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结婚数据锐减,离婚人数却逼近400万,网友根本不担心

希拉爱娱乐 2024-11-05 14:09:07

以前,大家都觉得男生长大后就应该结婚,女生长大后也应该成家,婚姻几乎是每个人都会走的一条路。

时代在前进,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在慢慢改变。

从网络热搜上关于结婚率下降的讨论,到各个地方的鼓励生育政策,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身处一个“脱单”困境日益凸显的时代。

年轻人究竟为何不愿走入婚姻的殿堂?

这背后又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呢?

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双重下降

民政部202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仅为474.7万对,同比下降幅度很大,而第三季度更是令人一惊。

预计全年结婚登记数量将在650万对左右,再次刷新近年新低,与之相伴的,是离婚登记数量的相对稳定,这更加突显了结婚人数的锐减。

回望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量超过1340万余对,而短短十年间,这个数字几乎腰斩,这种急剧下跌,确实给社会敲了个警钟。

更令人担忧的是,结婚率的下降并非孤立现象,它与生育率的低迷密切相关,正如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组织上正着手调研群众“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更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

在现实生活里,生育意愿低落并非个别现象,众多年轻人倾向不结婚、不生育,亦或仅生育一孩,这和往昔“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差异显著。

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快、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恰似高悬头顶的利剑,警醒着我们,此类状况,让人难以忽视,更需积极应对。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年轻人“脱单”意愿的下降?

婚姻不是必选项了!

如今传统婚育观念渐趋衰落,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养儿防老”这些往昔深入人心的理念,于年轻一代而言,已非必须恪守的不变信条,换言之就是这些传统思维年轻人完全不接受。

隨著教育提升和資訊來源多元化,年輕人更重視個人發展和自我表達,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定义为家庭的附属品或社会的“螺丝钉”,而是渴望追求更加自由、独立的人生。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变化,网络上,“单身生活乐在其中”、“不婚不育等于没车贷没房贷”等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这说明年轻人现在对结婚和生孩子的成本和责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现在他们不再觉得婚姻是必须的,更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满足。

与其为迎合他人期待而勉强成婚,不如择更契合自身的生活之态,观念与生活方式转变之余,社会压力亦为年轻人“脱单”意愿降低的关键要素。

仅凭高昂的婚育成本这一关就足以难倒万千想要结婚的家庭,这也说明有时候人们不是主观拒绝婚育,而是没有任何办法去对抗这些因素,只能被动接受独生生活。

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说“婚前是万元户,婚后钱包里最多五百块”或者“女性结婚后的生活一团糟”,虽然这些话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些年轻人对婚姻的担忧和焦虑。

现在很多男生觉得结婚压力山大,因为要面对买房、装修和送彩礼这些大开销,真的很头疼,而对于女性来说,婚姻往往意味着要放弃部分个人追求,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同样让很多女性感到压力重重。

关键在于,社会需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携手致力营造更为友好的婚育环境,以此推动其良性发展。

我们须强化对托育服务的投入,以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企业亦应供应更具灵活性的工作制度,助父母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社会应摒弃对单身及不婚不育的偏见,尊重个人抉择,我们的思想应与社会进步同步,对摒弃婚姻者给予理解,此乃时代发展所需。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对婚育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真正扭转当前的低迷局面,有些人觉得,现在的低生育率其实挺好,能减轻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还能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

可能在某些人的思维里,人口多寡并非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一些发达国家人口不多,经济却很发达,此观点的萌生,体现了社会对人口问题的多元思索。

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自我意识觉醒”,从“多子多福”到“不婚不育”,年轻人的婚育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个时代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会。

咱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出一份力,肯定能找到一条适合咱们国家的婚育道路,让年轻人的未来更美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