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林场吃饭,脱下鞋子走上炕床,离开时却发现鞋子不见了

糊麻酱历史来咯 2024-12-03 13:16:37

1974年冬天,东北林场的一间土坯房,17岁的上海姑娘王萍坐在炕上,心里满是忐忑。她没想到,眼前这个亲切又温和的男人竟会在下一秒撕下伪装,露出不堪的一面。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彻底偏离了原本的轨迹。

为什么一场平常的饭局,却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正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无数年轻人告别城市,奔赴农村和边疆,接受再教育,也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17岁的王萍就是其中之一。她从繁华的上海出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大兴安岭深处的一个林场。那是一个漫天风雪的冬天,火车驶过无尽的白桦林,王萍的心里却是热的。她想着,这里的一切或许都粗糙些,可她能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

刚到林场时,王萍很快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尤其是一个叫刘大军的小伙子。刘大军二十出头,长得高大帅气,说话风趣,心思细腻,总是能让王萍在异乡感受到些许温暖。久而久之,王萍对他渐渐产生了好感。

可就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刘大军的一次热情邀请,却让这段关系从“温暖”变成了“冰冷”。

【信任的破灭】

炕上的邀请

那天,刘大军笑着对王萍说:“我家今天有聚会,都是熟人,你也来热闹热闹吧。”王萍没多想,便应了邀约。当她推开那扇简陋的木门,看到空荡荡的屋子时,心里不免有些疑惑。

“人呢?”她问。

“都在路上了,你先上炕暖和暖和。”刘大军笑得很自然。

炕上的热气驱散了严冬的寒意,也让王萍放下了警惕。她脱下鞋子,坐了上去,没想到下一秒,刘大军的手却不安分地伸了过来。

王萍愣住了,想挣扎,却被压得死死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这个她曾经信任的男人,早就打好了自己的算盘。

【无奈的选择】

畸形的婚姻

事后,刘大军一脸“负责”的表情,说一定会娶她。王萍心里复杂极了。她知道,如果这件事传出去,自己这个“黄花闺女”在村里可没法抬头,甚至连回上海都成了奢望。

无路可退的王萍,只能答应了这门婚事。村里人都说,刘大军这小子有福气,娶了个知书达理的上海姑娘。可婚后,王萍渐渐发现,刘大军的“负责任”只是一场谎言。

【家暴的真相】

拳脚相向

结婚没多久,刘大军的暴躁本性便暴露无遗。只要心情不好,他就会借着酒劲对王萍拳打脚踢。有一次,他竟然将炕上的被褥掀翻,把王萍拽到地上,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

王萍渐渐明白,村里那些关于刘大军家暴的传闻都是真的。之前他的前妻选择离婚,恐怕也是因为这个。但她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

“我还能离开吗?”她无数次问自己。

【孩子的离去】

腹中的生命

就在王萍一次次被暴力支配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的到来,让她对这个家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想着,也许有了孩子,刘大军会改掉这些恶习,变得更像一个丈夫和父亲。

可是,现实却没给她这个机会。

又一次争吵后,刘大军推了她一把,王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等她爬起来时,腹部的疼痛让她冷汗直冒。被送到医院时,医生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孩子没了。

王萍的心像被撕裂了一样。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这个家再也没有留恋的理由了。

【告别的终章】

回到上海

1976年,王萍结束了知青的工作,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回到了上海。大兴安岭的两年,成了她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段记忆。

后来,王萍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她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婚姻。

有人说,那些知青岁月,是一代人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可对于王萍那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也有人说,历史是无声的记录者,见证着每一个时代的荒诞与真实。而王萍的故事,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宏大的叙事背后,个人的痛苦显得微不足道,却又真实得让人心疼。

历史的脚步早已远去,但那些人,那些事,依然在记忆中鲜活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