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存款高于这个数,可以被称为幸福的家庭

心心侃世界 2024-09-03 10:45:51

你家有百万存款吗?

每次写关于“钱”的话题,总是能在留言中看见百万、千万存款的人,比比皆是,我们真的如此“富裕”吗?

这几天中小学生已经迎来了为期2个月的暑假,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假期就是看电视,和同学约出去玩,等假期快收尾的时候,大家一起补作业,别提多快乐了。

可是,这两天我却看见在北京“一个暑假,8万打不住”的天价补习费的消息。

在这个暑假里,家长会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就比如说海外研学、北图夏令营,光这个夏令营10天就要6000块;还有家长想让孩子增加见识,就送出国游学,甚至10天就需要2万;甚至有的家长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就请一个保姆,每月费用也高达5000块。

粗略一算,这一个月大概3-5万就没有了,这些钱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期望。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活动,费用却让人咋舌,10天6000块、2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人人都可以支付得起。

不难想象那些家长们,在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咬牙坚持的背后,是藏了多少辛酸和无奈。我想这只能说地域差异吧,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孩子,就是会比较卷,因为教学资源的不平等,加上所在城市不一样,这让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所承担的经济压力都不相同。

所以,你说如何定义一个家庭有多少存款是幸福的呢?

我想从经济层面来说,如果他们家庭存款在100万以上,那可能算是幸福的,因为不会因为高昂的教育开支,感到焦虑,毕竟抛去这两个月的花销,他们仍然还有很多结余,依然可以过相对舒适的生活。

可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北京,过的很辛苦的人群来说,或者存款没有20万的家庭来说,这些高昂的教育开支,肯定会让他们痛苦。

作为一个成年人,生活就是这么不易,你们身处同一个圈子,你不能让你的孩子看着他的同学都去参加夏令营,也不能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你只会陷入经济焦虑,无限循环。

那普通家庭到底需要存多少钱,才能应对如此高昂的教育费用,同时保证家庭生活的基本品质?还能过得很幸福和从容?

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不久之前,我看见了一张图,让我有所思考。

看完我发现,原来我家的存款只能解决温饱,距离小康生活还需要努力存40多万,感觉眼前一黑,看不见希望了。

钱难挣,屎难吃,普通家庭有多难才能存到10万?

前几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公开招聘2名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然而,每月仅有1700块,并且这个工资水平低于武汉平均薪资;看完这个薪资水平,心有没有凉透?

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换来了1700块。在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1700元究竟能做什么?试想,仅是租住一个简陋的隔断间,每月的租金就要700至800。而每天的三餐,哪怕再节省,至少也需要20,加上租金就已经花去了近1400块。更别说还有通勤费用、日常开销了。

就这样的水平还想要存钱,是不是痴人说梦?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也有那种月入几万的高薪人群,我想这样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所以,你说如何定义一个家庭有多少存款是幸福的呢?

我有一个朋友年薪30万,存款大概能有70万,可是他依然每天闷闷不乐。

因为他还没有买房子,他知道如果买了房子,70万存款会瞬间清零;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他的媳妇一直追求高质量生活,背的包包都是2万起步,鞋子也是5000左右,每到节假日都要准备各种惊喜以维持生活的仪式感,已经习惯了高消费,很难再把消费降级,所以,他过的很辛苦。

可见,幸福并非仅仅由多少存款来决定,它关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期望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存款在没有达到心中期望时,当下就应该合理的规划生活开支。

1

强制储蓄

每个月发工资的那一天,就定好要存起来的多少,像收入高一点的人群,就应该存起来工资的20%-30%,这笔钱就当成家庭紧急备用金,不是突发重大情况不能动。

虽然起初可能有些不习惯,甚至有些心疼,但随着习惯的养成,看着存款一点点增加,那种成就感和安全感是无法言喻的。

降低消费标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诱惑无处不在。但有时候,降低一点消费标准,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就像,我们可以尝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比如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打车,或者在家做饭而不是外出就餐。

这些小小的改变,不仅能让我们的钱包更鼓一些,还能让我们学会珍惜和感恩。

提高自我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其实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事、朋友之间的攀比。

所以,提高自我认知,就是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我们真的需要那些昂贵的物品吗?我们是否真的愿意为了短暂的满足感而牺牲财务自由?

幸福,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成长,而不是物质的堆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