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瑜伽师已经消亡,唯有玄奘得其真义:十七地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7-19 15:37:07

瑜伽是流行于全世界的运动,全球超过3亿人练习瑜伽,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练习瑜伽。

多数人只知道瑜伽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柔软练习;二是冥想。

然而,瑜伽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全世界流行的瑜伽运动多以这本书为经典:帕坦伽利《瑜伽经》。

一、瑜伽的定义

瑜伽是梵语YOGA的音译。

瑜伽翻译过来就是“相应”的意思。什么相应,是身心的状态。

简单理解至少有五个层次:

一:与境相应:境是对象,境界,身心的不同层次境界。

二:与行相应:行是修行,练习。

三:与理相应:理是正理,也是正念的相续,符合正理意识相续。

四:与果相应:与修行成果相应,即最高成就或智慧相应。

五:与机相应:与时机相应,恰到好处地应对,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曹文逸说,应物无心神化速。

瑜伽的修行八个阶梯,八支瑜伽:

正行、精进、调身、调息、制感、专注(冥想)、禅定、三摩地。

也有翻译: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专注、冥想、三摩地。

还有:自制、遵行、坐姿、调息、制感、专注、沉思和入定是八支。

是不是很熟悉,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二、瑜伽经的五部分略解

帕坦伽利《瑜伽经》分五个部分:

1. 三摩地篇:这是境界的介绍或者整体概论,讲瑜伽定义、瑜伽目的、心的波动、修习概论、三摩地解读、获得三摩地的方法。

2. 修习篇:讲解具体的实践修习法。讲痛苦认知以及如何消除痛苦,觉知和智慧之道,瑜伽八支修习的具体过程,静坐调息方法。

3. 力量篇:修习的阶段性成果。讲专注、冥想、三摩地的成果,讲专注训练的意识转变以及专注的力量。

解脱篇:最高成就。获得瑜伽力量之后的个体智慧和最高自由的心灵解脱。的方法、个体性存在的原因、个体和宇宙的心、业、万物统一性、知觉理论、心

三、玄奘翻译《瑜伽师地论》才是瑜伽师百科全书

如果你熟悉佛学,会发现瑜伽论非常熟悉,因为其中有不少概念和修习方法与禅学类似。

但是呢。它们并不一样。

或者说,禅学内容更丰富,更精确,更高明。

帕坦伽利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完成《瑜伽经》,而释迦禅学理论完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

但是,后世对于释家理论最完善的注解莫过于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瑜伽师的修习理论大全。可惜,后世真正瑜伽师消失了,只剩下身体瑜伽和简单冥想。

《瑜伽师地论》将瑜伽师成就分为:十七地。

分别为: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如彼所依(根本因)、彼所緣(对象)、彼助伴(条件)、彼作業(作用及结果)。掌握这些才可能通过前五识实践修习,如眼识观法,鼻识呼吸法等。

二者意地:第六意识及第七、八识作用原理。这才是心的练习的基础。冥想之根本:生、死、欲望、境界都在其中。

三者有尋有伺地:修习次第,粗浅心的状态,入门静虑境界,有观有觉,如观呼吸通过数息法等。

四者無尋唯伺地:更高一级静虑状态,心不再依靠对象即可停留禅定状态,如守株待兔。

五者無尋無伺地:真正禅定状态,意识不再起作用。

六者三摩呬多地:这是非常专业地三摩地不同境界。

七者非三摩呬多地:三摩地出定的其他境界,不展开讨论。

八者有心地和九者無心地::这是对之前境界的简单分类,无心地是無想定、無想生、滅盡定是無心地,其他是有心地。

十者聞所成地:这是多闻成就,知识丰富,技能丰富。

十一者思所成地:胜解成就,如理作意。对于理论的通达而成就的智慧。

十二者修所成地:练习成就。统摄一切修习法成就。如修因緣、修瑜伽、修对治等。

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地:这是不同资质修习法与成就,不展开。

十六者有餘依地和十七者無餘依地:已得心灵自由解脱的层次,有余为身解脱,无余为慧解脱。比较复杂不展开。

四、瑜伽是释家修行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瑜伽师是求道的最高追求,不仅仅是身体柔软,还得心灵柔软,柔软还不够,还能超越肉体的束缚,达到心灵的完全解脱。

其实,这就是释家最高成就的道路。

曹文逸说“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于人终不负。”这是一种伟大的追求。

因此,虽然瑜伽经已经够高明,为瑜伽练习提供方向,但玄奘翻译《瑜伽师地论》才是真正百科全书,真正瑜伽师修习大全,也是最高标准。

可惜,真正的瑜伽师已经消失了。

2024年7月

10 阅读:61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