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字的左半边——厷,读什么?是什么意思?

雪儿浏览文化 2024-10-31 05:34:50

厷,读作gōng(读音:工),古同“肱”。 即上臂,泛指胳膊。

《说文解字》中说“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厶。厶,古文厷,象形。肱,厷或从肉”。意思是说:厷,指手臂的上部。字形采用“又”和古文的“厶”会义。“厶”字是古文写法的“厷”字,是肱二头肌的形象。“肱”,这是“厷”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肉”作边旁。

字形演变

“厷”是“肱”的本字。厷,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手臂形的“又”字上加一个半圆指事符号,表示手臂上突起的有力的肌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鼓起肌肉的半圆指事符号写成一个黑点。楚简将肌肉的形状,写成一个方块。篆文将表示鼓突肌肉的字形指事符号写成像鱼钩的独立汉字部件。

《康熙字典》截图

隶书、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臂写成一横一撇(即“左”的省略),又误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鼓突肌肉的写成“厶”,失去手形。当“厷”主要作为单纯字件使用时,篆文再加“肉”另造“肱”代替,强调人体的肌肉组织。

这个字在一些古籍中也读hónɡ(读音:红),含义同“宏”,多用于人名。如三国时期涪陵太守庞厷;同时代还有庞统之子吴国黄门侍郎谢厷。

另外,“厷”字还是“雄”的二简汉字,当然,由于二简汉字外形与日本汉字相似,导致汉字的精髓丢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不满‌现在已经停用了。

这也再一次体现了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简入繁的演进,不断扩充汉字数量;又经历了由繁入简的演化,简化了庞杂的笔画。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阻断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极大地便利书写使用。

不知各位网友如何看待这一过程?

3 阅读: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