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者李政涛:我们的教育不再缺教育专家、博导,也不缺先进的设备、教学方法,而是缺少灵魂!未来,将有一群有知识没有思想,有规范却没有道德,有目标却没有信仰,有欲望却没有理想的人,将会形成我们的民族。
我们以前的生活: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下课铃一响,飞奔出去抢占有利位置,女孩子跳绳,男孩子跳远,玩得不亦乐乎。上课铃一响,才会气喘吁吁的坐到教室里,就算不小心崴脚,都不敢给父母说。
孩子现在的生活:穿着统一的校服,戴着红领巾,在路上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追逐嬉戏,大家排好队、保持距离,靠右行驶。在学生踏入学校的第一步,就要高要求约束自己,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好,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更好,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精细化管理的学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教室安装监控已经司空见惯,我们花几百万、千万建立学习资源库,建立安全平台,学生日常管理系统等等,放学后有家长的微信群,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无时无刻。
在这些系统的管理下,我们的孩子也越来越听话,在少先队员的带领下,不动一草一木,不吵闹嬉戏,维护一个宁静美丽的校园。但我觉得:教育不是整齐划一,校园也不是军营,学校有朗朗的读书声,也有嬉笑打闹的闹哄哄。
教书却不读书的老师吴非说:最可怕的是一群盲目的教师,在学校辛勤的工作。
我们的教育把知识划分成细小的学科,每个老师只负责自己教授的课,自然也就只有和自己上课相关的基本教参书。我们的老师,把书中的知识搬到PPT上,再把PPT展示给学生。时间长了,老师没有通过读书扩展自己,也再无新知识教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走出学校后,把所学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才是教育。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举手投足自带的那种读书气、创造力、学习力、正直乐观的品行,才是学生更应该学的东西。
教育是一种训练我们是应试教育,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是“考什么教什么”,我们甚至常说:这道题考试不会考,大家不用看。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评价指标,所以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只为多讲解题方法。学生认真刷题,做笔记只为考试成绩高一些。
但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儿,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兴趣爱好。
扎实走过场,认真干虚活也有人质疑:学校好像并不是专业教育机构,而是各部门的储备库,老师是各部门的后宫佳丽。领导视察、文明城市、环境保护、知识科普等等,都需要进校园宣传,学校协调场地,教师写稿子、组织学生。
教师还有很多在线学习、继续教育、评审职称、争优评先、发表论文等等,还有多少时间精力用在孩子的课堂上?
想起来有人讲个笑话:医生评职称需要论文,很多医生水了mRNA领域的论文,主要是很多医院没有这种药,论文对错没什么关系,说的更直白点就是可以造假。但医生都是治病救人的,这种论文的意义何在?
一样的思路,发论文、继续教育、宣传科普的初衷是好的,但对学生教育来说,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到最后,上课反而成为了教师的“副业”。
结尾教育是明天的事业,很多人提出,让老师“归位”。我们也不要怕孩子摔跤、碰壁和犯错,他们的童年、青春需要跌跌撞撞,这个过程中,他们才能学会思考、独立,他们才会为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如若教育失去了灵魂,那下一代的灵魂又在哪儿?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