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与广安市交界有座桥,两边各一个镇,同一天赶场

巧云聊旅游 2024-09-12 17:38:46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与广安市前锋区交界,隔着一条龙溪河,横跨一座桥,桥的北面是渠县的望溪镇,桥的南面则是广安市前锋区的广兴镇。两市两县交界处一边各一个镇不稀奇,但两个镇共同赶场深感好奇。本地人还好,分得清是渠县与前锋区,要是外地人来游玩,不小心就穿梭于两市两县之间,感觉就像穿越时空般,本文就写一写这两个特殊的小镇。

所谓的望溪,情况跟上次写过的广安区协兴镇同一个情况,两条小溪相互对望而起名望溪。渠县的望溪镇是北边的冷水河与南边的龙溪河相望而得名望溪场。说的挺矛盾的,冷水河、龙溪河,要是这么描述的话起步较望河镇而非望溪镇。其实冷水河和龙溪河虽说是河,但水流量非常少,顶多也就是溪流的规模,称之为河,想来是为了中耳,仅此而已,起名望溪想来不带冲突。

望溪镇形成于明朝崇祯年间,比起川渝两地于“湖广填川”而形成的场镇稍微早些。尽管形成于明朝崇祯年间,但张献忠入川也给望溪场带来一场灾难,望溪场能够再次兴盛起来仍旧是吃到“湖广填川”人口的红利。明朝时期的望溪场属渠县下六里,清朝时期属渠县南路,民国2年(1913)望溪场改设望溪乡,属渠县第4区。

民国24年望溪乡改为镇,民国时期的镇比现在的镇,行政级别上高半级,比县低半级,对应现在相当于副处级。民国时期的望溪镇镇长相当于县里的副县长,望溪镇的镇长到渠县去开会,县里的副县长都得给望溪镇的镇长递烟倒茶。民国时期的望溪镇之所以牛,是因为望溪镇镇长拥有实权,妥妥的地方一把手,而县里的副县长就是个助手,县里的副手没有实权,岂能不羡慕地方拥有实权的一把手呢?

解放后望溪镇降为乡,镇降为乡也就意味着行政级别低半级,要是镇长有可能带有几分怨气。不过此时的已经不是民国而是新中国,民国时期的望溪镇镇长早就逃跑,如果不逃跑被抓起来,恐怕都活不成。民国时期的乡镇长虽说是委任制,但家里没有一定地位的人都无法得到上级的委任。乡镇长是维护地方治安的官员,但维护治安需要保安力量,民国时期能够养起保安力量的只有大地主大豪绅,大地主大豪绅大多数都是剥削阶级,解放后大多数的大地主大豪绅都被枪毙。当然,要是民国时期望溪镇的镇长是开明志士,想来解放初期活得非常的体面,但文化改革之后就就不好说了。

解放初期的望溪乡属渠县14区,1953年的县管区不再以数字排序而是以区公所所在地来起名,1953年的望溪乡属琅琊区。1958年望溪乡改为公社,文化改革期间,很多公社都改名,比如东方红、红星、卫星、红卫、前卫、前进等比较符合当时文化氛围的名字,不知望溪公社当时有没有更改名字。当然以望溪公社历史背景这么深厚,想来更改名字亦有几分舍不得。

上图的这座桥就是达州市与广安市的交界处,其中央为界,北是渠县的望溪镇,南则是广安市前锋区的广兴镇。两个镇颇有历史渊源,唐代广兴镇属渠县的,乃至明朝都是渠县的辖地,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广兴镇才划归广安县。民国元年渠县设望溪乡,广安这边也设乡,不过广安这边不叫广兴乡,也叫望溪乡。两乡仅隔一条河一座桥,而且共用一个场,民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官方往来上带来不小的冲突。为避免官方来往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为避免重名,广安县的望溪乡更名广兴乡。

广安县望溪乡不得不改名的缘由还有就是协兴镇民国时期也叫望溪乡,同个县的乡镇不得重名,为此广安县的望溪乡改名广兴乡。起名广兴乡的缘由是望溪乡地处广安县之北,集场兴旺而得名广兴。广安县的广兴乡与渠县的望溪镇几乎能说是共管街,广兴场与望溪场连接一座桥,共同一天赶场,两地村民相互穿梭来往。当然,望溪场是主体,赶场时望溪场相对较热闹些,而广兴场这边相对较冷清些。

望溪乡升格为镇的时间相对较晚,是2018年才升格为镇,导航地图上可能显示的还是望溪乡,对比与对岸的广兴镇就早多了,广兴镇在1993年就升格为镇。望溪镇的场镇规模比广兴镇要大,为何望溪设镇的时间较晚,而广兴镇的场镇规模比较小,升格为镇的时间比望溪镇早,内心真有点几分疑惑。唯一的解释就是广安这边对行政规划的时间比较早,渠县这边的可能规划上落后于广安,广兴升格为镇较早是理所当然了。

望溪镇拥有近400年的历史,不拿点老物件出来还真对不住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而场镇上能够拿出手的老物件就是河边街,一条非常淳朴的原生老街。老街还保留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大多数都是纯木质结构的商民两用房。广兴镇踏桥进入望溪镇,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家老牌饭店。幸运的是还跟这家饭店的老板娘聊上几句,可惜这家饭店现在基本上歇业,老板娘虽说太大,经营不下去就停滞下来,开门迎市或许就是意念一份记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