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今天这个故事反转过来了,仗义反为穷秀才,冷酷多是有钱人。
清朝末年,桃源县有一个秀才陈宗洛,天性慈爱善良,见不得别人受苦,偏偏他家又极其贫穷。
乡中以前有一个育婴堂,这是收养孤儿的公益场所,相当于现在的孤儿院。可是这孤儿院因为没有资金,早就因无力收养孤儿而荒废,他就想重新恢复起来。那个时代因为普遍贫困,多数人只想生男不想育女,故而遗弃女婴的事比比皆是。
他就在乡里到处募捐筹资。
本地有一个富人,却是个守财奴,最恨别人劝捐,看到他来就皱眉不乐,听烦了就对陈宗洛破口大骂:“你一介腐儒,穷光蛋一个,自己都吃不饱,却自不量力要办育婴堂,我们的钱岂是枪炮打来的?拿给你去修五谷道场吗?”
不捐钱就算了,还平白受了这一通气,陈宗洛非常气愤地回到家,召集全家人发恨说道:“我羞愧于自己助人的志向不能感动全乡,我只能要求我们全家妻妾子女和兄弟侄子等人都能体谅我的心意,一定要把这育婴堂办下去,你们说怎么样?”
难得他们全家都非常善良,受到激励,全都大声说好!咱们家就是再穷,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被扔的女婴活活饿死!只是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陈宗洛就说:“从我父亲这一辈以下的男女开始,我们的子孙要世世代代,共同遵守今天的誓言。”
他当众定下收养孤儿的规矩:凡是遗弃的女婴,一定要收养,委托给有奶的女人抚育;如果有奶的女人孩子多,实在抚育不了,不得不委托无奶的女人抚育,那就用蜜饼喂养她(用这种蜜饼已经养了七名女婴长大成人,能让人体力充实,不亚于人乳)。
等她们长到两三岁时,有贫穷而又忠厚的人的人家,愿意领去作童养媳的,就让他们领去,不过要她们在自己的姓名前加上陈某氏,以示是我们陈家帮助养育的,如同是陈家的女儿一样,让她们嫁出去了也有一个娘家可走。
这些女婴长大成人后,仍然要像我家一样抚育遗弃女婴,仍然要分乳哺育女婴,这样咱们的善业就得以绵绵不绝地实施下去,而且能帮助更多的女婴。
从此他们一家就开始这样行善救人,许多女婴得以救活。
陈宗洛兴起这一壮举时,才三十六岁,而到他九十岁寿辰时,过去了五十四年,他已是子孙满堂,富贵双全。
那些被他家救活的女婴绝大多数早已立家成人,全都来到他家祝寿,满堂喜气洋洋欢声笑语,如同至亲一样向他拜寿祝酒,承欢膝下。
这一天来到的陈某氏一共有一百六十七人,瞧瞧多大的场面,多大的功德善行!
这一刻,陈宗洛极其高兴畅快,放声笑道:“古人说为善最乐,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人们平时都喜欢拜干儿子干女儿,还有哪家能比得上我们陈某氏女儿们如此众多,如此幸福可爱?可惜那个当年骂我的人已经死了三十年,我很想感谢因他的刺激而做成此事,却已办不到了。”
寿宴上有一个客人说:“那个骂你的富人也算是悭吝持家,不知道他家后人还能保持原先的富裕吗?”
陈宗洛说:“他家也真是可怜,他才五十开外三个儿子就死了,随后因疾病、诉讼、盗贼等事情接踵而至,家财耗尽,变得贫穷不能生存。有一年我在绿萝山当塾师,他一路找到我那里,求我让他当个馆僮,我也不念旧恶,怜悯收下他。可他最终不甘心居于人下,才十个月就离去,后来竟至于沿门乞讨觅食,唉!”
客人说:“倘若他当时对你谩骂之意,转为乐善之心,以后虽然贫穷,你也会帮助成全他吧。”
陈宗洛说:“不是这样的,那些富人,是上天要他们以富助人为善,如果此人果真行善,上天也不会抢走他的富裕,又哪会叫我去成全帮助他呢?”
客人说:“要不是你,无人有此见识,不知这个道理。我要永远地用这句话去劝人为善,让人们以你的由穷变富为榜样,不要像骂你的人那样由富返贫。”