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寒冬下蒙牛如何穿越周期?

海凡资本 2024-09-24 17:03:11

海闻社讯 蒙牛新总裁的又一次露面,是在与京东的合作仪式上。

9月11日,蒙牛集团与京东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蒙牛集团总裁高飞、京东集团CEO许冉出席仪式并见证战略签约。

图源:公司公众号

双方明确未来四年将在全渠道和各类行业端业务加强合作深度和广度,实现300亿元的合作目标,同时将共同推动仓网变革、营销共创、新品开发、属地化供应链、助农扶农、公益合作等合作项目,让更多用户享受蒙牛全品类的优质产品,助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蒙牛表示,双方将在零售全渠道、物流服务、企业采购领域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工业品采购、供应链金融和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合作,探索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今年3月,蒙牛乳业原总裁卢敏放宣布卸任总裁职位,公司原高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高飞成为公司新一任总裁,这也是蒙牛乳业自成立以来的第五任总裁。新总裁高飞是蒙牛的老将,是跟着公司创始人牛根生打拼的一员,是正统的“自己人”。

有公司人士表示,“两任领导的风格不一样,前任卢敏放有外企背景,乐于分享;高飞做业务出身,很少对外。”

肯埋头苦干是好事,蒙牛也正好进入了行业下行、集团亟待转型的关键档口。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6.705亿元,同比下滑12.6%;实现净利润25.32亿元,同比下滑17.23%;每股基本盈利为0.623元,同比减少18.6%。

与业绩一同下行的,是二级市场的股价,数据显示,2021年1月,蒙牛乳业股价最高涨至52港元,总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蒙牛乳业股价报收于14.5港元,总市值仅为570亿港元,这还是近日反弹的结果,距离当年的高点,跌幅仍然超过65%。

股价下行,不能单纯地认为是蒙牛竞争力下滑或者经营不善,作为行业龙头,蒙牛的业绩萎缩更多的是在行业寒冬中难以独善其身。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就表示,“当前我国奶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严峻挑战。”

蒙牛对这个局势显然有清醒的认识,业绩说明会上,高飞就说,“上半年各个品类均表现不及预期,主要是之前长期增长比较好的品类当中,比如常温的白奶和国内冰淇淋的业务受到消费的疲软和需供矛盾、渠道变化等原因,公司保持合理的发货,因而销量有所下降。”

根据公司的中期报告,蒙牛乳业上半年四大细分产品全线下滑。其中,乳业液态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2.615亿元,同比下滑12.9%,营收占比为81.2%;冰淇淋业务收入为33.714亿元,同比下滑21.75%,收入占比为7.5%;奶粉业务销售收入16.353亿元,同比下滑13.6%,收入占比为3.7%;奶酪业务收入为21.143亿元,同比下滑6.28%,收入占比约为4.7%。

比较引人瞩目的是液奶的下滑,这可是蒙牛的基本盘。蒙牛的说法是,“不会为了收入增长做无谓的销量堆砌”,意思是,不想过度掺和价格战,损害持续利益的事情蒙牛不想做。“如果是一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公司,业务规模可能是放第一位的。但我们已经是接近千亿的大盘,不能为了每年(收入)多增加一个或两个点,而大幅度牺牲利润。所以未来几年里,盈利能力改善、提高利润是我们的主要出发点”。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张平在业绩发布会上说。

高飞认为,要想破局,不该靠这种低质量“内卷”,还是要靠创新。

实际上,在高飞之前,蒙牛就尝试做了一些变革,比如在奶粉领域,公司早在2019年出售了君乐宝,转而收购了澳洲厂商贝拉米,希望高端化,但最终策略并不成功,卖了的君乐宝越来越强,昔日手中资产变成了如今的竞争对手,“高端”的贝拉米却竞争力日益萎缩。2020-2022年,贝拉米实现营收分别为10.32亿元、5.15亿元、1.24亿元,根本无法弥补出售君乐宝所带来的亏空。

这也导致了2021-2023年,蒙牛乳业奶粉业务实现营收分别为49.49亿元、38.62亿元、38.017亿元,连续三年同比下滑。

当然,公司对此还是乐观的,高飞在中期会议上就表示,奶粉业务已经基本扭亏为盈,可以期许见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在“不出海就出局”的浪潮下,蒙牛也布局国际化战略。旗下的“艾雪”冰淇淋,在东南亚相当好卖。

最便宜只要2000印尼盾,也就是不到1元人民币的产品,很受东南亚日益希望改善生活的消费者的喜欢。

1-6月,蒙牛海外收入为23.52亿,增长10%左右,占比仅为5.3%左右,其中接近一半都是靠“艾雪”冰淇淋。目前,艾雪已经稳居印尼份额第一、菲律宾份额前列。

此外,艾雪还持续拓展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市场。在东南亚的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成为蒙牛出海的重要棋子。

当然,这对于蒙牛来说,依然只是改革业务结构的第一步,想要摆脱内需存量博弈,找到新的增量,逆周期发展,蒙牛和高飞,还需要考虑更多……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