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刚刚在冲绳岛战役中损失惨重,近10万人伤亡才勉强占领小小冲绳,对于后来流传的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奥林匹克计划和小王冠计划,美军预估伤亡数目会达到近百万。那么为什么在东北,一个日本经营十四年,当作第二本土建设的地方,苏联红军没遇到多少抵抗,轻松一路前行?
到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时候,一周不到已经攻占东北大半地区了,要知道美军从登陆到控制冲绳岛花了整整82天。按理说关东军常年驻扎在东北将近100万,苏军战斗力不可能比美军还强吧,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苏联如此轻松击溃日本关东军?
其实我们可以从【战争准备】【时间节点】【实力对比】【战略战术执行】四个方面去简单探讨一下苏日战争之远东战役中,为何苏联可以碾压日本关东军。
首先【战争准备】上,二者呈现一个极为不平衡的态势,大家都知道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俄国吃了大亏,日军以手榴弹+马克沁+速射炮全方位覆盖的战术碾压旅顺俄军,并且在对马岛海等一系列海战中以不世出的天才将领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人为领导,重创俄军波罗的海舰队,最后以日本全胜,俄国签署屈辱的《朴茨茅斯合约》《日苏中立条约》收场,并且直接导致了俄国1905年血腥星期日革命,从此以后俄国在战略层面一直没有放弃把报复日本当作国家战略指导方针。
苏联后来对日本一直处于中立态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希望集中力量抗拒纳粹德国,第二个就是希望日本可以和英美加澳相互消耗。但是在1942年2月3日,也就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第三天,斯大林公开谴责日本,更在非官方渠道下达命令,在远东部署苏军并且囤积物资,积极对日本备战。雅尔塔会议中,美英中对日本提出无条件投降要求,苏联保持沉默,并且于1945年5月,斯大林还亲自联系日本,保证12个月的苏日中立可以延续。
相对于苏联的积极战备和外交迷惑,日本选择就非常少,关东军驻中国东北伪满洲国的部队里,以方面军和独立军为单位计算的话没有一个军是满编,最强的第一方面军只有第3军的第79师团驻图们,128师驻汪清,112师驻珲春算是保有基本战斗力;
第三方面军里只有44军的107师团没有被整编抽调太平洋战场,包括驻抚顺的138师团和驻四平的39师全部都只有一个旅。截止到1945年7月中旬,黑龙江境内从海拉尔到齐齐哈尔的日军部队,包括关东军航空联队,有70%左右的兵力和重机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关东军临近满编制兵力的一半。
为了弥补这种军事准备上的倾斜,日本派出了山田乙三大将为关东军总指挥,这位曾经给梅津美治郎作参谋的将领在就任前已经连续从事11年文职,包括日本陆军通讯学院院长,日本总参谋部总务部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长等,虽然德高望重,但是他上一次直接指挥前线战斗还是指挥团一级战斗单位且是11年以前的事情了。
其次就是【时间节点】,苏联对日宣战是1945年8月8日晚11点,准确的时间呢? 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武官佐藤尚武,佐藤收到通告时已经是当晚11点52,四分钟后,苏联通过广播方式对日宣战。
而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苏联需要在德国投降,即1945年5月8日的整三个月后对日宣战,也就是说苏联卡着线,在最后8分钟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美国对日本的两次原子弹打击是在1945年8月6号和8月9号,中间正好是苏联宣战,日本全力集中应付美国原子弹后遗症的期间,换句话说就是趁他病要他命。
苏联对日的8月攻势中,有六项重大行动,其中一半,包括兴安——奉天攻势,哈市——吉林攻势和松花江攻势都是属于8月9号凌晨的奇袭和偷袭,三项行动全部在三天后的9月2号完毕,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再来看一下【实力对比】,远东苏军的指挥官就是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两次苏联英雄获奖者,他率领苏联整编三个方面军,89个师,170万人马,包括“外贝加尔之利剑” 17集团军,对德作战功勋彪炳的39集团军以及曾经攻克基辅和德国柏林的第六装甲近卫集团军,可谓阵容豪华。
更有意思的是,侧翼主攻手的苏军中,打头阵的是基里尔.梅列茨科夫元帅率领的红旗第一方面军群,这个军本身长期驻扎远东,而且都是从远东地区居民招收的兵,这些人和他们家属长期在远东地区被日本人欺负,很多前辈和家属死于苏日战争,跟日本属于不共戴天的仇恨,不用动员都玩命那种。
给红旗第一方面军群打辅助得更有意思,是苏军第五集团军,也就是进攻波兰的那群猛人,苏军中最凶猛、最有战斗力的,基里尔元帅默许第五军开入牡丹江、哈尔滨、吉林等地后可以“以伪满洲国为敌对国家对待” ,也就是彻底放开军纪,这极大地刺激了战斗力。
北部战线中苏军以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上将为总指挥,这个就是最有含金量的将领了,他参加过莫斯科会战、基辅战役、苏德战争、一战、俄国内战,可谓百战余生的老将。苏日战争中其实北部战线最无关紧要,因为关东军在北部战线都被抽调差不多了,就是辅助扫尾,但历史总有它自己的幽默感,就是这么一个辅助战线,对今天的世界格局却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相对的,日军能拿出来见人的东西就不多了,上面已经叙述过关东军主要能拿出来的战斗力,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地形因素!如果你去了汪清、乐山、松原、图们一线,你就能发现,这里是完全的小块山区和丘陵,把各个城市和运输干线分隔开,日本的装甲很难在区域内相互调动集结和支援,苏军却可以利用钳形攻势,在大平原上机动。
日军第三方面军也有一些部队表现可圈可点,比如驻通辽的63师,借助当地水域和堤坝狙击了苏军一个集团军6天。107师在阿尔山血战中战至被合围全歼。
整体上,日军以有效作战单位的70余万人(还有20万是基建部队和没受过训练的新兵源) 和苏军170余万精锐作战。以1/6的小口径火炮,1/5的坦克,1/3的飞机,1/51吨位的物资在作战。并且大后方的日本属于全线开花,太平洋战场崩盘,日本本土被原子弹轰炸,英国在中亚地区收尾的情况下遭到苏联进攻。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对线美国,在极端情况下比如硫磺岛,和美军的物资比吨位可以达到1:66,也就是美军每消耗66吨补给、炮弹、医药品,日军只有1吨,对苏作战也是差不多,苏联消耗51吨,日军就只有1吨,说句不好听的这种战斗实力对比已经不是什么飞机航速,舰船吨位的比对了,皇帝不差饿兵,人家在那罗宋汤+烤串,日本在这边只能一个罐头做4个菜,一打开里面一小块老鼠肉+土豆,它的战争天平是完全倾斜的。
最后说一下【战略战术的执行】,日本其实在1945年的2月就已经得出线报和结论,苏联可能会对日作战。问题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当时分三家,第一家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第二家苏联,第三家日本,大家都隐约看到了结果,但是都想从结果里捞到最大的好处:
日本比较单纯,就是想让苏联剧中调停,自己以体面的方式终战,尽量保留自己在远东和中国的权益;
美国就比较贼了,美国想让日本肢解,但是有两个事比较难办,第一个是,日本38万平方公里的小岛里住了7千多万精神病患者,真的是狠。第二个是美国花费100万伤亡打了日本本土的话,日本还可以挪到我国东北,所以美国想先把所谓的伪满洲掘了,然后让日本无路可退下无条件接受摆布。
苏联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其实苏联心里知道战后会和欧洲及美国发生对峙,毕竟苏联和美国的联盟关系只是暂时的,美国收拾完法西斯,接下来的目标必然是苏联,所以苏联希望战事可以延续,甚至日本可以和美国同归于尽。英美法正是看穿了苏联这种心思,才逼迫苏联必须承诺在德国纳粹倒台后三个月必须对日作战。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苏联在战略层面,它是被动的! 日本的战略层面是更被动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每一个战略安排背后其实是一种政治发展和执政理念的延伸!苏联其实不太想打日本,日本当时也不想和苏联作战!但是分别在于苏联不得不动手,日本则完全不想接招,于是乎,苏联在战略层面的被动,被逼转化成了战术层面的主动,由战术成功来达成自己多劫掠,少伤亡,速推进,碾压结束战争的目的!
而这个【战略战术部署】 其实和日本不谋而合!!! 日本在知道关东军必败,中国东北无法延续的情况下,越早脱离中国,越符合本土大战略的要求! 日本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在8月苏日风暴行动中,属于消极不抵抗!比如驻洮南一线的117师主动弃守撤往长春,使得东北全线最中央的地带长春的日军失去了战略纵深,驻四平的独立第九装甲旅团在赤峰、通辽两大关键战役中都没有驰援。
而苏军也给予了一定的面子和配合,比如溥仪在逃往通化临江大栗子车站时,已经是8月13号早上,而8月11号苏军已经控制白山地区,但是没有在日本人手中强行抓略溥仪,算是给日本留了最后的面子。
总体来说从战略战术执行方面,日本没有抵抗意愿,越打损失越大,而苏联就是想碾压速推,最好配合一下,闭眼睛别动,马上推完你,这才是日苏战争的真相。
所以,我并不觉得这场战争代表了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战力,只不过从战斗准备、时间节点、实力对比和战略综合方面,得出了这么一个既定的战争结果,它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大,包括国际形势,整盘二战收尾的政治因素,还有通盘军事形势,很难借日本为中介,评判当时苏美两国的战力对比。
不论当时的苏联怎么想,苏联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争,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贡献,对此我们不会忘记。
当然,我们中国对于事关苏联存亡的苏德战争,也给予了有力的援助。要知道,日本法西斯对苏联的仇视是由来已久的,日本陆军一向以苏联为进攻目标。日本参谋本部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对苏作战的计划,中国东北抗日武装坚持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敌人,使日本关东军穷于应付,才被迫暂时停止该计划的实施。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日本主要力量倾注于中国方面,更让日本无力与德国一起进攻苏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