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剧战上海的些许怅然:何时来个真正体现“战”字的战上海?

智胜聊历史 2023-01-14 15:31:05

年度巨制电视大剧《战上海》已于7月份杀青。尽管不知何时播映,但感觉时间不会太长。帅克作为军史研究者,自是对这部大剧充满了期待。但期待之余又有些许怅然。因为在我的视角和认知里,只要一出现“战上海”这三个字,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画面便是月浦的激战、高桥的争夺、苏州河的对峙,便是我军10个军对国军8个军的铁血对决,便是粟裕与汤恩伯的谋略比拼与指挥较量。

然而,看了电视剧海报和主要角色定位,我深知,电视大剧的《战上海》与我想象的“战”味很浓的《战上海》严重错位了。关键是,这不是第一次错位。在此之前的老电影《战上海》,看过后也曾有过这种错位的感觉。两次错位叠加,怅然之感不免又浓郁了几分。

(一)

老电影《战上海》摄制于1959年。我是在改开后看的片子。那时尚小,只是看了个热闹。但当时的不少台词至今耳熟能详:“同志们,向大上海,前进”,“刘义是只老狐狸,邵壮只是个狼羔子”,“给老头子发报,就说我已经站在我的前沿阵地上了”......

等后来参军了解了一些战史后,觉得老电影《战上海》总是差了点什么。但由于对整个上海战役深度研究不够,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来。及至后来有幸参加《粟裕传》的研究撰写,才真正对上海战役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特别是看到粟裕本人对老电影《战上海》的评论后,才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粟裕认为,影片的片名虽叫“战上海”,但在内容上并没有突出“战”字,这就使得整个影片主题不够鲜明突出。特别是月浦、杨行、刘行和浦东的高桥这些地方的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由于影片没有把“战”字处理好,并鲜明地突出出来,这样使“青年人看了电影以为解放上海很容易。参加解放上海的同志看了也不好,因为影片不符合实际”。

作为上海战役的总指挥,粟裕的视角与评论无疑是敏锐而深刻的。

顺着粟裕的视角,我们再审视《战上海》这部老电影后,确实觉得“战”字体现得十分不够:总体战役企图没有交待清楚,主要人物刻画得不够突出,主要故事线不够严谨,国军起义的作用被放大,而月浦、高桥等上海战役最激烈的外围作战甚至根本没有体现。至于把守卫吴淞的国军韩军长枪毙,既显得突兀,也与史实不符。

当然,那个年代能拍出那样的电影已算不错,我们从战史角度评论未免显得有些苛求。但不管怎样,因“战”味不浓,使得我对老电影《战上海》的这个错位印象算是在心里扎下了。

(二)

目前,我们尚不知《战上海》电视大剧的故事主线及主要情节。但通过前期的宣传及海报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点:

从绝对的主角是陈毅看,注定这是一部以陈毅在上海当首任市长经历为主线的电视剧。

上海战役时,尽管陈毅依然坐阵总前委,依然履行上海战役的指导之责,但毕竟华东野战军也好、三野也好,一向是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因此,陈毅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对战事进行指导。基于此,我们不难想象,整个电视大剧不以陈毅对上海战役进行指导指挥为重,而更多突出的是他对上海建设、上海管理、上海发展的领导与指导。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以政治战、军事战、经济战、金融战、间谍战、封锁战等多种“战”为支撑、为串联的电视大剧,是一部着力把陈毅这个首任上海市长领导和管理上海的各个方面全维立体地、浓墨重彩地体现出来的电视大剧。

从演职人员没有粟裕看,注定这是一部“战”味依然不会浓厚的电视剧。

稍懂战史的人都知道,上海战役从筹划到排兵布阵,再到指挥控制,主要是由三野前委书记、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粟裕和参谋长张震担纲的。上海解放后,粟裕还兼任着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之职,主任是陈毅。按说,粟裕无论如何是《战上海》绕不开的一个历史人物。而剧中的演职人员中竟然没有粟裕,这至少说明,电视大剧《战上海》的“战”味不会浓,体现的是更广义层面上的“战”字。

当然,每部电视剧都有自己的定位及演绎故事的视角与主线。帅克在这里不是矫情,也不是故意苛求,只是依稀感觉,既然与老电影同名都叫《战上海》,而老电影《战上海》中的“战”字又早已深入几代人之心,新电影却对“战”字一带而过,难免会使人多少有点怅然的感觉。

(三)

之所以有点怅然的感觉,实际上还是骨子里希望把“战”字味浓厚的上海战役,全维、立体、深度地通过影视剧还原再现出来。而上海战役的特殊性、重要性、独特性,注定其又是一个战争大片的绝好题材。

从作战样式上看,当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明确的战争样式,主要是北平、天津和绥远三种方式。上海虽属于天津方式,但又不能像打天津那样千炮齐发,这决定了我军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上海战役具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困难性。

从作战特点上看,上海战役被称之为“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解放城市还不能打烂城市。这与战争本身所固有的破坏属性无疑相悖。这也给战役决策者和指挥者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与挑战。而围绕此项战役目的的达成,我方战役指挥者活用战法、迭出妙手,最终达到了捉住老鼠而瓷器完好无损的最好结局。

从作战影响上看,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然而,驻有20多万重兵的大上海,汤恩伯认为“比斯大林格勒还强固33%”的大上海,认为可以固守半年的大上海,竟然15天便被攻克。不仅如此,上海战役还创造了战争期间城市不停电、不停水、不停生产的奇迹,还创造了几十万大军不入民宅睡马路的奇迹,还创造了城市刚攻克几千人接管大军便有秩序地无缝隙接管的奇迹。

显然,这样好的战争题材,不需夸张、不需演绎、不需做作,只要真实还原再现,只要稍加艺术处理,“战”味便会足够浓厚,故事便会足够精彩,画面便会足够吸睛。

我们不禁呼唤,何时才能有这样一部“战”味很浓的《战上海》大片呢?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