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上,女拳真的被打了。
这个新闻大家肯定都有所了解。女子66公斤级拳击四分之一决赛,阿尔及利亚选手伊曼·哈利夫只用了46秒,就让意大利选手安吉拉·卡里尼痛苦的不得不主动放弃比赛。
比赛停止后,裁判举起了哈利夫的手宣告胜利。但卡里尼从裁判手中抽回了自己的手,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事后的采访中,安吉拉·卡里尼还在抽泣。
要知道,这位意大利姑娘是2019年的女子拳击世锦赛银牌得主,在上届东京奥运会排名第9名,虽然名次不算很高,但能打入奥运会,那也不简单。
安吉拉·卡里尼出生于拳击世家,她的老父亲和哥哥都是给意大利拿过奖牌的拳击运动员。
在确定自己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那个带着Y染色体的伊曼·凯利夫后,人们都很为她担心。
比赛前,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社媒发文表示:
“我知道你不会放弃,安吉拉,我知道有一天你会通过努力和汗水赢得你应得的。在最终公平的竞争中。”
实际上,虽然只坚持了46秒,但安吉拉·卡里尼也并非不战而退,是为了“保命”而不得不叫停比赛。
之后,她明显情绪失控,除了肉体上的疼痛,很大一部分更是因为,她无法如愿为已经去世的父亲拿下奥运会奖牌,更没能给祖国意大利带来荣耀...
面对媒体的采访,安吉拉·卡里尼依旧沉浸在异常难受的情绪中,她解释说:
我伤心欲绝,我走上拳击台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被告知很多次,我是一个战士...我想为我父亲而完赛,但我这次做不到...
谈到在比赛结束时的跪下哭泣,她抽泣着说:
“这是给我爸爸的。我很抱歉没能把意大利带到领奖台上。”
显然,卡里尼上场前,她就知道这是一场特殊且残忍的比赛。但她为了祖国,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毅然登上拳台。
咱再看这位伊曼·哈利夫,目前尚不清楚哈利夫的具体情况,只知道在去年的女子拳击世锦赛上,她并未通过染色体测试;
此外,有公开的体检报告证明,除了染色体被查出了XY ,她那次被禁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哈利夫生理上的睾酮激素水平远高于正常女性。
睾酮激素高,也就意味着肌肉发达,劲大,富有爆发力。
因此,在几乎所有的运动竞技类项目,特别是搏击类的比赛中,睾酮激素水平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手资格筛查项目。
但搁不住,本届奥运会它不是世锦赛,特别讲究“包容”,然后就把伊曼·哈利夫给“包容”进来了。
当然,这也不能说是伊曼·哈利夫自己的错。在一些罕见的病理情况下,某些带有女性器官的人,确实也可能会出现 XY 染色体。
还有她的祖国阿尔及利亚,虽然之前曾做过法国殖民地,但可是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北非国家,对跨性别人群和同性恋现象都非常“不包容”。放到半个多世纪前,甚至会处以伊斯兰教法里的“石刑”。
所以,伊曼·哈利夫真的没做过手术,她自小就被家里当成女孩子养大。
不过,虽然伊曼·哈利夫小时候是个萌萝莉,但长大后的样子却很中性。不清楚实情的,或许还以为她是个胡子刮的挺干净的型男帅哥。
除了伊曼·哈利夫,本次奥运会,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省的有性别争议的选手——林郁婷。
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温婉,但她人长这样。
其实,在奥运会上搞“性别包容”,上届东京奥运会就已经做过了。
东京奥运会时,43岁的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劳拉·哈伯德作为跨性别者采用了长期注射药物改变体内睾酮水平的方式,成功通过了性别测试,参加了女子87公斤级别举重项目的比赛。
35岁之前,劳拉·哈伯德是个纯男人,并一直以男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曾创造过新西兰男子青少年举重105 kg以上级纪录。
35岁那年,劳拉·哈伯德突然宣称自己要做“女人”,并开始接受激素治疗。之后,“她”以女性身份参加了 2017 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比赛,获得银牌,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的第一位拿到举重世界锦标赛奖牌的运动员。
虽然劳拉·哈伯德曾引起过多次争议,但因为那是举重项目,并非对峙类竞技,所以在网上的热度不如本次的伊曼·哈利夫。
即便公众们都怀疑,劳拉·哈伯德仅仅是接受了“激素治疗”,并未进行过手术....
看过上述操作,你似乎不得不承认,继“哮喘运动员”之后,这番操作,又为各种竞赛夺奖带来了新思路。
奥运会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说那些检查环节不够严格的,甚至已经被“政治正确”深度绑架了的某些西方国家的赛事了。
这位“胡子姐”是参加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组”的“非二元性别者”蒂莫西·勒杜克(一种泛性别者)。
这是某游泳锦标赛的女子组选手。
这位跨性别选手的身形,比其他女孩大了不止一圈。
要知道,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别说什么世锦赛,就算是地方性的比赛,都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智商只有75,照说连几乎没有门槛的社区大学,他都进不去。
但他却幸运的跑进了一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现场,然后因“体育特长”被破格录取,并成为了橄榄球巨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亲切接见。
这个情节虽然夸张,但也很贴切的反映了美国国情——体育特长,在申请大学和奖学金的时候,属于一个非常闪亮的加分项。
怎么证明你有体育特长呢,那就是拿奖了。
然而,自从有了这群没人敢惹的跨性别运动员后,女孩子们的出头机会,越来越小了...
典型的比如,在某次的康涅狄格州的州运动会上,三名女高中生有望一场短跑比赛中获得名次,从而拿到大学的奖学金。
没成想,正好又有三名“跨性别选手”临时加入了比赛。
结果不出所料,她们失去大学奖学金,以至于没能进自己入心仪的大学,多年的训练功亏一篑(美国名校学费极高,没奖学金就得靠贷款,但又不是任何一个家庭都有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三名“跨性别选手”根本就属于生理上的纯男性。没做过手术,甚至都没有进行激素治疗,只不过号称自己的性取向为“女性”而已。
纯爷们仅仅“号称”自己是女的,就去参加女性运动比赛,然后以女性运动员成绩去报考名校,挤占女性申请名额....这放在如今的美国,竟然还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按照民主党政府一上台就公布的《性别平等法案》(The Equality Act),如今的美国人既不用手术,也无需刻意乔装打扮,直接靠着“我认为”,即可决定自己的性别——即便我生理上是个纯男人,但只要我认为我是个“女的”,就能直接进女厕所、女澡堂、女试衣间,参加女性比赛,享受女性福利....谁敢拦我,敢质疑我,那就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所以,小到上厕所,大到参加比赛,那些“跨性别群体”,只按自己心理认同的那个“性别”选择即可,跟你生理上是男是女关系不大。
这种情形下,别说是比赛了,对于普通女性而言,她们上个厕所,去个更衣室,都将会暴露在更加难以辨识的危险之中。
(这是美国某高中的厕所标识,能看懂不?)
以前美国女厕所进来个穿花裙子的络腮胡子大汉,女士们可以直接大声求援。
而现在,美国女厕所再进来一个穿花裙子的大汉,女士们连及时呼救的权力都没有了。
因为,在对方做出危险行动之前,你就大喊“女厕所进来个男的!快把他弄走!”,很容易被打上“歧视跨性别者”的标签而遭遇网暴,甚至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这方面,欧洲也在积极跟进。
比如,号称“民主样板间”的瑞士曾专门修改法案规定,自2022年2月起,任何“坚信”其不属于其之前在公民身份登记簿中登记的性别、且年满16岁的瑞士居民,只需花费75瑞士法郎(约人民币520元),就可以更改身份登记簿中的性别;而未满16岁的,则需经过法定监护人同意,也可以改性别。
跟美国差不多,所谓的“改性别”,无需任何手术甚至是药物介入,操作起很简单——申请人只需要一次谈话,然后缴纳手续费,就可以正式改变性别,不需要提供任何医学和生理方面的证明…
结果,就有人开始琢磨起来“钻空子”...
比如,一个特别“合法”的操作是:不想去服兵役的男性可以先改成女性,以女性身份全职工作到30岁,再把性别改回男性(瑞士作为武装中立国家,18-30岁的男性都需要服兵役)。
或者一位老大爷花上75瑞士法郎把自己改成“老大妈”,这样,就可以提前两年退休啦!
总之,区区75瑞士法郎,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结尾,咱们还是回到奥运会这个话题上来。
打哭了意大利姑娘的伊曼·哈利夫,她来自一个保守的国家,她是以女性身份出生,以女性身份生活长大的。
所以,哈利夫跟那种当了几十年的男人,突然穿上胸罩的西方跨性别运动员,还是很不一样的。
可即便如此,一场带有Y染色体且睾酮激素超标的“女性”,爆打“传统意义女性”的比赛,这真的符合奥运精神吗?
结果有网友建议,最好的化解方法是,男打男,女打女,跨性别者对阵跨性别者。
普通人参加普通奥运会,身体残疾人士参加残奥会,智力残疾人士参加特奥会。然后给LGBT专门举办一个“彩奥会”....
只是,要搞“彩奥会”,具体的赛项小组怎么分?
要知道,如今的白宫官方网站的性别选项就有五个,美国很多高校也都提供了至少五六个性别选择。再看“元宇宙”,给注册者的性别选项,目前是72种,据说还有增加的趋势....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应该专门给变性人举办奥运会[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中国人的常识,心脏病哮喘的不能剧烈运动,结果外国运动员没点不能剧烈运动的病都不能参加比赛,真是毁三观了。
给哮喘心脏病的也另外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