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时候,你最讨厌别人回复什么?​​​

摩登语言学 2024-09-29 18:08:39

“随便吧”

在男女双方中的恋爱中,尤其是女生会经常问男生约会地点选哪里、吃什么、玩什么、去哪儿旅游等等简单的生活问题,很多时候都会收到“随便”这个答案。但是有网友吐槽,为啥男人回复“随便”容易会惹女友生气呢?实在是想不通她们想什么?通过一个故事让大家看下回复“随便”,就知道答案实在是太简单了。一个男生和女友在一起三年了,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相处很好,约会时候问的那些问题,这个男生都会答“随便”,让女友来做选择。刚开始的时候女友觉得男朋友很贴心,什么都让她做主,后来在一起时间久了之后,女友就不再喜欢“随便”这个答案了,她认为这是男朋友懒得思考、嫌麻烦才做出的回答。后来两个人就分手了。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发现,女生在刚开始恋爱的时候,需要男生经常体贴照顾,后来肯定想要男友有担当,可以为她撑起一片天空。所以“随便”这个答案的使用要把握好这个度,很多时候,女友就是暗示一件事,那就是还是想要听听你的意见的,让你替他选择。但很多情商低的男人,就看不懂了,就选择回复随便,给人一股拒绝的感受。这也难怪会惹恼女友生气了。有时候,你的“随便”会让人以为你没有主见,不想费心思考某些事情,所以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情况下,“随便”两个字也不能经常挂在嘴边。在恋爱过程中,要让女友看到你对她的爱护,同时也要让她看到你的责任感。生活中同样如此,该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还是要给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在某些需要对方考虑选择的事情上,可以给出几项参考答案,这样的话,你就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为牢固和谐的关系,利于双方沟通。(为啥男人回复“随便”会惹女友生气?答案太简单,就是暗示一件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522997545596484&wfr=spider&for=pc)“嗯、哦、啊、呃、额、嗯嗯、喔喔”、表情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0%的被调查者认为“哦”是网聊中最令人反感的词汇,60%的被调查者认为“笑脸”是网聊中最反感的表情。有网友因恋人喜欢用“哦”而分手,“笑脸”则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表情。而在此前名为“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的评选中,“呵呵”高票当选。无论是“哦”还是“呵呵”,抑或“微笑”表情,之所以让很多人觉得反感,关键是因为它们都或明或暗地带有几分敷衍的意味。这些网聊用词或网络表情,绝大多数时候表达的都并非它们所代表的本意,有时甚至融进了使用者的客套、轻蔑、嘲讽等情绪。敷衍而不真诚的表达,几乎已成网络社交时代的“关系杀手”。网络社交和即时通讯工具,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便捷沟通的途径。熟识多年的老友、工作中的同事、偶然结识的新朋友,都能通过这些工具增强联络、增进了解。不过,与面对面的交流不同,以网络为媒介的社交行为给网聊双方戴上了面具,让彼此都难以看到对方的眼神、表情等“副语言”。尽管如此,随着彼此交流的加深,网聊中的一些细节同样能为我们“察言观色”提供可能。我们在网聊中对别人发来的讯息进行解码时,也一般都能从字里行间觉察到对方的情绪和潜台词。即使偶尔会有误读,但对方的态度是真诚还是敷衍,却并不难分辨。敷衍态度在社交中的危害不容小觑。诸如“哦”“呵呵”一类的词,不仅会让一段对话戛然而止,更有可能直接伤害现实中的友情和关系。因为不够真诚的对话容易引发猜忌,而猜忌多数时候都会成为误会和摩擦的导火索。或许许多人不知道,多项研究表明,在网聊中与朋友闹翻或绝交,比在实际中更伤人。无论是虚拟社交还是面对面的沟通,真诚相待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已有不少学者认为,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实质上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网聊中还充斥着虚情假意的应和、皮笑肉不笑的“呵呵”、皮里阳秋的小聪明,我们的人际交往势必会更“受伤”。少一些敷衍吧,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回归现实的关注和关心,人心才会更温暖。(敷衍是网络社交杀手 "哦"成网聊最令人反感词汇;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120/c40606-24165916.html)问号

不只是单发问号“?”,你聊天的时候发的句子中带有问号时,有时也会令人反感的。这个问号,我这边把它理解是质问的意思。如果不是什么非常熟悉的朋友就不要这样了。举个例子:朋友:在吗?兄弟我:?(言简意赅表达出“干嘛”的意思)客户:孙工,在吗?我:?客户:?。。。。(这聊天没办法继续了)聊天发句子时,别经常带问号。特别是处理问题的时候,这样会显得自己不够专业,同时,会让客户觉得你在质问他。这是我前辈教我的,现在把它传授给你。(作者:秋意浓;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144890/answer/93748805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在吗”

“在吗?”这句话为什么被很多人讨厌?为了直观表现up主的烦恼,我直接放一张图。这张是这台电脑一年间的,QQ上的,临时会话的,“在吗”的记录。

图没截全,总共157个“在吗”,来自101名网友,其中41人问完“在吗”就不说事了。这仅仅是临时会话中的“在吗”,还不包括问“在么”或者“在?”甚至问“再吗?”的网友。

在讨论“在吗”之前,先讲个马拉松的典故吧。据说,当雅典军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后,使者费里皮德斯(Pheilippides)由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报捷,全程约42.195公里,途中从未停顿。当费里皮德斯回到雅典,将胜利的消息转告雅典人后,当即死去。为了纪念他,希腊人在1896年举行了第一次马拉松赛跑大会。(来自维基百科“马拉松战役”词条)咱们魔改一下这个故事。传信兵辛辛苦苦跑回雅典城,见到雅典人,大喊一声“雅典的公民啊!你们在吗!”然后死去。接下来,雅典城再派一名士兵,不辞辛劳跑回战场,回应一声“雅典的公民都在的!”然后死去。再接着,出征的将领又指派一名士兵跑回雅典城……荒谬么?荒谬。如今,这些奔波劳累的士兵,成为了屏幕上的文字,活跃在当代每个人的QQ、微信、微博、私信里。而代替他们死去的,则是电量和流量,以及我们手上的时间和精力。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别人问“在吗?”1、收到文字消息的人没有回答的余地这个问题,看似有两个回答:在,或不在。只是,自己总不能回答一句“不在”吧?未免莓脸莓皮莓凉心。

莓在哦!所以这句两个字,乍看是话题的发起,其实也意味着话题的终结。扩展一点来说,不方便选择回答的类似问题,在发起聊天时都是略显尴尬的存在,举一些例子:“在干嘛?”关你皮丝?“睡着了没?”回答没睡着,可以开启修仙模式。回答睡着了,互相尬聊以示友好。“你昨晚忘了写作业,为什么不把吃饭也忘了?”只能说,满足食欲是人类的本能,作为一个动物我很抱歉。回答“我的确忘记吃饭刷了一整夜B站”可以打对方脸,也能打自己的脸。“好久不见,过得好吗?”我可以答“谢谢你的关心”吗?回答说过得好,是不是会让对方嫉妒,会不会显得没有你,我也能过得很好?回答说过的就那样,是不是显得自己敷衍?回答说过的差,最近卡池没抽到老婆,下个月房租交不上,喜欢的漫威英雄还都死了,对方真的会安慰自己么?拜托,天秤座没有余力做这些无谓的选择。2、浪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多摩作为一些我的世界服务器的管理员,以及一名主播,偶尔有网友的疑问需要去解答。于是就有了开头那张图的绝赞美景。

假设A找B有事。当A询问B是否在线之后,要等待B的回应。应答方B回应时,需要确认A也在线,才能建立即时对话。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今天A问在吗,晚上B回答看到了;明天A重新询问,明晚B再回答看到了……对话永远无法建立。然而,即便是即时通信的软件,也可以当做留言,直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出来,让对方明白这件事需要讨论。这样,每次发送的信息不会被浪费在“建立对话”这种无谓的事情上,而是有效的传递信息,才能更快的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存在、是否能解决、以及如何解决。当然,如果A只是有一些事情让对方知晓,而不需要回应,就是另一回事了——通常,这种事情也不至于询问对方是否能应答,自然也不会询问“在吗”了。这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3、“在吗”背后的请求既然会问出“在吗”,说明接下来的话题需要对方应答,那么所提出的事情也是需要对方进行某种程度的判断的。随意举例几个问题:你是京吹么?锤子的TNT值得买吗?《死侍》一起去香港看不?你手机啥牌子型号?咱们晚餐吃啥?你打算怎么找女朋友(guna)?有空回来加班吗(stfu)?你出国一年回来时我已经怀孕了怎么办(emmm)?以上问题,有简单的选择题,有客观陈述的填空题,也有需要动脑的思考题。但一句“在吗”的背后,对方猜不透这是简单的请教,还是复杂的拯救世界。网络上的世界没有那么紧密,包括多摩在内的许多人,出于“不想变麻烦”的心理,并不愿意正面回应这样的问题,于是也头疼这句单纯的“在吗”。

深表同感所以,既然对方有这样的顾虑,那么只要提问者不是想问什么很紧急的事情,不妨直接把要讨论的话题抛出来,对方能直观判断这个话题是否能讨论,你好我好大家好。毕竟要紧的事情都直接电话联系,或者赶去当面说了。4、不问在吗,直接说事“在吗”这种问题,没有其他回答的余地,同时浪费精力和时间,并且还不包含有价值的讯息,对于经常需要回应问题的人而言,是非常苦恼的事情。这种苦恼对于多摩君其实还算轻的(反正没多少人认识我嘤嘤嘤),对于各位拥有粉丝群的up主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大家在网上进行文字交流的时候,电量和流量那么珍贵,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非常值钱,最好不浪费在“在吗”这种毫无益处的询问上。

“在吗”这类低效率的开场白终有一天会淡出网络,大家都是8102年的网民,互相为对方节省时间精力,从你我做起吧。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