AI产品,同时不断补充AI知识,避免盲目的技术投入;智能体厂商则需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构建外部网络,以小型专有模型构筑竞争壁垒。

在面对这个人与机器共生、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未来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一边保持敬畏,一面果断地向前探索。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