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豇豆,一味最解乡愁的农家小菜

微微请聊社会 2024-10-12 20:13:02

最解乡愁莫过于家乡的一小碗霉豇豆。

离开农村老家已经有近三十个年头。家乡青黛的山峦、清澈的溪水、蜿蜒的村道……,一直魂牵梦绕在心间。

然而家乡的这味小菜霉豇豆,却是最抓住了我的味蕾。

无论岁月的流逝、年龄的渐长,无论离开家乡的路有多远、有多年没有回到家乡,霉豇豆一直伴随着我的脚步,我的乡愁。

只要有它在身边,心里就踏实许多,就有家乡的印象存在 ,就有母亲的爱在萦绕。

我的家乡是赣中的一个小乡村。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山峦起伏不高,遍布红土地。片片田野不规整地散落在山谷之间。

近似荒野的山丘,土壤并不肥沃。但却适宜种豇豆这样一种豆类农作物。

只要你不懒惰,拿把锄头,随便找块山地,开垦起来,就是一个种豇豆的好地方。

豇豆农作物,不矫情、不讲究,把土壤刨开松散后,在下豇豆的位置,洒上一把草木灰,就可以直接把豇豆种子下下去。

豇豆的生长基本都是靠天吃饭,不要什么打理。只是中间除一两次草,如果想让它长得好些 ,中间稍微再追加点农家肥料就可以。有的也不追加肥料了,就让它野蛮生长结果。

虽然说产量谈不上很高,但由于农村人不缺劳力,我家一般开垦的山地较多,每年种下的豇豆不少。因此一年四季可以做到有豇豆吃。

在70~80年代的农村,能吃上饭就算不赖了,奢侈吃上好菜就不要想了。都是自己种的一些农家菜。

我家人口较多,自己种的农家菜哪里够吃。即使农村人吃什么菜都可以,也是无法满足每餐有菜吃。尤其是每到三、五月的时候,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别说有不菜吃,就是饭都吃不饱,煮饭时还要参杂吃番薯、芋头等杂粮。

面对生活的窘境,母亲是有办法的。她是一位做事勤快又麻利的人。做起各种小吃食品,是有一门好手艺。

要说哪里学来的,基本都是无师自通。最多是从小可能从外婆手上学了一些。估计就是做多了,就慢慢懂得做了。

母亲把豇豆拿出来,直接倒进木质的大桶里,要浸泡一天一夜。等到豇豆吃饱了水,肚子鼓胀饱满起来。第二天把它捞出来淘净后,就直接放进用柴火烧的大锅里,让它煮熟起来。

煮熟的豇豆要让它冷却一段时间,让它充分的凉透了。这时才把事先准备好碎辣椒、姜、盐等倒进大桶里,与豇豆一起搅拌均匀。最后用土缸子装好封缸。约摸等上一个月之后基本就可以拿出来吃。

做霉豇豆,一般都是在每年的白露时节过后去做。那时天气良爽有点秋凉,最适宜做。我家也不是单做霉豇豆,还会在荞豆、霉豆腐、盐干菜等等小食品之类。

霉豇豆与其他小食品填补了我家人多吃饭没有菜吃的缺憾。如果吃霉豇豆能够放上一点芝麻油或醋等,那更是美味了。

霉豇豆谈不上什么美食,但却胜似一味美食。在那样的年代里,有了它,就可以津津有味地把饭吃下去。那时没有什么零食吃,有时嘴馋了盛一碗霉豇豆吃起来,辣辣的或加点醋酸爽爽的,也算是享受了一下零食的美味了。

霉豇豆我家是管够的。每年我家起码要做三四大缸。基本秋冬季都可以吃上。有时春天就是到了夏天,没有菜吃时,也临时做些腌制不久的豇豆吃。

霉豇豆的味道就这样从小占据着我的味蕾。那种朴实无华、具有泥土芬芳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中。

现在经济条件和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天只要想吃鸡鸭鱼肉以及其他什么菜品,都可以满足了。但是这些大鱼大肉的东西吃多了,很是油腻乏味了。

有时真的吃下饭了。不是没有菜品吃,而是吃腻了。人就是这么怪,吃好了吃多了吃久了,又不愿意吃,觉得没有胃口。

这时就想到在餐桌上吃一点开胃的小食品。家乡的霉豇豆,那小时候的味道,就爬上了我的心头。看到霉豇豆,嗅到它的味道,就有了家乡的印迹在心头,就有了母亲的形象和炽爱在里面。

虽然远离家乡已经三十几年了,农村也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母亲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那霉豇豆这一味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小菜,却一直在我家的餐桌上有一席之地。

我每年都要像母亲当年那样,做一些霉豇豆,当然不是用木质的大桶做了,而是用玻璃瓶做点,以解乡愁和嘴馋,也了却我对母亲的思念。

也许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那时让我们度过困难生活下去的霉豇豆,不被人们记起或正眼瞧上。现在的人比较讲究,怕霉豇豆这类食品吃了不健康不卫生,而逐渐远离它,最多也只是当一点开胃的小菜,偶尔吃一下。对于这些不好置否,毕竟时代已经在悄然变迁了。

然而对于我来说,霉豇豆还是最解我的乡愁。那里承载着我的成长历程,承载着我的家乡记忆,承载着我难忘的母爱。

条件再好,时光再流逝,永远不忘的还是那不起眼的霉豇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