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赢了官渡、占了邺城之后,为何统一北方还是如此艰难?

新波聊历史 2024-05-30 13:38:35
隐秘的三国(34)主笔:朱晖(闲乐生)

建安九年(204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谭开始大打出手,曹操趁袁尚出征时攻打邺城,袁尚立即率兵回援,郭图赶紧劝袁谭:“今显甫(袁尚字)还救。将军可引兵而西,自邺以北皆可虏得。若显甫军破,其兵奔亡,我又可敛取之以拒曹公。曹公远道而来,粮饷不继,必自退去。即便不退,到时主公坐拥赵国以北千里沃土,也足与曹军对抗。”

于是,袁谭引兵向西,接连攻取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冀州北部郡国,继而攻入中山,正好撞上袁尚兵败逃来,于是冲上去一通狠揍,袁尚一败再败,底裤都快输没了,再也无心争霸,只得逃到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南,属幽州涿郡),投奔二哥幽州刺史袁熙。

这样袁谭就发财了,趁势将袁尚的残部全部收编,然后回军至龙凑(在平原、渤海间,为河津要口)安营。曹操不怒反喜:“孤早知袁谭之有小计也——欲使我攻袁尚,得以其闲掠民聚众,尚之破,可得自强以乘我弊——此大谬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此时曹操已拿下了邺城,气势正盛,于是写信严厉谴责袁谭违约,并与之断绝联姻,将其女打包退货,然后出兵进讨。十二月,曹军进入平原郡,袁谭果然不敌,只得北奔至南皮退守,沿清河布防。

南皮的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乃东周古城,为齐桓公为伐山戎所筑之军需皮革基地,自古为军事重地,易守难攻,袁谭敢于负隅顽抗,也是凭借与此。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集合大军前往南皮,与袁谭展开决战。此战,不仅张辽、曹仁、乐进、于禁等曹军名将毕集,嫡系尽出,就连乌桓校尉阎柔和右度辽将军鲜于辅也带着北方部队前来相助,并奉上鲜卑名马,以加强曹军骑兵实力。

但即便如此,这场仗还是打的异常艰难。

原来,时值数九寒冬,清河上结了一块一块的浮冰,根本无法通船。曹操就命本地百姓帮忙敲冰,百姓多有逃役者。曹操大怒,打算派人捕杀,百姓得到消息,忙跑回曹营自首。曹操看到诚惶诚恐的老百姓,心中又不由一软,叹道:“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把他们都放了,百姓皆垂泪而去。

百姓都跑了,曹军也只好自己冒着风雪凿冰,等终于通了河道,精兵也成疲敝之师了。袁谭则以逸待劳,凭险坚守,城上滴水成冰,难以攀附,曹军士兵则又冻又累,手脚僵硬,行动迟缓,结果攻城不利,多有死伤,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想先退兵,等天气转暖后再说,诸将都表示同意,只有一人,站出来高声反对:“不可不可!今千里远征,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悬师深入,难以持久。我虎豹骑愿力战城下,必克袁贼,誓死不退!”

曹操回头一看,原来是曹仁的弟弟曹纯,此时正以议郎参司空府军事,并统领着曹操的直属特种部队,也是曹魏历史上最精锐的部队,王牌中的王牌——“虎豹骑”。

虎豹骑,可以说是曹操的心尖宝贝。一支精锐的中军宿卫部队,一则可以保卫指挥部的安全和机密,二则可在战斗最紧要时刻投入最强战斗力,以打破僵局出奇制胜。三则可给其他部队树立标杆与必胜之信心。孙子曰:“兵无选锋,曰北。”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必有坚强的核心部队。这个核心部队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与力量源泉。

于是,曹操先后建立了两支宿卫精兵。一支为步兵,即许褚所率领的数百虎士,皆选自武艺高强之游侠剑客;另一支则为骑兵,即曹纯所率领的数百虎豹骑,骑射作战的豹骑(轻骑兵)早已有之(注1),冲击作战的虎骑(重骑兵)则为官渡之战俘获袁军马铠后创建(此前袁军有三百马铠,曹军则不过十具)。虎豹骑既为天下骁锐,其所配战马当然是优中选优,武器装备也代表着汉末最高水平,其成员很多都是从“百人将”中选补进来,至少都是连级干部,就连日后的大将军曹真、大司马曹休等曹二代名将也都曾在这支军队中服役锻炼,可见此部队级别之高,已经到了骇人之地步。

而曹操选曹纯出任虎豹骑统领,一则他是自家人,安全;二则是他重纲纪,好学问,十八岁便在朝廷担任汉灵帝的黄门侍郎,在儒生名士中颇有威望,又为人豪爽,擅抚恤人心;三则弓马娴熟,骑术非凡;可谓文武双全威望甚著。以牛人统领牛人,再合适不过。

既然曹纯都发话了,其锐可用,于是,曹操便让虎豹骑压阵,鼓动全军再攻南皮,然而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毫无进展,曹操怒了,冲上前去亲自擂鼓,一声声敲进士兵们寒冰般的内心,温暖的正午阳光又照下来,将大家僵硬的手脚慢慢解冻。至此热身完毕,曹军迅速从冰冻状态下复苏、爆发了,没多久先锋乐进便率其东郡兵攻破了南皮东门,袁谭急从西门逃窜。

机会来了,突击吧,虎豹骑!

于是,曹纯率其精锐向西追袭,袁谭一边高声悲歌:“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走不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恩怨由谁来结束……”一边疯狂奔逃,跑的头盔都丢了,仍披发驱驰,保命要紧,惜乎骑术不精,惊慌之中竟然坠马,虎豹骑上前将他围住,可这位公子哥儿躺在地上还在摆谱,头枕双手大叫:“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言未绝口,头已断地,送给曹操领赏。

富贵现在就可以自己取,还要你给吗?袁谭二百五。

曹操大喜,忙重赏有功虎豹骑,又老夫聊发少年狂,竟“作鼓吹,自称万岁,于马上舞”(注2)。

这老文青,随时朋克,令人莞尔。

曹操随后进入南皮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袁氏奸臣郭图全家。此等小人,不足留也。

三国时期有很多极强的精锐部队,但只有虎豹骑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为何?很简单,因为历史乃胜利者所书写,虎豹骑身为大魏最强部队,数十年来未尝一败,如此役,虎豹骑力斩袁谭,只是小试身手。之后,这支劲旅又随曹操四处征战:北破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南击荆州,一昼夜行三百里,追杀刘备;西叩潼关,助曹操反败为胜,击溃了马超、韩遂的西凉铁骑!而其他精锐部队,如高顺陷阵营,全军覆没于曹操征徐之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在界桥一战中完败于袁绍的精锐步卒;袁绍之先登营与大戟士,更全在官渡之战中灰飞烟灭;蜀汉之白耳兵与无当飞军,又因蜀汉不置史官而面目模糊;东吴的解烦兵,则战绩不显。只有战无不胜的虎豹骑,在曹魏的历史上光芒四射,一路所向披靡。建安十五年曹纯死后,曹操左挑右选觉得谁都没有能力统帅这支虎豹骑,无奈只得亲自来担任统领了。

与此同时,臧霸孙观等人也趁虚横扫青州,北上与曹操在南皮会师。

曹操大喜,于是引军入城,赏有功,诛有罪:

1.袁绍旧臣崔琰,拜为冀州别驾。

2.降臣青州别驾王修,拜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后迁魏郡太守、大司农。

3.降臣冀州主簿李孚,当初进出邺城之事,他表现的智勇双全,沉着冷静,演技高超,颇有超级特工之风范,给曹操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也对其加以重用,后迁司隶校尉,负责整个京畿的司法与监察工作。

4.降臣辛毗,拜为议郎。

5.降臣牵招,拜为冀州从事。

6降臣陈琳(字孔璋),拜其为司空军谋祭酒。

7.青州战场方面,臧霸封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后迁徐州刺史;孙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

8.谋臣方面,郭嘉封为洧阳亭侯;荀攸封为陵树亭侯;程昱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然而,对曹操平北立有大功的许攸却被杀了。当初,曹操是靠着许攸的重要而及时的情报,才赢得官渡之战,奠定了曹魏政权的根基。从这个角度说,许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没有许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绍的阶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别说啥魏武挥鞭了。

而许攸临阵倒戈,背袁投曹,出卖情报,其邺城家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多半都被处死甚至灭族了!许攸付出如此大的牺牲而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曹操该如何回报他呢?不说封他一个三公或重号将军,至少也该是个九卿加侯爵吧!但没有,曹操拿下冀州后,封了那么多降臣大官,许攸却只被重赏了金银,一点官儿都没升,地位仍只是一个普通谋士。曹操也没办法,毕竟许攸反叛曹操之举乃卖主求荣,于士人之中名气已臭,重用他说不过去。

一个全家被杀、又没得到应有回报的人,其面目想来也不会多好看,许攸从此便成了一个怨妇般的愤怒老鸟,没大没小,口无遮拦,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曹操不敬,甚至表现出怠慢、不屑的态度,有时还会当众叫其小名,让曹操难堪。

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曾对许攸的性格有个精准评价——贪而无治。贪也就罢了,不知道节制,这在政治上才是大麻烦。结果,轻侠而疏脱的许攸,最终就死在了这上面。

有次,许攸随曹操出邺城东门,他竟望着曹操的背影,竟洋洋自得地对左右说道:“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入此门。”

又一次在宴会上,许攸竟公然指着曹操,当众给曹操好看:“阿瞒,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注3)

公众场合,曹操也不好发恼,只好满脸堆笑,装作大度:“汝言是也。”

然而从此,许攸便再也看不到曹操对他笑了。

因为他死了,死人可看不到人笑,只能听到鬼哭。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这个大功臣大恩人呢?

因为曹操也很郁闷。许攸放弃家人的性命而背袁投曹,是他许攸自己的选择,又不是曹操逼他的;他完全可以向袁绍申诉或求情,让审配放了他家人,但他没有,是他自己选择了当背叛者,而背叛者,永远不会赢得尊重。这就是东汉这个名节社会的现状。

许攸没有赢得尊重,就该夹着尾巴乖乖领受曹操的恩赐,荣华富贵的低调度过一生,可他却反过来羞辱曹操,居功自傲,仗恩肆意,这叫曹操如何受得了?

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许攸之恩已然涌泉,曹操若要相报,难道也要以冀州或家人相报么?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只能恩将仇报,这就是帝王心,海底针!一个帝王的心,能容得下整个天下,却不能容忍一份无以为报的恩情,因为帝王必须是一个市恩之人,而不是一个受恩之人。

冀州已平,曹操下一步就是北方幽州。然而还没等他动手,袁尚就因为部下叛乱,只得带着数千亲兵再往东北投奔乌桓去了。原来,当年幽州军阀公孙瓒是以打乌桓起家,对乌桓一向采取强硬的武力政策,所以袁绍与公孙瓒争霸北方时,曾极力借助乌桓的力量,还多次派袁氏宗女与他们和亲。危急时刻,二袁自然想到了去与乌桓联合。而乌桓也乐得借助二袁的名头南下抢掠汉人物资与人口,毕竟袁氏的名头在幽冀之地还是很好用的,这也算是强强联合,各取所需。

二袁逃走后,袁氏手下的幽州诸郡太守令长乃陈兵数万,杀白马而结盟,共同降曹。曹操遂轻松获得幽州。

不久,许都传来诏书,以曹操平冀、幽之功,增封一万三千户。

四月,冀州北部的黑山军首领张燕见北方归属已定,也率众十余万人(当包括老弱妇孺)来降。这支算是撑到最后的黄巾残部终于洗白转正、消逝于历史之浪潮之中。而张燕则被拜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最后得以善终。这也算是所有黄巾将领中唯一上岸且改变了自己阶层的幸运儿。

然而,就在这时,西边并州又出事儿了。

原来,并州刺史高干看到袁氏又获得了北方乌桓的支持,似有复兴之势,遂趁着乌桓入侵,曹操北上防御,竟遣兵前往偷袭邺城。此时邺城的守将是荀彧的哥哥荀衍,时任监军校尉,都督河北事。荀衍警惕性很高,及时发现了偷袭意图,将偷袭者一网打尽。事后,荀衍因功被封为列侯。

高干见阴谋败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劫持了上党郡太守,拒守壶关口,起兵反叛。同时河内张晟、弘农张琰、河东卫固等西方小军阀也纷纷起兵响应,祸乱于崤山、渑水之间。这真是摁下葫芦摁下葫芦起来瓢,没完没了,不见不散,一声叹息,郁闷。

对此西方之纷乱局势,曹操做出如下安排决策:

第一:遣乐进李典领兵攻打上党郡之壶关口。

第二:遣议郎张既征召关中军阀马腾等将领,配合河东太守杜畿(西汉名臣杜延年之后),最终轻松平定西方各小军阀。此战后,马腾转拜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

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战国时秦得魏之河东、安邑,则俯瞰华北,居高临下,得将六国收入囊中;楚汉战争,韩信亦是由蒲坂一战打开局面,渡河占据河东,然后从河东挺进河北,略定北方,奠定了汉朝胜势;两汉之交,光武帝也是刚刚初定河北,就派手下第一大将邓禹率兵两万挺进河东,并以此为根基拿下关中。

正因为河东地位重要,所以曹操特意任命了这位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杜畿此人,虽然简傲少文,但才能出众,政绩卓然,历任司空司直、护羌校尉,为曹操府中心腹,故而受此重任。顺便说一下,杜畿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晋名将杜预。

至于乐进李典二人,乐进以胆烈知名,常先登破敌,但文化不高;李典则好学问,贵儒雅,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以稳重之长者著称,但打仗又不够猛;二人颇似司令和政委,搭档正好互补。《武经总要》云:“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村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这就是曹操的用人艺术。

然而二人这次要打的上党,却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当年以秦国之强,白起之智,攻打上党时也吃了不少苦头。关键上党太高了,整块高原平均海拔达到1000米以上,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仰望,太行之巅的上党盆地高耸入云,宛在天外。正如朱熹《朱子语录》所言:“太行山,河北诸州皆旋其趾,潞州上党在山脊最高处,过河便见太行在半天,如黑云然。”你从地上要打到“天上”去,那还能不难吗?而且高干扼守的这个壶关口也不得了,此处关隘,故址在今长治市东南壶口村,为壶关县之西口,以两峰夹峙而中虚,形如壶口,故名。其崖径仄险,峡谷绵长,乃河北平原通往上党盆地之门户,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既然直接西进有困难,乐李二人便商量,干脆从北道绕入上党,神奇的出现在高干部队的背后,不仅使得壶关口形同虚设,而且切断了高干与并州本部的联系。

高干无奈,只得退出壶关口,还守壶关城(今山西省壶关县),龟缩不出。李典乐进遂将壶关城团团围住,连战斩首,然为高墙坚城所阻,连攻旬日,就是攻不进城去,看来,还是得曹操亲自出马才行。

建安十年冬,曹操让这年刚满二十岁的曹丕留守邺城,而自率大军西征。为节省时间,也为出其不意,曹操令大军舍弃滏口陉等太行山大路,而取道羊肠坂(即今日的著名旅游景点“太行山大峡谷”)。时值寒冬,车轮常损,红旗半垂,铁甲如冰,河水深冻,桥梁断绝,军士们只能一路开山修桥,猎取野兽,拾柴砸冰,烧水做饭;端的是辛苦无比。

曹操看着这漫天大雪覆盖着渺无人烟的巍巍太行,一股苍凉辛酸的情绪郁积心头,忍不住又作诗一首军旅诗篇开山之作《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所谓《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反映了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可见曹操此诗,一则抒发自己对士卒的关怀体恤之情,二则以周公东征自比(注4),想要尽早平定天下,解除民众的苦难。所以明末女诗人吴淇读曹操之诗,想见其为人,不由叹道:“观魏武《短歌行》,及后《苦塞行》,何等深、何等真。所以当时豪杰乐为之用,乐为之死。今人但指魏武杀杨修、孔融,以为惨刻极矣,不知其有厚道在。”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正月,曹操大军抵达壶关城南,开始攻城,然而壶关守军十分顽强,曹军连攻三月竟没能拿下,曹操极度烦躁,心中那股戾气又喷薄而出,宣布:“城拔,皆坑之。”

曹仁一看曹操又开始学项羽了,如此胡为,哪里是长久之道?于是劝道:“围城必示之活门,而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话音未落,曹操已然清醒,于是欣然接受,派人向城内军民传话:城破之后,除高干外,其余人全部赦免。

城中听闻,果然多来归降。高干大惧,赶紧带领一支部队突围而出,北走匈奴,向南单于呼厨泉求救,南匈奴这时哪里还敢得罪曹操,所以拒绝不受。三月,曹军终于攻陷壶关。高干请兵不得,又有家难回,只得再南走荆州欲投刘表,行至商洛,被都尉王琰所杀,将头解送曹操。曹操观头大笑:“并州亦平矣!”随即任命亲信梁习为并州刺史,命他逐步收编并州地方武装、并掌管南匈奴部落。梁习零敲碎打,陆续将南匈奴男丁征入军队,又“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三国志·魏志·梁习传》),这样一来,彪悍的南匈奴之族便全被置于曹操的有效控制之下。

八月,曹操又向东讨伐海贼管承,进军至淳于县(属北海郡,在今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一带),派乐进、李典击破管承,管承逃亡海岛,不久后投降。这时昌豨又举兵造反,曹操再派臧霸、于禁进兵东海郡,大破之,将其斩杀。至此,海滨亦平矣。

然而,接下来辽东乌桓和二袁的联军,才是最麻烦的。

注1:文物出版社《秦汉南北朝官印徽存》一书曾收录两枚曹魏“豹骑司马”印。

注2:见王粲《汉末英雄记》。鼓吹乃汉朝流行的一种仪仗奏乐,以排箫和胡笳组成,源自汉初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往来经营畜牧业的班壹(班超先祖),他是秦末为了逃兵乱至北方谋生的人,率先在游猎队伍中“鸣茄以和箫声”,高举旌旗,以示雄厚财力。此后从汉至宋的朝会仪仗、宫廷典礼、卤簿鼓吹中,都有“鸣茄启路”的仪规,等级越高,卤簿中的笳的数目越多。

注3:见《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魏略》。原文为:“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其中这句“某甲”意思就是许攸当时直呼了曹操的小名“阿瞒”,之所以要用“某甲”来代称,乃史家为之讳也。【清】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卷二:“以某代名,自周迄今并然,至《三国志》始于帝纪书讳。”

注4:曹操诗文中多次提到周公,周公应是曹操的第一偶像。这一则曹操与周公处境类似,都是摄天下之政而流言、叛乱四起,但都自称绝对忠诚于天子;二则周公也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诗经》中不少诗歌都出自周公之笔,在现存305首诗歌中,有学者认为至少有45首是周公写的,曹操与周公都是诗人与政治家的集合体,曹操以周公为榜样再自然不过了。

5 阅读:467
评论列表
  • 2024-08-11 10:46

    曹操的很多决策都带有短视性 缺乏长远打算 用李世民对他的评价说 就是根本不适合当皇帝 行兵屯好多人还夸曹操 但你们知道曹操的兵屯几乎就是是农奴制的翻版 这导致北方暴乱不断 为啥身为大将的于禁派去屯田?不就是镇压内乱去的 曹操更是大量迁边地之民入关充人口 却是管迁不管活 迁民路上死者无数 去了关中还要做奴隶 简直就是噩梦 这严重激化了矛盾 尤其是胡人的 五胡乱华为啥不死不休?只因为嗜杀吗?不就是曹操弄出来的血仇

    vKIYOv 回复:
    汉末的北方比隋末乱多了
  • 2024-06-06 07:08

    袁绍不病死,或者病死之前处理好儿子们的关系,明确立了继承人,曹操都拿不下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