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朝阳区尚家楼村即将经历一场巨大的改变,一个关于张长福的传奇即将开始。这个村庄即将面临拆迁,村民们兴高采烈,但对张长福来说,这是个关乎他晚年生活的问题。
200多平米的房子,是整个村子里最大的,对他来说,拆迁款再少也应该有个数百万,足够他过上舒适的晚年。他开始构想着未来的生活,但突然,现实给了他一记冷水浇头。
按照规定,他的房子只能得到84万的拆迁款和一套房子,以及购房的优先权。对于他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他愤怒地表示,他不会搬走。
他的弟弟,张长友,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但他的补偿款只有43万。兄弟俩商定,他们要去找拆迁办的人谈判。
不久后,一个拆迁办的科长上门来,他们开始谈判。科长解释说,尚家楼村的拆迁是为了改建公路,以满足北京市政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拆迁由国家主导,因此补偿款并不高。
但张长福坚持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企业,只要提供合理的价格,他就愿意搬走。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一套两居室住房,外加250万的拆迁款。
拆迁办的人陷入了困境。这个条件明显超出了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国家的工程有固定的拨款,一切都必须按规定进行,不像私人企业可以讨价还价。
村民们陆续搬走,工程队也开始抓紧建设,而张长福,因为拆迁款没有谈妥,他非常担心自己的房子被强制拆除。
他做出了决定,辞去工作,每天守在家里,密切关注着工程人员的一举一动。
生活在工程建设期间,对张长福一家来说是一段极其艰苦的时光。从早到晚,灰尘飞扬,噪音震耳欲聋。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简直是一种折磨。
然而,相较于工程建设期,通车后的日子才真正像是身陷地狱。新建成的公路是一条八车道的双向高速公路,而张长福的房子就位于其中。
这对驾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对张长福家来说更是一场噩梦。他们不仅时刻担心交通事故的发生,还不断遭受着每天大约7200辆车经过他们家门前所带来的尾气和噪音的污染。
尽管生活条件恶劣,张长福却执拗地坚守在自己的家中,拒绝离开。他看着奥运会的到来,又见证了建国60周年。
然而,到了2010年,对张长福家的投诉越来越多,不仅是经过的司机,还有周围商业住宅的居民。国家不得不再次动员他们,试图说服他们搬离。
这一次,同意了张长福的条件:250万的拆迁款,再加上一套住房。但张长福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认为,从拆迁开始已经过去了七年,物价上涨,而他一家人,在这七年里所经历的煎熬也不应该白白忍受。他再次提出条件:两套住房外加400万的拆迁款。
动员拆迁人员见张长福狮子大开口,便劝他说,要见好就收。而且,他的住宅已经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然而,张长福坚持己见。他不愿意接受低额的拆迁补偿,坚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这场对抗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问题。
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区做出了决定,强制拆迁,并按照2003年的规定处理补偿。最终,张长福不仅没有获得任何优势,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