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男子讨老婆的艰辛,揭开了适婚青年难以启齿的生存现状

电影烂番茄 2023-11-11 10:17:00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段话:

家乡容不下肉身,他乡放不下灵魂。

这句话不知道戳到了多少异乡客的心窝里。

为了生活和梦想,有太多的人成了离家的孩子。当与人讲述起家乡时,我们总会眯眼陷入到幸福的回忆之中。

今天,番茄想要分享一个苗族小伙与家乡的故事。

或许在他的故事中,对于我们挚爱的那片家乡,你会拥有新的感悟。这就是央视纪实频道于2014年拍摄的纪录片——《终身大事》。

01、容不下肉身的家乡

广西,元宝山,青山寨。

老杜是土生土长的青山寨人,亦是寨子里的大能人。

他是寨子的老支书,修路筑桥建学校,为寨里做了不少实事儿;

他也是寨里第一个建水泥房的人,比之传统竹寨,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不少。

可外人眼中的能人,却有一个心病。

老杜的儿子小杜,已经28岁了,至今还是个光棍儿。

儿子是家里的三代单传,老杜生怕自己的儿子讨不到媳妇儿,让杜家就此断了香火。

老杜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

如今寨子里的女孩们,打小就惦记着走出这深远的大山。

寨里的青年若是想把走出去的姑娘重新迎娶回来已是难比登天,更不要说外乡的女子愿意走进山里过上一辈子。

又逢正月十一,这是苗寨的重要节日——坡会。

这也是青年男女能够脱单的最佳时机。

此时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都会返乡,他们盛装出席且载歌载舞,若是能够遇上心仪的对象情投意合,也是寨里的一段佳话。

苗寨的姑娘最喜欢吹小芦笙的男青年。

在她们眼中,能吹好小芦笙的男子都是能力强的好手。

能排在人群前面吹芦笙的男青年在坡会上往往最受追捧。而当年老杜就是吹的一手好芦笙,也借此俘获了杜嫂的芳心。

然而,小杜不会吹芦笙,只会吹地筒。

用他自己的话讲:吹地筒的人都是最笨的,俗称“地瓜”。

在这年的坡会上,“地瓜”小杜相中一个名叫马星光的苗族女孩子。

星光面容姣好,白皙漂亮,是小杜心中的理想型。在和星光的接触中,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热切的目光。

可相处了一段时间,小杜还是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小杜并没有败给寨子里的芦笙手,而是败给了一个城里来的开小汽车的男青年。

马星光很早就外出打工,柳州、桂林和江浙她都去过,相比于家乡,见过世面的星光更希望留在生活条件更优渥的城市。

人往高处走,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拼命想留在城市里的,还有马海鲜。

海鲜和星光是同班同学,她外出务工的时间更早。

只不过海鲜没有星光那么幸运。前两年海鲜在城里遇人不淑,未婚先孕。无奈之下,她只能回到寨子里诞下女儿,成了一位单亲妈妈。

留在寨子的那段时间,马海鲜开了一家小小的粉店谋生。

可即使是马海鲜这种未婚妈妈,在寨子中一样抢手。

小杜和寨里的男青年有时间就会光顾海鲜的粉店,只希望自己的殷勤能够打动对方,在海鲜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过,海鲜还是忘不了城市的灯红酒绿。

面对镜头,她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

马海鲜说,她们一个班的女同学只有4-5个嫁回了寨子,其余的都想往外面跑。退一万步讲,如果找不到人再回来,村里大把的男人还没有老婆。

海鲜的话看似功利,却也道出了苗寨女孩当下的恋爱观。

最终,她将自己的女儿留在了寨中,再次选择回到城市里务工。

至于小杜,还在打光棍。

不过他也暗下决心,到大都市里去看看:到底那地方有什么魔力,能够让苗寨里的女孩们如此的痴迷。

02、放不下灵魂的他乡

如果你以为不会吹芦笙的小杜真是个“地瓜”,那就大错特错了。

小杜和父亲一样,也是个能人。

他不仅勤劳肯干,更胜在机灵变通。

来到深圳的小杜,在一家手机工厂上班。

他操作的效率很高,一个人就能完成两份工作量。他也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获得了组长的职位。

不过小杜却把流水线的工作看的很透彻:枯燥且压榨人的潜能。

想在生产线上干好活,靠的不是眼睛,全凭双手的感觉。说白了,流水线就是把人当成了机器。

小杜不甘于此,便主动向老板提出调岗。

他想要做一个渠道销售,将厂里的手机推销出去。但做了一段时间,小杜却依然没能取得自己心目中的成绩。

不可否认,小杜的能力很突出。

他是流水线的组长,也是渠道端的销冠。可小杜发现,当他脱下工服走出厂区的那一刻,他依旧是一名进城打工的农村人。

而在深圳这座繁华的都市中,像小杜这样的农民工成千上万。这千万人中或许能有一条跃上龙门的鲤鱼,可绝大多数人却犹如过江之鲫,他们随着大潮涌入城市,去争夺着少的可怜的机会和资源。

在推销手机的过程中,小杜认识了柜台销售小贾。

同为苗寨的老乡,让两个人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小贾对这个踏实勤恳的小杜很有好感,当然,小贾对小杜只会吹地筒这件事也相当“耿耿于怀”!

小杜对小贾也十分爱慕,两个年轻的心虽然越走越近,但小杜却始终没有勇气和小贾确立关系。

和在家乡追求女孩不同,小杜在大都市里始终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感觉。

因为在这里,只有生存,没有生活。自己尚且在生存线上苦苦徘徊,小杜又怎敢向心上人许诺,许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小杜第一次萌生了回乡的念头。

他并不是选择逃避!

恰恰相反,小杜想要返乡创业,寻找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03、回家,把家乡建成理想的模样

画家老黄,每年都回到元宝山写生。

这么多年,他每次进山都会住在老杜家里,多年下来,两人成了知己至交。

老黄并非普通的画家,而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格胜,他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老黄对这片山水有着极深的感情。

老黄说他每年都来到元宝山写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他需要大自然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老黄不仅自己来,他还会把学生带来。

每年梯田里稻子成熟橙黄之时,老黄便会带着五六十名学生进山写生。而这一行人的吃住问题,就都有老杜一家来解决。

他们在老杜家吃极具地方特色的山珍佳肴,再到村子里的各家各户去投宿。

人多了,路就多了,钱也就多了。

头脑灵活的小杜看准了接待写生和采风游客这个巨大的商机。

他开始承接旅客的导游和食宿工作,来到元宝山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这画画和摄影的,老杜和小杜便尽到地主之谊,让旅人们尽兴而归。

不仅如此,小杜更是把元宝山的养殖业发展了起来。

元宝山上有两宝:禾花鱼和元宝鸡。

在以往这些山珍美味都是苗寨中人自给自足的,但如今随着元宝山的客流变大,这些大山里面的美味开始变得供不应求。

为了量产禾花鱼,小杜钻研育苗技术。

他会特意搭好鱼窝,每个窝里放上一条母鱼和六条公鱼,这是经过小杜反复实践摸索后得出的比例,这样的话鱼苗的数量将达到最优。

禾花鱼吃稻花长大,以肉质细腻口感鲜甜而闻名,而这也成为了每个旅客必点的美食。

为了养好元宝鸡,小杜又在高山间搭起索道。

这些山里长大的溜达鸡饿了就吃野虫,渴了就喝山泉,在没有人为干预和化学污染的环境中长大,这种禽类的口感是普通肉食鸡完全没办法比拟的。

小杜凭借这条索道,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饲养环境,同样让元宝鸡的饲养大获成功。

青山寨的发展还远不止于此。

老黄作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他亦希望能够帮助这片古朴的山村在新时代里获得新的生机,他从北京拉来优质的投资资源,为的就是能够改造青山寨。

与其说是改造,或许还原更准确一点。

在老黄看来,老杜一家修建的水泥房虽然更适合居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庄原本的古朴风貌。

于是在他的建议下,青山寨开始对寨子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水泥房的外面被铺设了木制结构;

村寨的楼宇之间被架设起更具民族特色的木桥;

更多的古树被移植到村寨周围以增添自然气息。

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来了,越来越多的旅客也来了。

在不少村民的努力下,青山寨慢慢变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观光胜地,这里也变成了青山寨国家写生基地。

毫不夸张的说,老杜、小杜还有村民们。

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了家乡,以小杜为代表的苗寨青年也找到了归宿。

04、尾声

创业成功的小杜,也终于鼓起勇气向小贾表白。

两个年轻人达成共识,他们都愿意离开大城市而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一天对于小杜和小贾来说十分重要。

他们把订婚、结婚和孩子的满月酒这三个重要的日子都放到了一起。

小杜的二手皮卡上装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礼物,他和妻子小贾要把这些东西送回到娘家,答谢家长的生养之恩。他们二人也做好决定,要在这片苗寨里扎根、繁衍、生息。

和小杜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四川农村女娃李佳佳,她从小在年迈的爷爷身边生活。做乡厨,干农活,组成了李佳佳的年少生活。

14岁时,李佳佳也曾进城谋生,她曾连续吃过两个月的馒头,也曾在露宿于街头。可这样漂泊的生活终究难以为继。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佳佳接触到了短视频。

当时她决定返回家乡,将农村生活与美食作为素材,并将“四季更替,适食而食”作为自己创作的核心主题。

结果,随着她的不懈努力,李佳佳成了全网爆火的美食博主,更成为四川成都首位非遗推广大使。

返乡创业成功的李佳佳还有个更为大众所熟悉的名字——李子柒。

布依族姚海定回乡创业发展火龙果养殖,成为蔗香镇的创业带头人;

农家娃龙伦增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带动当地大批乡亲一起创业;

创业者李远权发扬家乡富硒资源,建设农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经济园区。

越来越多和小杜、李子柒一样的农村打工者选择回到家乡,他们不是简单的落叶归根,更多的是给家乡带回了开阔的眼界、高新的技术和优质的资源。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气,为家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希望。

小杜回乡的故事或许能打动迷茫中的务工者和创业人:

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幸福无非就是男婚女嫁,背个娃娃有个家。当我们尝试去反哺那片养育你我的土地时,她亦会给你惊人的、足够充沛的力量。

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觅得自己的归宿,找到自己的家乡。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鸥鸥)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