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学术讲座”———从主证到用法,从禁忌证到慎重证

从蓉谈健康 2024-06-27 16:48:38
大承气汤的用法 作者/李翰卿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李翰卿(1892一1972),字华轩,又名希缙,灵丘县沙坡村人。幼时上学兼从舅父学医,15岁便独立诊病开方,疗效颇佳,被当地人誉为童医。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中医研究会。1922年毕业后,应邀到太原复成堂行医,很快声名大震,被选为太原中医公会执委。1925年应聘山西中医学校任教。1927年在太原开业行医,深受群众欢迎。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政府慕其医术精湛,曾以高官厚禄聘请,均遭严辞拒绝。 1949年太原解放,李翰卿主动将自己的《万有文库》等近两千册藏书捐献给国家,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此后李翰卿历任太原市职工医院医师、医务主任、副院长。1956年调任山西中医研究所所长、兼省中医研究会理事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学的同时,十分注重中西医结合。1985年,他和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载畿教授合作,进行了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经过多次临床治疗,终获成功,为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1965年经国家卫生部专家小组鉴定,为全国十大医学科研成果之一。 李翰卿不仅精于中医内科、妇科,对儿科、外科、老年病学也有很深的造诣。1960年他编著了《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1970年11月,赴北京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一、方义 此方是推荡肠胃中积热、积食、积粪之方也。 此种热和食凝结成为坚固的粪块,或酿成酱色胶黏的粪便,如果这些东西得不到适当的排泄,往往会引起许多重要疾患,特别是脑神经疾患。 此种脑神经疾患在各种热性病中都是经常发现的,不只是伤寒一病。至于其他各部疾患,在杂病中更是数见不鲜的。 本方正是解决这些病的根本疗法,所以使用本方的人,必须抓住主证,再结合上副证、禁忌证和慎重证,才能认识正确,有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应用自如不致发生错误。 因为此方是寒下剂中的峻药,对证的话当然有起死回生之妙,否则为害也是相当可怕的。 二、主证 脐腹部胀满硬痛拒按,脉沉而有力,身体不弱,内外没有怕冷现象,或反有恶热者。 说明:此证大多数都在上至中脘、下至关元的部分,也有更上更下者,但以当脐部较重,这是使用本方离不了的证候。 有人说:历来阳明燥热证用本方获效者很多,如曹颖甫治施姓阙上热气蒸腾、如烟如云证,治吴姓妇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证,不一定都有脐腹胀满硬痛的主证,但都用大承气汤治愈的,你的说法恐不够正确吧? 答:的确,你所说的病是很多的,但我认为那都是硝黄的作用。所谓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在体质素健,病势紧迫的情况下,偶然采取的一种诱导突击办法,绝不可认为是本方的常法。 况且没有胀满拒按等证,根本就没有使用枳朴的必要,不然的话曹君为什么不按照原方的分量比例用药呢?为什么枳朴量用的很少呢? 如果把枳朴去掉,是不是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呢? 小承气汤变了分量,名为厚朴三物汤,就不按小承气汤论了,那么大承气汤变了分量仍可以按大承气汤论吗? 曹君是我一生最佩服的一人,我相信绝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有他的道理。 这些疑难问题,必须从实地上反复试用,才会得到正确的解决。 三、副证 1.大便方面:有多日不通的,有便时困难的,有乍难乍易的,有大便硬或微硬的,有下利清水或色青黑的,有味极臭的,有矢气的。 2.神识方面:有神昏谵语的,有狂乱不识人的,有循衣摸床、惊惕不安的,有烦躁不宁的。 3.头目方面:有额部痛的,有满头剧痛的,有晕痛的,有额部汗出如蒸笼的,有额部发胀的,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有直视的,有畏光的,有闭目如睡状的。 4.体温方面:有身大热出汗的,有下午三至七时间潮热的,有体温如常的。 5.口舌方面:有口燥咽干的,有口噤齿的,有舌苔黄、黑、燥裂,或有芒刺的,或有黄燥厚腻的,或有无苔的(在积食证见之)。 6.饮食方面:有渴欲饮冷的,有憎食的,有不能食的,有不欲食的,有嗳腐吞酸的,有不消食的。 7.脉搏方面:有迟的,弦的,滑而数的,洪大而实的,有伏的,有六脉皆无但足背高骨冲阳脉大而有力的(这种脉和昏睡、体温如常并见,有误认为是少阴证者)。 8.四肢方面:有手足濈然汗出的,有扬手掷足的,有手足时温时冷的,有脚挛急的,有右髀有筋挛掣、右膝外旁痛的,有四肢俱冷的。 9.睡眠方面:有昏睡不醒的,有卧不着席的,有因肚腹满痛不能仰卧的,或不敢速卧的,或昼夜蹲着而不能卧的。 10.呼吸方面:有气短、气喘的。 11.小便方面:有短赤的,有发黄的。 12.妇女方面:有因食减血液不足而经闭数月的。 说明:关于神经方面的一切险证,都是由于肠中燥结太甚,邪热无处发泄,因而反射到脑部所致,并不包括脑部本身的邪热疾患。 所以遇到腹不拒按、大便不燥结的脑病,除有特殊的证据可以进行釜底抽薪的突击办法外,一般的万不可随便尝试。 四、禁忌证 发热恶寒,恶寒无汗,寒热往来,呕吐,身体衰弱,脉浮、虚,或洪大无伦(所谓大虚有盛候下反含冤),或涩。 大病后,产后(金匮有用的),老人,不敢饮食生冷,且有显著病变的(心理上的不敢饮食不在此限),小便不利者,大便初硬后溏者,或大便溏泻没有拒按现象者,胸部满痛者。 说明:凡有本证中的任何一证,都不可使用原方,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必须按照第八栏的标准加减用之,否则恐有危险。 五、慎重证 1.脐部不但手不可按,衣被也不敢近,且痛的很敏锐。 2.全部腹皮拒按,没有重点,且疼痛不在深部(即肠部)。 3.身体瘦,肚皮薄,长期自觉腹部不舒,按之硬如铁石。 说明:这三种病单从拒按上看,很有相像的地方,但都不可误认为本方的主证,因为这都不是肠内积热、积食、积粪的病。 第一种见于大肠痈,第二种见于腹膜炎,这两种病从外形上看,都带些肿象,白细胞检查也有显著变化,从经过中也能找出不同的情形。 只要从各部分细心体会,就会辨出真伪,万不可一见拒按就孟浪地使用它。 至于第三种更容易辨认了,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慢性腹部疾患,饮食大便没有显著变化,且按的位置好像离脊骨不远的样子。 六、药品 厚朴:一至四钱,性温以治胀满为主,结实为客,重在腹部。 枳实:一至三钱,性寒以治结实为主,胀满为客,重在心下。 大黄:二钱至一两,性寒通大便,荡涤肠胃之积食积热。 芒硝:钱半至五钱,性寒软坚润燥,泄水通便。 说明:分量须要根据病证体质,斟酌适宜而后用之,不可执一。 七、煎法、服法、护理、饮食的标准 1.煎法:凡热性病,肠中有燥屎,热毒侵犯到脑神经的重病,应当先煎枳朴,次入大黄,最后去渣,入芒硝,溶化后服之。 因为凡药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所以用芒硝先化燥屎,用大黄以推荡之,最后用枳朴以消胀除满,不然燥屎未经软化,骤推荡之不但粪不能排出,反而增加人的胀痛。一般病的煎法都是混合的,有的只把芒硝后入。 2.服法:应空心温服。一剂大便利,止后服。 一般急性重病差不多只服一剂,因为除了挽救不及,没有再服的余地外,大多数都是一剂告愈的。余热未净或需要更下者,可参考第九栏。 3.护理饮食:病初愈,热性病应注意避风,不要多谈话。 饮食应吃流食,最好吃稀饭、豆浆、牛乳、鸡子,普通食品。 身体较强者,两礼拜后逐渐增加,较弱者少则三礼拜、多则一月后再吃,以免食复。 八、加减举例 1.兼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可酌加荆芥、防风、柴胡、葛根一类药品,或用先解表后攻里的方法,如先用麻黄汤发汗,后用本方下之。可参考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大柴胡汤、麻黄汤的使用法以变通之。 2.如身体衰弱,气血不足而兼本证者,可酌加人参、当归类的药品,可参考黄龙汤的使用法以变通之。 3.本证腹胀满甚者,枳朴宜多用,没有胀满者可去之,大便不甚燥、或腹中无燥屎者不必用芒硝,可参考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使用法以变通之。 4.兼有蓄血者,可酌加桃仁、红花类的药品,可参考桃仁承气汤的使用法。 5.兼胸中满痛有水饮者,可酌加葶苈子、甘遂等药,参考大陷胸汤的使用法。 6.兼身热喜冷,口苦,神昏谵语,舌黄燥者,去枳朴,加连翘、薄荷、栀子、黄芩类的药品,可参考凉膈散的使用法。 7.兼不敢冷食,食之有变化者,酌加干姜附子温下之。可参考温脾汤的使用法。 说明:这种加减只是指出一个方面,绝不可能完全肯定起来,因为人的病变,非亲手诊查,是不能合拍的。 九、服药后的情形及处理概要 1.在热性病危急时期,有的一剂药转危为安,这样只可在护理饮食方面加以注意就行了,用不着有其他处理方法。有的挽救不及更没有处理的余地。 2.服后余热未净者,需要养阴增液清热,应酌加元参、生地、麦冬、茅根、竹叶类的药品,若需要更下者,不可孟浪从事,也不可继服原方,必须逐栏诊查清楚,再行加减。 3.积食一类的病,有因肠胃虚寒,或药量太过,致服后下利不止者,应酌用理中加附子汤以补救之,除虚寒太甚,犯了阴盛和虚虚之戒外,一般是无危险的。 4.服药后没有泻,可以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如因药量太轻,可以加重些,但不要忘记腹中吃下去的药还是有力量的。如因气滞,可少加些舒气药就行了。 5.服后只下些或红、或黄、或黑粪水,仍拒按,胸膈仍闷,可酌用麦冬一两、瓜蒌一枚、生地二两滋阴通便之法。 十、结论 总之,此方多用在急性时期,慢性病用的很少,用的时候必须先把主证认识清楚,再结合上副证、禁忌证和慎重证,完全了解后再行用药,万不可随便乱用,因为用之得当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否则危亡可立至矣。注意!注意!
3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