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8000公里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会出现吗?

飞帅 2022-09-10 22:12:14

东风21D和东风26在距离我国海岸线1500公里到4000公里分别建立了两道反航母防线,极大拓展了我军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的防御纵深,那么,我国是否需要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发展射程增至8000公里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呢?

先看可行性

这种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可由东风31改进而来,这种弹道导弹作为初始型号有很强的过渡性质,射程都只有8000多公里,只能勉强打到美国阿拉斯加州(但美国还是在这里建立了导弹防御网),基本上无法覆盖美国本土。在东风31AG、东风41出现后,东风31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拿来改为远程反舰弹道导弹正好可以物尽其用。

另外,为给东风21D和东风26提供信息支持,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由海洋监视卫星、无侦8高速侦察机、高速保密数据链组成的庞大而又完善的反航母体系,这个体系已经可以支持055和轰6N这样的机动平台发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这就为发展射程8000公里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与东风21D、东风26相比,远程反舰弹道导弹有何优势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杀伤范围大。如果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达到8000公里,半个太平洋和几乎整个印度洋都会在它的覆盖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能够更好的实现区域拒止,连美国航母在全球的部署都受到很大限制,反舰弹道导弹的进攻性质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蓝色圆圈即为东风31的射程范围

二是突防能力更强,对航母来说几乎不可防御。射程8000公里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飞行高度可达2000公里,再入速度在15马赫以上,只有类似GBL那样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才有能力拦截,不是区区几艘宙斯盾就能够防御的。

但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难度太大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战略侦察通信的难度增大。远程反舰弹道导弹8000公里的射程已经延伸到了西半球,远远超出了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探测范围。就算是侦察卫星能在西半球发现航母,它所获得的数据也得通过中继卫星才能传回来,就像“玉兔二号”火星车登陆月球背面也需要卫星中转一样,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延迟,伴随而来的是抗干扰能力的下降。那么能否用卫星直接对导弹进行制导呢?也不行,因为卫星只能在预定轨道上飞行,无法连续跟踪航母。

二,无侦8的侦察半径不够。无侦8长11.5米,高2.2米,翼展6.7米,只是一种中小型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5吨上下,即使能够通过反复启动液体火箭发动机“打水漂”,它的航程也不会超过10000公里。显然无法胜任射程8000公里的侦察和制导。没有了无侦8的快速侦察和制导,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命中率会大幅下降。

无侦8的快速侦察对反舰弹道导弹非常重要

三,导弹制导系统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弹道更高,再入速度更快,在突防能力增强的同时,制导难度也在增大。首先是中继制导的距离更远,抗干扰能力就越差,尤其是在我国周边密布美军基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其次是导弹会遭遇高温,以15马赫飞行时,导弹弹体与空气磨擦温度可达2500℃,且等离子云也会形成更厚的黑障,这对打击固定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一个考验,更不要说需要同外界交换信息和锁定目标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了。

远程弹道导弹的再入温度很高

四,容易被误判为洲际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不但飞得太高,而且其飞行轨迹很难与洲际弹道导弹相区分,就算是能够区分,也很难分辨这枚导弹的目标是陆地还是航母,因此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很容易引起误判。

总之,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从东风26的4000公里提高到8000公里,射程虽然仅仅增加了1倍,难度却增大了10倍不止,成本收益率远不及东风21D和东风26。况且我国舰载和机载的鹰击21已经服役,它们能够发挥与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类似的作用,且没有那么大的制导难度和弹道高度。因此,现阶段我国发展射程8000公里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必要性不大。

0 阅读:619
评论列表
  • 2022-09-16 03:05

    东风26换乘波体弹头可以实现,成本费用还低

  • 2022-09-15 03:09

    16000公里的反舰导弹都有,不就是换个1000-2500万吨级的弹头么

  • 2022-09-11 07:14

    东风27

  • 2022-09-16 15:30

    那直接消灭在港口里了!

  • 2023-05-05 22:22

    8000km反舰就没必要了吧,能改成潜射不? 毕竟是固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