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中)
台北市前市长、白营党魁柯文哲和前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卷入京华城容积弊案。
台北地检署于上月31日对柯文哲和彭振声申请禁见。
2日凌晨3点,台北地方法院强制处分庭的法官朱家毅裁定,认为柯文哲未参与都委会议,且对会议情况并不知情。又由于柯文哲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他信赖具专业背景的彭振声的意见以及都委会的多数决议。根据检方的证据,无法证明柯文哲明知都委会的决议违法以图利京华城,或明知20%的容积奖励已违法仍然核章,因此难以认定其符合重大犯罪嫌疑的羁押理由,最终裁定柯文哲无保请回,而彭振声则被羁押禁见。
对此,北检对柯文哲的释放和彭振声的收押均表示不满,昨天(3日)提出抗告。
高等法院合议庭收案后,于今天(4日)进行了阅卷和评议。
今日17:38,高院针对“北检不服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声羁字第435号裁定提起的抗告”作出裁定,决定撤销原裁定,并将案件发回台北地院重新裁定——也就是说,检方抗告成功了。
在审理中,高院合议庭认为,依据同案被告彭振声及朱亚虎的供述,结合证人邵琇珮的证言,以及朱亚虎与应晓薇的对话记录和柯文哲随身物品的相关记载,考虑到朱亚虎受雇于沈庆京的目的,以及沈庆京行贿应晓薇的重大犯罪嫌疑,柯文哲在京华城案中的积极介入等客观情况,仍需进一步查明柯文哲是否真如其所称“相信具专业性且为多数决之都委会决议”,对案件情况毫无所悉或未曾怀疑。
高院指出,北院原审并未对检察官提出的全部证据进行综合评估,仓促认定检察官未能说明被告的重大犯罪嫌疑,显然不妥。因此,检察官的抗告被认定为“有理由”,案件被发回重新裁定。
分析检方抗告成功的原因。
要知道,检方在申押柯文哲的罪名之一是“图利罪”,而在岛内,构成“图利罪”的关键要件是明知其行为违反法律。所以说,证明柯文哲对京华城案知情是本案的核心关键。
之前北院作出的无保裁定,正是基于法官采信柯文哲“不知情”的辩词,认为其“犯罪嫌疑不重大”。
因此,北检在此次抗告中提出的证据,主要强调了柯文哲在京华城案决策过程中的知情情况。例如,检方在抗告状中新增了朱亚虎和邵琇珮的证词,指出柯文哲并非对都委会的决议不知情或未加干预,这一证据也成为了高院撤销北院原裁定、发回重审的主要原因。
彭振声(左),日前因身体不适送医
此外,据台媒报道,北检于昨天还直接前往看守所对彭振声进行了讯问。而彭振声因无法忍受羁押的折磨,最终招供,其供词也被加入了抗告书中,递交高院审理,这也可能是高院决定发回重审的重要因素之一。
至于彭振声所提出的抗告,今天(4日)高院尚未作出裁决,仅表示,由于其抗告状未经过彭振声本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合议庭已通知其补正。待补正程序合法后,才会另行裁定,最快明天将有结果。
另外,由于卷证尚未由高院发回北院,并且仍需联系被告及辩护人,因此,今晚北院不会开庭裁决是否羁押柯文哲,预计明天才会进行审理。
白营发言人吴怡萱
而对于高院的裁定结果,白营方面表示遗憾。白营指出,柯文哲在近期的检方侦讯中积极配合调查,然而检方却大规模搜索了白营办公室、台玻大楼和柯文哲的住处,呼吁检方不应为追求入罪而践踏正当法律程序。
白营强调,柯文哲在任台北市长期间,始终关注市政发展与市民福祉,其立场一直是“尊重专业、依法行政”。特别是在京华城容积率的审议过程中,更是尊重都市计划审议委员会的集体决策。
白营还谴责绿营称,近期当局频频采取行动,媒体上充斥着虚假信息,显然意图通过舆论造势来罗织罪名。白营希望法官能够秉持公正精神,依据证据认定事实,以便尽早揭示真相。
至于故事的主人公柯文哲,他于今晚7时许走出台玻大楼办公室,面对媒体关于高院发回重审的提问,他则是双手一摊,回应道:“什么积极介入?明天再来... 法庭上再来讲。”
神情显得十分疲惫和忧虑。
随后,媒体又关心柯文哲父亲(目前正在住院)的健康状况,他则表示现在要去医院探望父亲。
记者进一步追问柯文哲本人身体情况,柯文哲则简单回答:“感冒啦!”
最后,柯文哲便走入电梯离去,背影略带伤感。
要知道,柯文哲今天早上参加傅崐萁母亲的告别仪式时,和自家的“立委”谈笑风生。然而,晚上他却被高院撤销无保请回的裁决,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现在,柯文哲恐怕已笑不出来了吧。
而这,也不禁让人感叹岛内政坛风云的变幻莫测。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现代司法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大家切勿先入为主,未审先判。
保持理性,客观看待,才不至于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