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眼便惊艳千年,精选七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宝贝,美得不可方物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31 22:24:56

文|老达子

本文共1900字,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前言

当我们谈起中华文明的璀璨成就时,不得不提及那些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物。这些历经沧桑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奇,更因其卓越的艺术价值而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灿烂史册的文明古国,中国在工艺美术方面历来享有盛名。无论是金石雕塑、珠宝首饰,还是陶瓷、织锦等,中国传统工艺无一不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准。这些珍贵文物的设计创意和制作工艺,都折射出了当时统治者的审美追求,以及工匠们超群的技艺造诣。

今天老达子精选了七件颜值逆天的的宝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欣赏下吧~

《金柄铁剑》——春秋

这把金柄铁剑采用镂空工艺制成,主题纹饰为蟠虺纹,镶嵌着墨绿色的绿松石和精致的饰件。经过专家鉴定,这把剑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剑体由纯铁打造,剑柄由纯金制成。剑身长30.7厘米,下长35.2厘米,剑首格嵌有珠宝装饰,茎部呈八菱形,两侧由五对锐利的齿状凸起点缀,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泽。

在那个以青铜器为主导的时期,铁器原本就属于稀罕物。而这柄精美的铁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块炼铁渗碳钢"工艺,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在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大多还在使用普通熟铁的背景下,春秋晚期的秦国工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全新的技术,得以锻造出坚韧无比的生铁,铸就了这柄强大的铁剑。

更为罕见的是,这柄铁剑还配有精美的金制剑柄,这无疑要求工匠们具备高超的金属熔炼和镶嵌技艺,才能将铁与金两种材质完美结合,制成如此利器。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制作工艺,充分显示了春秋时期中国工匠们卓越的技艺水平。

《唐鎏金铁芯铜龙》——唐

这尊鎏金铜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龙了,它集生猛勇武和灵秀典雅于一身,非常有盛唐气象。

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它的身体细长有力,两只前爪紧紧扣住地面,龙身呈现优美的"S"型曲线。龙头高昂,张开龙口露出尖牙和弯曲的蛇舌,两只圆瞪的眼睛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则高高扬起,反折向上。

整尊铜龙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充分展现了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蓝玻璃花顶簪》——宋代

这是1000年前的审美,淄博陶瓷琉璃馆藏的北宋蓝玻璃花顶簪。

宋朝的审美绝对是古代天花板级别,而且特别对现代人的胃口,更符合中国人谦逊的品质,虽说材质只是玻璃,但这颜色,这审美,确实很绝!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元代

这枚高足杯全身施以青白釉,隐约透露出丰富迷人的红色调,仿佛点缀了动人的"腮红"。这并非标准的釉里红图案,而是一种独特的渐变色彩。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烧制过程中工匠没有完全控制好火候和温度,导致原本的彩绘花纹晕染开来,形成了这种美轮美奂的渐变效果。这种偶然的美艺或许就是这只杯子最大的魅力所在。

《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明代

此件凤冠的尺寸宏大,通高达48.5厘米,直径23.7厘米,重达2320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件凤冠上嵌满了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多颗,以及璀璨的珍珠5000多颗。它大量采用了点翠技艺,造型庄重富丽,基本延续了宋代皇后的凤冠样式。

凤冠前部饰有9条金色的龙,口衔珠滴,下方又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1只金凤,共9龙9凤。这些金凤金龙的头部朝下,口中叼着垂挂的珠滴,在行走时会随步轻摇晃动。

这件凤冠的主人正是明孝端皇后。2002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之一。孝端皇后生前无子,这引发了一场是否立其长子或三子为太子的"国本"之争,深深影响了明末政局,使万历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广绣珠绣花卉纹披肩》——清代

广绣作为曾经历史上最出众的出口商品之一,在明清时期迅猛发展起来。白芳教授曾说过: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中西文化的深入交流,广绣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油画的艺术特色和明暗透视、光线折射等技法。这种东西融合的绣花艺术品深受西方人的喜爱,一度成为欧美社会的流行元素。

这件十八、十九世纪的广式披肩,绝对算得上当时的顶级奢侈品,再搭配一个旗袍,简直不能再美了,是当时西方各国王室钟爱的外销奢侈品。

《八角油纸伞》-民国

雅致独特的八角油纸伞,承载着民国时期的历史印记。它别具一格的造型和精美的图案,引人入胜。伞面绘有色彩亮丽的花鸟图案,如菊花、翠竹、兰花和喜鹊登梅,充分体现了"四君子"梅兰竹菊的优雅气质。黑白牡丹的图案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这把八角油纸伞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日货的抵制,更是一种积极的国货运动。它诞生于1915年的民族自强呼声中,成为了支持国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如果你有机会漫步于杭州工艺美术馆,不妨去亲眼目睹下这件珍贵的八角油纸伞。它承载着历史的回忆,蕴含着江南文化的精华,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烟雨朦胧中的历史韵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